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乾坤
- 作品数:62 被引量:22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水下高光谱衰减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研究了水下高光谱衰减测量仪(ACS)的不确定度。通过不同粒径的标准颗粒(2,5,10,20μm)的米氏散射理论计算值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PE35)的实测值对比,得出:PE35的衰减测量误差最大不超过8%。针对我国高浑浊水体环境,利用ACS与PE35对我国东海浑浊海水样品进行衰减同步测量,结果表明:ACS在浑浊水体下的测量结果被低估,其不确定度与波长呈负相关;水体的浊度对ACS衰减测量的不确定度影响较大,且呈正相关,在低浊度水体下ACS(10 cm)的测量值被低估17.2%~19.04%,ACS(25 cm)的测量值被低估7.84%~15.36%,在高浊度水体下ACS(10 cm)的低估则增至26.4%~28.24%。
- 赵连成毛志华陶邦一陈鹏朱乾坤
- 关键词:海洋光学不确定度
- 基于HLA的深海采矿环境仿真系统原型设计与实现
- 2010年
- 大洋深海蕴藏着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其中多金属结核矿产以其高价值和储量丰富的特点,成为首要勘探和开采的对象。但是深海海底动态、复杂且具有危险性的海洋环境,制约着深海采矿技术的发展。应用仿真技术模拟深海复杂环境,及其与采矿设备的交互,成为深海采矿技术发展的一种途径。采用HLA仿真体系构架,在收集和整理我国深海开辟区的区域地形及海洋环境数据的基础上,综合已有的多金属结核勘探资料,仿真多金属结核采矿过程中采矿车和海底环境的交互作用,完成深海采矿环境仿真系统原型的开发。应用环境地学仿真技术,建立深海海底数字地形模型、海底底质软泥的承压和剪切力模型、深海近底层流模型、采矿车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通过消息发布与订购、时间管理、联邦管理和可视化输出,模拟仿真深海环境对采矿作业的影响。仿真系统原型由六个联邦成员组成,通过计算联邦成员之间的交互作用,分析大洋深海海底环境因素对采矿作业的影响。
- 康林冲陈建裕陈宁华陈林开应晓航曹振轶张金辉郑玉龙朱乾坤
- 关键词:深海采矿环境仿真HLA
- 南海北部表层颗粒有机碳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遥感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海洋颗粒有机碳(POC)是海洋固碳的一个关键参数。为了研究南海北部陆架及海盆表层POC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变化趋势,本文利用2009-2011年4个季节的实测数据,对NASA发布的MODIS/AQUA卫星月平均POC遥感产品,进行了验证和校正;并利用校正后的遥感数据分析了2003-2014年POC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发现POC遥感产品与南海北部实测数据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72),但存在系统性偏高,需利用实测数据对遥感数据进行区域性校正。分析校正后的遥感数据发现,南海北部陆架POC浓度较高,平均为(33.34±8.02)mg/m3;吕宋海峡西南海域浓度较低,平均为(29.25±6.20)mg/m3;中央海盆区浓度最低,平均为(27.02±4.84)mg/m3。春夏季POC浓度较低,最低值一般出现在5月,冬季(12月至翌年1月)POC浓度达到最高。利用2003-2014年的长时间序列遥感叶绿素(Chl a)和海表温度(SST)、混合层深度(MLD)模式数据,以及实测数据对南海北部POC浓度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POC与Chl a在秋冬呈现较好的相关关系(R2=0.51),但在春夏季较离散,表明秋冬季生物作用对POC影响较大。2003-2014年期间,POC与Chl a、MLD及SST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但并没有显著的上升或下降趋势。
- 崔万松潘德炉白雁何贤强朱乾坤胡子峰李腾龚芳张琳
- 关键词:南海北部颗粒有机碳生物作用遥感反演
- 春季长江口海域黑水现象及其机制研究
- 长江口海域处于东海大陆架,水深较浅,受长江、钱塘江入海径流及潮汐搅拌的影响,水体浑浊度高,属于典型的二类水体。通常,在浑浊二类水体,由于水体中悬浮颗粒的散射作用,离水辐亮度较大洋清洁水体大。本文通过分析2003年春季黄东...
- 何贤强白雁潘德炉朱乾坤
- 关键词:长江口海域二类水体
- 文献传递
- 海洋光学遥感信息应用技术的研究
- 本文介绍了我国:‘九五’期间海洋光学遥感信息应用技术的新进展,包括光学遥感信息的大气校正技术,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技术,在赤潮和溢油等方面海洋环境监测中应用技术,以及光学遥感信息软件模块集成技术.这些应用技术的发展为'十五...
