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邓晗
- 作品数:21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Prader-Willi综合征一例报道
- Prader-Willi综合征(PWS)是导致人类肥胖的最常见遗传性综合征之一,其发病率约为1/25000,主要临床表现有多食、肥胖、身材矮小、发育迟缓、新生儿肌低张力、性腺功能低下及生长激素缺乏,但早期临床特征不典型,...
- 杜少斐曹邓晗王志宏
-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氧化指标、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意义,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关支持。方法:选取本院检测的12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按病程分为两组:高胆固醇血症Ⅰ组(48例)、高胆固醇血症Ⅱ组(72例),选取8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三组人群的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管内皮功能指标E-选择素(SE)、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以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扩张(NMD)以及炎症因子IL-6(白介素-6)、IL-10(白介素-10)、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hs-CRP(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检测三组人群的氧化应激指标发现:对照组人群MDA水平最低,高胆固醇血症Ⅱ组人群MDA水平最高;对照组人群SOD以及GSH-Px水平最高,高胆固醇血症Ⅱ组人群SOD以及GSH-Px水平显著低于高胆固醇血症Ⅰ组人群(P<0.05)。高胆固醇血症Ⅱ组人群IL-6、TNF-α以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高胆固醇血症Ⅰ组人群(P<0.05),且对照组人群最低;IL-10水平在高胆固醇血症Ⅱ组人群中最低,其次是高胆固醇血症Ⅰ组。高胆固醇血症Ⅱ组人群SE以及NMD水平显著高于高胆固醇血症Ⅰ组人群(P<0.05),且高胆固醇血症Ⅰ组高于对照组(P<0.05);FMD水平在高胆固醇血症Ⅱ组人群中最低,其次是高胆固醇血症Ⅰ组。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血管内皮功能以及血清炎症因子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对高胆固醇血症的机制了解以及相关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杜平曹邓晗
- 关键词:高胆固醇血症氧化应激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
- 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利拉鲁肽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利拉鲁肽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按照糖尿病食谱进行饮食指导,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结果:观察组血糖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敏感指数、体重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利拉鲁肽降糖作用显著,减重作用明显,不良反应少。
- 曹邓晗
- 关键词:2型糖尿病预混胰岛素利拉鲁肽
- 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相关性及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时SUA水平的切点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区进行健康体检及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156例患者,按照SUA水平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成4组,分别为Q1组<467μmol·L^(-1),467μmol·L^(-1)≤Q2组≤492μmol·L^(-1),492μmol·L^(-1)522μmol·L^(-1),分析比较不同组别生化指标及2型糖尿病发病率情况;分析高尿酸血症患者2型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SUA水平对2型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UA水平对2型糖尿病筛查的意义,分析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时SUA水平的切点值。结果高尿酸血症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SCr)、舒张压(DB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有37例发生2型糖尿病,发病率为23.71%;其中男23例,女14例,发病率分别为14.74%、8.97%;4组2型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13.51%、10.81%、35.14%、40.54%,提示高水平SUA组2型糖尿病发病率高(P<0.05)。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水平、体质量指数异常、血脂异常为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P<0.05);控制混杂因素后,高水平SUA是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SUA水平切点值为508.5μmol·L^(-1)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1%和66.4%,高于该切点值时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增加。结论高水平SUA是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当SUA水平高于508.5μmol·L^(-1)时,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 曹邓晗冯玉霞王志宏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血尿酸
- 乌司他丁对多发伤合并感染患者应用价值探讨
- 2024年
- 目的探索乌司他丁对多发伤合并感染患者治疗中炎症状态、免疫功能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05-08-2023-04-20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多发伤合并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2组患者均给予对症基础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血必净治疗,联合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单因素协方差分析对比2组患者炎症状态、免疫功能和凝血指标。结果联合组治疗1周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为(31.68±4.76)ng/L,低于对照组的(38.91±6.07)ng/L,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为(36.08±8.62)ng/L,低于对照组的(44.75±10.15)ng/L,降钙素原(PCT)水平为(1.03±0.29)mg/mL,低于对照组的(1.54±0.36)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528.423、250.711和445.479,均P<0.001。联合组治疗1周后CD3^(+)水平为(60.08±9.73)%,高于对照组的(49.63±7.42)%,CD4^(+)水平为(44.91±8.06)%,高于对照组的(37.96±6.51)%,CD4^(+)/CD8^(+)水平为1.58±0.81,高于对照组的1.29±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62.671、670.528和20.630,均P<0.001。联合组治疗1周后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为(3.31±0.82)g/L,高于对照组的(2.58±0.67)g/L,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为(12.16±2.84)s,低于对照组的(16.08±3.51)s,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为(34.23±3.51)s,低于对照组的(37.48±3.7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72.372、127.816和475.761,均P<0.001。结论乌司他丁可调节多发伤合并感染患者凝血指标,改善炎症状态,调控免疫功能。
