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毓

作品数:10 被引量:263H指数:9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母乳
  • 5篇母乳喂养
  • 3篇干预
  • 3篇产妇
  • 2篇营养
  • 2篇营养状况
  • 2篇孕晚期
  • 2篇膳食
  • 2篇膳食营养
  • 2篇膳食营养状况
  • 2篇体位
  • 2篇自然分娩
  • 2篇自由体位
  • 2篇晚期
  • 2篇计划行为理论
  • 2篇分娩
  • 2篇产后
  • 2篇初产
  • 2篇初产妇
  • 1篇新生儿

机构

  • 10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0篇朱毓
  • 7篇黄蓉
  • 7篇侯燕文
  • 5篇万宏伟
  • 4篇孙思
  • 2篇陈燕
  • 2篇沈莹
  • 2篇陈艳莉
  • 1篇朱静
  • 1篇周敏
  • 1篇刘宏

传媒

  • 5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护理研究(中...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护理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产后6个月母乳喂养的护理干预进展被引量:26
2013年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在生命的最初6个月应对婴儿进行纯母乳喂养以实现最佳生长、发育和健康。母乳喂养已经受到各国母亲的认可。但国内外母乳喂养普遍存在喂养时间短、纯母乳喂养率低等问题,远达不到WHO提出的母乳喂养要求。该文将国内外促进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的干预措施作一综述,旨在为促进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护理干预提供参考。
朱毓万宏伟黄蓉
关键词:母乳喂养干预持续时间
助产士主导的“温柔生产”集束化模式对自然分娩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9
2015年
目的 探讨助产士主导的“温柔生产”集束化模式对自然分娩的影响,为临床助产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于2014年4~8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产检并住院分娩的低危初产妇280人,通过单纯随机分组的抽签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40人,干预组产前除了接受产检外,还参与产前教育课程、助产士门诊及助产士沙龙;产时接受助产士一对一指导的自由体位待产及非药物减痛法拉玛泽呼吸法;对照组产前接受常规产检,产时按常规进行仰卧位待产与分娩.观察2组剖宫产率、各产程时间、产痛评分、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干预组剖宫产率为1.4%(2/140),低于对照组的7.1%(10/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为(377.22± 170.26) min、第二产程时间为(33.96±21.07) min及总产程时间为(418.49±175.49)min,均短于对照组的(450.26±195.94)、(41.72±25.37)min和(499.05±200.2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疼痛评分为(6.68±1.08)分,低于对照组的(7.12±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后2h出血量为(250.00±62.47) ml,较对照组的(274.13±99.77) ml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助产士主导的“温柔生产”集束化模式能有效减低剖宫产率,促进产程进展,减少产后2h出血量,缓解疼痛并降低新生儿出生窒息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黄蓉侯燕文万宏伟刘宏陈艳莉朱毓
关键词:助产士自然分娩自由体位
产妇产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8
2015年
目的:调查产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母乳喂养知识量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对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产科2014年5—9月815名分娩后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对影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815名产妇产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25~71分,平均(44.14±8.865)分;社会支持量表评分为23~63分,平均(43.03±6.428)分。母乳喂养知识量表评分为51~125分,平均(99.40±12.299)分;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评分为14~70分,平均(49.73±10.713)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家庭收入、分娩方式、分娩次数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产妇产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与产后抑郁呈负相关(P〈0.01),与社会支持水平、母乳喂养知识了解情况均呈正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得出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预测因素有分娩方式、住院期间使用奶瓶、住院期间每天吸吮次数、打算选择喂养方式、计划母乳喂养时间、产后抑郁、社会支持水平。结论本组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医疗机构可针对相关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健康。
孙思万宏伟朱毓
关键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抑郁社会支持产妇
自由体位促进低危初产妇自然分娩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8
2015年
目的:探讨低危初产妇在第一产程采用自由体位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及产程中医疗干预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4—8月在住院分娩的产妇280人,采用单纯随机分组之抽签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人。干预组产妇第一产程采取自由体位,对照组采用传统仰卧位,比较两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产程中医疗干预率。结果干预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产程中静脉滴注缩宫素率、会阴侧切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第一产程中指导产妇使用自由体位,能有效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及医疗干预率,使分娩回归自然,值得临床推广。