- 潘德炉李炎李淑菁朱乾坤
- 关键词:大气校正海洋工程海洋环境监测
- 文献传递
- 水体颗粒后向散射系数测量一致性对比实验研究
- 2021年
- 颗粒后向散射系数是水体最重要的固有光学参量之一,也是海洋水色卫星遥感的核心参数。现场准确测量水体颗粒后向散射数据,对于水色遥感模型构建以及水色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常用的3种水体颗粒后向散射系数原位测量仪(HydroScat6,VSF3和BB9),通过比测实验,对三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清洁水体中3种仪器对颗粒后向散射系数测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浑浊水体中,HydroScat6和BB9测量值会比VSF3高,三者偏差显著增大。同时,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颗粒形状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3种仪器对球形颗粒的后向散射系数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显著好于野外颗粒结果。
- 张翾张翾龚芳何贤强
- 关键词:后向散射系数
- 杭州湾水体光谱高频观测及在悬浮物动态变化监测中的应用(英文)被引量:4
- 2015年
- 现场光谱观测是水色遥感真实性检验的基础。传统基于航次站位观测获取的水体光谱数据少,难以满足快速变化的近岸水体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的需求。为此,国际上开始发展水体光谱连续观测系统,但目前近岸水体光谱连续观测系统仍较少,特别是在高浊度、高动态的水体。针对该问题,在杭州湾建立了一套基于海上塔台的高浑浊水体光谱高频观测系统。该系统每3min获取一次水体光谱数据,实现与过境卫星观测时间的匹配。本文重点开发了基于海上塔台特点的水体光谱高频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实现了晴空、耀斑、阴影、弱光照等自动判别,并对处理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塔台观测获得的归一化离水辐亮度光谱与船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相关系数大于0.99,平均相对误差为9.96%。此外,对塔台水体高频观测系统的长期观测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尽管系统运行一年之久,系统与便携式地物光谱仪ASD同步观测获得的水体归一化离水辐亮度在谱形和数值上一致性均较好,相关系数大于0.90,平均相对误差为6.48%。同时,利用系统高频观测的水体光谱可有效监测悬浮物浓度随潮汐的快速动态变化。杭州湾塔台水体高频观测系统为进一步开展浑浊水体水色卫星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提供了丰富的现场光谱数据,特别是高时间分辨率的静止轨道水色卫星遥感产品的真实性检验。
- 戴乾潘德炉何贤强朱乾坤龚芳黄海清
- 关键词:水色遥感悬浮物潮汐
- 一种基于边缘完备度的图像分割最优识别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边缘完备度的图像分割最优识别方法。对图像进行平滑滤波;利用边缘检测获取图像边缘点;应用分割算法得到初始过分割图斑集;对图斑进行种子图斑识别和标记;计算图斑边缘完备度,并按内部边缘点及光谱差异性进行排序;...
- 陈建裕胡永月黄清波陈宁华朱乾坤
- 文献传递
- 一种图像对象层次的变化检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图像对象层次的变化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获取同一地区两个时相的遥感图像数据,进行图像配准,空间位置基本一致;然后采用尺度自适应的图像分割方法对两个时相的遥感图像进行图像最优分割;并设定优势图斑条件,在两个时相...
- 陈建裕朱乾坤黄海清
- 光源偏振对水体颗粒后向散射系数测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颗粒后向散射系数是水体主要的固有光学特性,也是海洋水色的决定因子和海洋水色卫星遥感反演的基础参数。当前,利用光学仪器现场原位测量是获取水体颗粒后向散射系数的主要方法。由于光源自身和仪器光路中镜面反射和折射,其出射光源可能存在一定的偏振,进而会影响水体后向散射系数测量的精度。目前,关于水体后向散射系数测量仪器的光源偏振性及其对颗粒后散射系数测量精度影响的研究尚为空白。针对该问题,以应用广泛的水体后向散射测量仪HydroScat6(HS-6)为例,对其出射光源的偏振特性进行了系统测量,并进一步开展了光源偏振对水体颗粒后向散射系数测量精度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HS-6六个光学通道除590nm通道出射光源偏振度略低外(~15%),其他通道出射光源中心波长偏振度均在20%~30%。因此,HS-6出射光源具有显著的偏振特性。光源偏振对颗粒后向散射系数测量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且影响程度随着波段,线偏振角度及悬浮泥沙浓度而变化。不同悬浮泥沙浓度下,光源偏振引起的420,442,470,510,590和670nm六个波段的平均偏差可达15.49%,11.27%,12.79%,14.43%,13.76%,12.46%。因此,利用光学仪器现场测量颗粒后向散射系数需要考虑光源偏振的影响,并需尽可能降低出射光源的偏振度。
- 刘佳龚芳何贤强朱乾坤黄海清
- 关键词:偏振后向散射系数水色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