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性疾病
  • 2篇血液
  • 2篇血液流变
  • 2篇血液流变学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紊乱
  • 1篇代谢性
  • 1篇代谢性疾病
  • 1篇心脑
  • 1篇心脑血管
  • 1篇心脑血管病
  • 1篇心脑血管病变
  • 1篇心脏
  • 1篇心脏功能
  • 1篇心脏功能异常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病变
  • 1篇血浆
  • 1篇血浆脑钠肽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篇李倩
  • 6篇武春梅
  • 4篇李霞莲
  • 4篇尹莉莉
  • 4篇郭献荣
  • 2篇杜叶平
  • 1篇蒲李霞
  • 1篇苗晋华
  • 1篇徐丽萍

传媒

  • 6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年份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众多研究发现,在许多疾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之前即有血液流变学异常,提示血液流变特性的异常或许为这些疾病的始动因素或中间环节。内分泌代谢紊乱和心脑血管病变与血液流变学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在以葡萄糖及胰岛素调节异常为主的全身代谢性疾病中,高血糖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黏度影响尤为显著。本研究对116例糖尿病患者及76名健康对照组人群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探讨血液流变学对糖尿病防治的意义。
李倩李霞莲武春梅郭献荣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异常全身代谢性疾病内分泌代谢紊乱血液流变特性心脑血管病变
缓冲液pH值影响凝血酶时间测定的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凝血酶时间(TT)测定是临床常用的血栓与止血筛查试验,对血栓性或出血性疾病初步诊断、术前准备及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由于TT测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抗凝剂的选择、标本采集方式[1]、仪器及试剂因素等,本研究就TT测定试剂盒中缓冲液对TT测定结果的影响作如下分析.
李霞莲郭献荣尹莉莉武春梅李倩
关键词:凝血酶时间缓冲液PH值临床用药出血性疾病筛查试验
临床鲍曼不动杆菌的科室分布及药敏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非发酵杆菌。该菌广泛分布于外界环境(水和土壤)以及健康人的皮肤表面、呼吸道等部位,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状况日趋严重,不仅呈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
蒲李霞李倩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创面分泌物泛耐药分离菌医院内感染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前体N末端片段含量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研究表明脑钠肽前体N末端片段(NT—proBNP)的检测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提供了客观指标。脑钠肽前体N末端片段是脑钠肽前体(proBNP)的降解产物,主要在肺和肾内降解。proBNP主要由心室肌合成,肾上腺髓质和大脑也少量合成。影响proBNP分泌的关键在于心室负荷及室壁张力的改变。脑钠肽通过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利钠利尿、扩张血管降低体循环血管阻力及血浆容量,在心脏功能异常时发挥作用。本研究检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的水平,探讨其与肾功能损害等临床指标及心脏结构功能改变之间的相关性。
武春梅尹莉莉徐丽萍杜叶平李倩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脑钠肽前体血浆容量PROBNP心脏功能异常
肺癌肿瘤标记物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3年
肺癌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已跃居恶性肿瘤的首位。由于肺癌的早期发病较为隐匿,临床上又缺乏合适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方法,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即使行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积极治疗,患者的生存率也相对降低。
李倩李霞莲武春梅郭献荣
关键词:肿瘤标记物肺癌恶性肿瘤早期发病早期筛查手术切除
线粒体DNA在检测线粒体功能障碍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人类基因组包括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线粒体基因是位于核外的独立双链DNA。由于线粒体DNA没有内含子,全部都是外显子,因此线粒体DNA的任何改变都会导致其基因序列发生改变,进而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发生改变,引起呼吸链功能的变化和能量代谢的缺陷,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近年来,随着对线粒体研究的增多,很多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的疾病相继被报道。在PubMed、NCBI中关于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疾病的文献引用已超过10000条。线粒体DNA作为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一种非侵入性检测指标已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应用。
李霞莲尹莉莉武春梅李倩郭献荣苗晋华
关键词:线粒体功能障碍线粒体DNA线粒体基因PUBMED人类基因组双链DNA
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被引量:1
2012年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血液流变学的理论与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预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多种疾病的诊断及并发症预测的参考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检测方法及仪器也不断改进,功能更齐全,精确度更高。由于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缺乏标准规范的质量控制,室问控制较难评价,影响了参考价值。因此,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的质量控制应统一规范,现提出有关血流变测定规范化和质量控制的几点建议。
尹莉莉武春梅杜叶平李倩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因素临床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