黄蓉万宏伟侯燕文陈艳莉朱毓
关键词:体位分娩干预性研究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初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44
2016年
目的:通过计划行为理论在初产妇母乳喂养干预中的应用,评价其是否能提高初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并延长时间。方法以上海市某院为研究场所,选取283名产检无严重并发症的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在产前、出院后、产后6周、产后4个月利用问卷收集其母乳喂养情况等资料。利用χ2检验分析其各阶段纯母乳喂养率。结果产后出院、产后6周和产后4个月时干预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32.5%,54.5%,58.9%,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62,7.07,6.86;P <0.05)。干预组产妇产后4个月时的持续母乳喂养率为87.9%,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2,P =0.038)。结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初产妇各阶段的纯母乳喂养率,并能有效延长其4个月的母乳喂养持续时间。
朱毓万宏伟侯燕文沈莹黄蓉陈燕孙思
关键词: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计划行为理论初产妇
不同断脐时间对足月儿贫血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 综合评价早断脐与晚断脐对足月儿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最佳断脐时机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等数据库检索关于延迟断脐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以RevMan5.1软件进行定量合并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晚断脐组出生时血红蛋白浓度、出生后2h内红细胞压积、出生后24~48 h血红蛋白浓度均高于早断脐组(SMD为0.76、0.02、1.46),出生4~6个月时早断脐组铁缺乏症发病风险高于晚断脐组(OR=0.36);而出生后两组红细胞增多症发病风险无统计学差异(OR=2.61,P>0.05).结论 晚断脐是预防婴幼儿贫血的一种较为有效、廉价的途径.
黄蓉万宏伟侯燕文周敏朱静朱毓
关键词:足月儿贫血红细胞增多症META分析
孕晚期膳食营养状况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孕妇孕晚期营养状况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方法:选取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产科产检且无严重并发症的210例孕妇,收集孕晚期的膳食营养状况,并收集妊娠结局资料。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新生儿体重与孕产妇膳食营养状况的关系。结果:(1)新生儿体重与孕产妇身高、孕晚期体重、孕晚期BMI及分娩孕周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034、0.000、0.025、0.000);(2)新生儿体重与脯氨酸、丙氨酸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018、0.021,P<0.05);(3)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新生儿体重与孕周、孕晚期体重及脯氨酸有多元回归关系(P<0.05)。结论:孕晚期的膳食营养状况可对新生儿的出生体重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应有针对性的开展营养教育,促进母婴健康。
朱毓万宏伟侯燕文
关键词:孕期膳食营养出生体重
孕晚期膳食营养状况与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孕妇孕晚期营养状况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产检无严重并发症的孕妇210名,在孕晚期进行膳食状况调查,收集妊娠结局资料。根据新生儿不同出生体重分为低出生体重组12名、正常组178名和巨大儿组20名,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巨大儿组孕产妇的分娩孕周(39.88±0.83)周,血液中脯氨酸(195.00±13.35)μmol/L,均高于低出生体重组[27.50±18.63)周,(110.60±80.81)μmol/L]和正常组[(38.82±1.28)周,(93.57±83.8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603,5.693;P<0.01);回归分析发现,与巨大儿发生有关的因素有分娩孕周、孕晚期体质指数及血清脯氨酸含量( OR值分别为4.200,0.329,1.046)。结论孕晚期的膳食营养状况会对巨大儿的发生有相关影响,应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促进母婴健康。
朱毓万宏伟侯燕文
关键词:孕晚期膳食营养巨大儿
计划行为理论在初产妇早期母乳喂养干预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探讨计划行为理论在初产妇母乳喂养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上海市某院为研究场所,将283例来医院产检无严重并发症的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母乳喂养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标准护理干预。分别在产后出院时及产后4周、6周电话了解母乳喂养情况。产前、产后6周采用问卷了解母乳喂养影响因素。[结果]两组产妇母乳喂养影响因子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和知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重要他人支持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出院时、产后4周及6周时干预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计划行为理论干预能够提高产后早期母乳喂养率。
朱毓万宏伟侯燕文沈莹黄蓉孙思陈燕
关键词:初产妇计划行为理论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50
2015年
母乳是婴儿的理想食品,其为婴儿出生后最初几个月提供了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含有大量免疫因子,可以增强婴幼儿抵抗力,而且母乳喂养对母亲近期和远期的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母乳喂养也能为社会节约资源。 WHO建议纯母乳喂养直到6个月,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更长时间[1]。美国儿科学会也建议纯母乳喂养6个月,6个月后添加辅食继续母乳喂养至1岁或者更长时间[2]。但国内外母乳喂养的现状与WHO或各个国家期盼的有一定差距,现将国内外母乳喂养现状和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孙思万宏伟朱毓黄蓉
关键词:母乳喂养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