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信
-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成人先天性喉囊肿3例报道被引量:1
- 2000年
- 田京发刘达根王晓虹周成勇李伯信
- 关键词:喉囊肿成年人先天性
- 穴位注射bFGF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320例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病史在1个月以上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300例(106例伴耳鸣),单纯耳鸣者20例(耳鸣患者共126例),于听宫及听会穴附近注射,每次4000u,每日1次,30次为一疗程。观察耳聋患者的言语频率平均听阈变化的dB数、耳鸣患者的耳鸣强度下降dB数。结果:耳聋治疗的有效率为49%,伴有耳鸣者效果好;耳鸣的有效率为63%,单纯耳鸣组和伴有耳聋组疗效无明显差别。未发现毒、副作用。结论:穴位注射bFGF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有确切疗效,但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 周成勇刘达根田京发李伯信付小兵
- 关键词: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穴位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耳鼓膜松弛部重度内陷与内粘连
- 1994年
- 在招飞期间,笔者检查了926名16~18岁男性青年的耳鼓膜。 先用窥耳器进行常规鼓膜全貌检查,尤其注意紧张部和松弛部的位置。再用鼓气耳镜对鼓膜进行加压和减压检查,了解其活动度。再令受检者捏鼻鼓气,进一步进行加压和减压检查。最后行音叉试验。结果926人中,鼓膜松弛部重度内陷者12人(1.30%),13耳(0.70%);鼓膜松弛部内粘连者4人(0.43%),4耳(0.22%)。Weber氏音叉试验,除1名双侧重度内陷者无明显方向偏差外,其余均偏向患侧。 重度内陷和内粘连的,捏鼻鼓气均未见松弛部活动,但可见紧张部向外突出。捏鼻鼓气行鼓气耳镜加压和减压检查,重度内陷和内粘连的,紧张部均可活动,只是较不鼓气时活动变小。重度内陷的。
- 李伯信王璐玲
- 关键词:咽鼓管功能低压舱纯音测听
- 手术加药物治疗耳环孔瘢痕疙瘩被引量:2
- 1997年
- 手术加药物治疗耳环孔瘢痕疙瘩田京发李伯信周成勇王爱英4年来,对27例(40耳)因耳环孔所致瘢痕疙瘩进行手术切除加药物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27例,全部为女性,年龄18~35岁。病程1~5年。瘢痕疙瘩在耳环孔前后呈哑铃状,直...
- 田京发李伯信周成勇王爱英
- 关键词:瘢痕疙瘩外科手术药物疗法
- 改良SD疗法治疗Bell麻痹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 :探讨改良后的静脉大剂量氢化考的松与低分子右旋糖酐 (SD疗法 )治疗 Bell麻痹 (BP)的疗效 ,避免 SD疗法中出现的并发症。方法 :以改良 SD疗法治疗 BP患者 71例 (改良组 ) ,以口服类固醇激素治疗 32例BP患者作对照 (对照组 )。比较改良 SD疗法与文献中 SD疗法的疗效及出现的并发症的比率 ,比较改良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结果 :BP患者 House- Brackmann ~ 级恢复率 ,改良组为 95 .8% ,对照组 81.2 % (P <0 .0 5 ) ;改良组的 71例中 ,发病后 2 4h内接受治疗者 I级恢复率为 75 .0 % ,2 4~ 48h为 43.8% ,2~ 3 d为 2 6 .7% ,3~ 5 d为18.8% ,第 1个时段者与其后 3个时段者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且无肝肾功能损害及消化道溃疡发生。结论 :于发病后 2 4h内进行改良 SD疗法 ,能提高 BP患者 ~ 级恢复率 ,缩短恢复时间 ,能避免原疗法中出现的肝肾功能损害及消化道溃疡等严重并发症。
- 田京发李伯信刘达根周成勇王璐玲韩华
-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低分子右旋糖酐药物疗法
- 耳环孔瘢痕形成的相关因素与预防被引量:7
- 1999年
- 探讨耳环孔瘢痕的致病因素与预防方法。方法:对近4年所收治的28例(41耳)耳环孔瘢痕患者进行病因分析。结果;术部感染、不恰当的支撑物、对镍合金过敏、局部的迟发变态反应是耳环孔瘢痕形成的主要因素。结论:以激光法穿耳环孔,防治局部感染,选择合适的支撑物,对镍等过敏及瘢痕体质者免佩饰物,是预防耳环孔瘢痕形成的主要措施。
- 田京发李伯信周成勇刘达根
- 关键词:耳垂瘢痕疙瘩
- 慢性肉芽性鼓膜炎(附29例诊疗总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慢性肉芽性鼓膜炎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经治的29例慢性肉芽性鼓膜炎,分析其病因、主要临床表现、误诊情况及治疗方法,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外耳道进水及外伤各占69%、13%,细菌及真菌感染各占60%、35%;用耳科杯状咬钳直接清除肉芽组织,或用固体硝酸银烧灼肉芽,能有效地消除肉芽;用自制的冰黄散纱条填于外耳道深部,2周后29例均治愈,其中1例1.5个月内复发。结论 外耳道进水及外耳道皮肤受损为本病的主要诱因;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真菌是主要致病微生物;误诊是由于局部清洁不彻底,对本病认识不足;显微镜下清除肉芽或用固体硝酸银烧灼肉芽安全可靠,冰黄散纱条局部填压能缩短治疗时间。
- 田京发刘达根周成勇李伯信
- 关键词:病因学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