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荣
-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联合检测ERCC1和生存素在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中的意义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肿瘤组织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和生存素蛋白的表达指导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个体化治疗的价值。方法确诊为NSCLC患者151例,随机进入个体化治疗(A组,101例)和标准治疗(B组,50例)两组。A组依据活检组织标本中ERCC1及生存素蛋白表达情况选择个体化方案化疗:两种蛋白表达均为阴性的患者采用含铂一线化疗方案;其他患者则选用非铂化疗方案。B组均选择含铂一线化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有效率和总生存期。结果 A组化疗有效率高于B组(49.5%vs.32.0%)(P<0.05);A组中位生存时间比B组长(13.81个月vs.11.50个月)(P<0.05)。结论联合检测肿瘤组织中ERCC1和生存素蛋白指导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可以提高化疗效果,延长生存时间。
- 朱建荣惠复新卞涛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素
-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5年
-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是一种由平滑肌细胞增生侵犯肺实质和肺淋巴管引起的缓慢进展性肺部疾病,与结节性硬化症基因突变有关。肺部损害表现为广泛的组织重塑,导致结构扭曲;可在胸、腹部合并存在淋巴管肌瘤或血管肌脂瘤。2000年前后,关于PLAM方面的研究和认识进展显著,并且很快应用到了实际的治疗中。就现有情况看,PLAM为一种单基因、温和的肿瘤生长方式,其分类既不是良性又不属于恶性。得益于其分子生物学基础方面的深入研究,靶向治疗有了长足的发展。肺移植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移植后的肺组织中很可能出现淋巴管平滑肌细胞,形成疾病复发。
- 朱建荣万小蔹惠复新
- 关键词: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发病机制
-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诊治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肺淋巴管肌瘤病(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 LAM)是以肺部广泛囊性病变为特征的一种罕见疾病,主要发生在育龄期女性,其发病的基本特征为肺部淋巴管平滑肌细胞( LAM细胞)异常增殖引起肺组织的损害和囊性重建[1,2]。一般为独立疾病,有时可与遗传病结节性硬化症( 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TSC)合并发生。 LAM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呼吸困难,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加重,并可出现气胸、乳糜胸,少部分病人出现咯血,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院1997年开始注册临床病例研究,2006年曾公布了部分 LAM病例的研究结果[3],欧洲呼吸学会已于2010年发布了首部LAM指南[4]。尽管近年来报道该病确诊病例数较前增加,但鉴于LAM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临床表现多样,部分医师对其缺乏认识,造成较高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因此,我们介绍一下目前国内外LAM的研究现状,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尽可能在早期诊断该疾病,减少误诊率。
- 朱建荣巩晓峰
- 关键词: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肺淋巴管肌瘤病罕见疾病诊治结节性硬化症
- 检测淋巴结中ERCC1蛋白指导非小细胞肺癌的个体化治疗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转移淋巴结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1,ERCC1)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指导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进行个体化治疗的价值。方法 96例通过淋巴结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NSCLC的患者,分为标准治疗组38例,选择含铂类药物的一线化疗方案化疗;个体化治疗组58例,根据转移淋巴结组织中ERCC1蛋白的表达情况选择个体化化疗方案治疗。分析比较两个治疗组的化疗效果,以Kaplan-Meier法分析两个治疗组患者生存期的差异。结果在患者转移淋巴结中ERCC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51.7%。个体化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58.6%和34.2%(P=0.019),两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个月和7个月,个体化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标准治疗组(P=0.039)。结论检测淋巴结中ERCC1蛋白的表达以指导NSCLC个体化治疗可以提高化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朱建荣万小蔹崔小川郁震
- 关键词:肺肿瘤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
- 肺癌上皮间质转化后引发Nrf2介导的多药耐药的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肺癌中上皮间质转化通过Nrf2通路导致多药耐药的可能性。方法 TGF-β1诱导肺腺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的标志分子和细胞核内Nrf2的表达变化;比色法测定GSH含量及GST活力的变化;MTT实验检测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前后对顺铂耐药指数的变化。结果 TGF-β1使癌细胞发生了上皮间质转化:细胞失去极性,上皮标志分子E-cadherin表达下降,而间质标志分子Vimentin和Snail表达上升;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后细胞核内Nrf2表达显著增加,GSH含量增高及GST活力增强,癌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指数是原来的7.7倍。结论肺癌上皮间质转化后可能通过Nrf2通路介导了癌细胞的多药耐药。
- 崔小川丁军利万小蔹朱建荣
- 关键词:肺癌上皮间质转化NRF2多药耐药
- 检测Survivin蛋白指导NSCLC的个体化治疗
- 2015年
- 目的探讨根据肿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指导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进行个体化治疗的作用和意义。方法:17例确诊为NSCLC的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2组。个体化治疗组(n=78)根据组织标本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选择个体化方案化疗,Survivin蛋白阳性患者采用非铂化疗方案,Survivin蛋白阴性患者采用含铂类药物化疗方案;标准治疗组(n=39)选择含铂类药物的一线标准方案化疗。比较2个治疗组的化疗效果,以Kaplan—Meier法分析2个治疗组患者生存期的差异。结果NSCLC患者中Surviv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51.3%;个体化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55.1%和33.3oA(X2=4.949,P=0.026),两组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3.7个月和10.8个月,个体化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标准治疗组(P=0.009)。结论检测Survivin蛋白以指导NSCLC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可以提高化疗效果,并延长生存时间。
- 朱建荣郁震万小蔹崔小川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素个体化治疗
- 睡眠低通气致肺动脉高压一家系四例临床分析
- 2008年
- 目的提高对睡眠低通气致肺动脉高压的认识。方法对一家系4例睡眠低通气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例患者为同胞兄弟姐妹,其中2例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病例(例1、例2),2例为经家族史追踪了解到的已故患者(例3、例4)。结果4例中3例(例1、3、4)误诊为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1例(例2)误诊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例1、2均经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发现睡眠持续肺泡通气不足伴随长时间睡眠低氧而明确诊断。肺功能检查均显示最大吸气压(PImax)占预计值百分比(分别为51.5%、20.9%)、最大呼气压(PEmax)占预计值百分比(分别为51.3%、29.6%)下降,口腔闭合压(P0.1)占预计值百分比(分别为141%、133%)代偿性增高,证实呼吸肌肌力下降,推测为神经肌肉疾病。2例患者经无创通气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其后长期进行家庭夜间无创通气治疗,均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能力。分别于出院后22、12个月随访,PSG示睡眠持续肺泡通气不足伴随长时间睡眠低氧明显改善,超声心动图示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结论对于不明原因的肺动脉高压患者,PSG监测和Plmax、PEmax、P0.1等肺功能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长期家庭夜间无创通气可有效治疗因睡眠低通气引起的肺动脉高压。
- 周敏崔小川钱秀芬袁民宇朱建荣陆明华陈志萍
- 关键词:睡眠通气不足肺动脉高压神经肌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