- 侯懿鸣卢歌敏曹邓晗宋向奎
- 关键词:乌司他丁多发伤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凝血功能
-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20年
-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采用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观察组加用达格列净。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低(P <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体质量、SBP水平、胰岛素使用剂量、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三酰甘油(TG)均下降,舒张压(DBP)(P> 0.05),对照组体质量、胰岛素使用剂量较前增高(P <0.05),SBP、DBP、(UACR)(P> 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后体质量、SBP水平、胰岛素使用剂量、(UACR)、TG水平较低(P <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2.27%低于对照组18.18%(P <0.05)。结论达格列净治疗,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体质量、收缩压、减少胰岛素使用用量、降低UACR。
- 曹邓晗王志宏
-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Prader-Willi综合征一例报道
- Prader - Willi 综合征(PWS)是导致人类肥胖的最常见遗传性综合征之一,其发病率约为1/25000,主要临床表现有多食、肥胖、身材矮小、发育迟缓、新生儿肌低张力、性腺功能低下及生长激素缺乏,但早期临床特征不...
- 杜少斐曹邓晗王志宏
- 89例垂体柄中断综合征患者垂体-甲状腺轴激素特点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析垂体柄中断综合征(pituitary stalk interruption syndrome,PSIS)患者垂体-甲状腺轴激素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自2000-2013年收治的89例PSIS患者垂体-甲状腺轴激素特点。结果 89例中71例(79.78%)发生中枢性甲减,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为(5.42±3.67)m U/L;18例甲状腺功能正常,TSH为(3.66±1.50)m U/L。中枢性甲减患者中29例(40.85%)TSH高于正常[(8.79±3.17)m U/L],38例(53.53%)在正常范围内[(3.42±1.30)m U/L],4例(5.63%)低于正常范围[(0.02±0.01)m U/L];TSH升高组血清游离T4(serum free T4,FT4)较TSH正常组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0±1.38)pmol/L vs(8.08±1.42)pmol/L,P>0.05)]。中枢性甲减伴TSH升高患者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TSH降至正常[(7.24±0.98)m U/L vs(1.67±1.51)m U/L]。PSIS患者TSH水平与垂体高度及垂体柄状态不相关(P>0.05)。结论 PSIS所致中枢性甲减患者TSH升高比例更高,升高幅度更大。PSIS患者TSH升高与垂体柄的状态及垂体前叶高度无关,其原因可能为甲状腺激素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致使垂体TSH细胞分泌了无生物活性的TSH。
- 臧丽张娟郭清华曹邓晗杨国庆金楠谷伟军陈康杜锦王先令杨丽娟巴建明吕朝晖窦京涛母义明
- 关键词:垂体柄中断综合征促甲状腺激素
- WWOX、Bcl-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3%,占癌症死亡病例的0.4%。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50岁多见,男女之比约为2:3。目前甲状腺癌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了。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 曹邓晗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氧化还原酶B淋巴细胞瘤原位杂交
- miR-135b-3p调控XAF1表达影响甲状腺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放射增敏性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miR-135b-3p对甲状腺癌细胞迁移、侵袭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以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培养正常甲状腺细胞Nthy-ori 3-1、甲状腺癌细胞K1和TPC-1,RT-qPCR检测细胞中miR-135b-3p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XAF1)表达。转染anti-miR-135b-3p至TPC-1细胞抑制miR-135b-3p表达,Transwell、Western blot及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抑制miR-135b-3p表达对TPC-1细胞迁移和侵袭、E-cadherin和MMP-2蛋白表达及对TPC-1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35b-3p与XAF1之间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与Nthy-ori 3-1细胞相比,K1和TPC-1细胞中miR-135b-3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XAF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抑制miR-135b-3p表达可抑制TPC-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促进TPC-1细胞E-cadherin蛋白表达(P<0.05),抑制MMP-2蛋白表达(P<0.05),增强TPC-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P<0.05)。miR-135b-3p靶向负调控XAF1表达。抑制XAF1表达可降低抑制miR-135b-3p表达对TPC-1细胞迁移、侵袭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结论miR-135b-3p通过下调XAF1表达促进甲状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降低其放射增敏性,是甲状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 曹邓晗陈奎生
- 关键词:甲状腺癌XAF1迁移放射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