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树明 作品数:19 被引量:64 H指数:5 供职机构: 天津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周围神经显微外科重点实验室课题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机械工程 更多>>
磁共振对臂丛神经损伤诊断准确率的分析 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臂丛神经节前损伤诊断的准确率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MRI对27例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多序列扫描,将影像学诊断与手术所见及术中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统计各神经根损伤诊断的准确率。结果臂丛神经节前损伤MRI表现的直接征象:冠状面、横断面或多平面重建均见脊神经前后根消失或连续性的中断,脊髓移位(中心点偏移〉1.5mm);间接征象:创伤性脊膜囊肿,椎管内囊状脑脊液积聚,脊髓变形或移位,“黑线征”,脊柱旁肌肉信号异常、强化。臂丛神经节后损伤MR/表现的直接征象:神经增粗或离断、扭曲,伴或不伴T2WI信号增高,创伤性神经瘤形成;间接征象:去神经化肌肉的显示。MRI对臂丛C5~T1各神经根撕脱损伤诊断的准确率分别是59.3%、85.2%、100%、88.9%和92.6%。结论MRI对臂丛各神经根节前损伤的诊断效能不同,影像诊断应与临床及神经电生理检测相结合。 曹树明 杨蓊勃 虞聪关键词:臂丛 磁共振 纵横双8字加压缝合法固定甲板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纵横双“8”字加压缝合法固定甲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56指)急性外伤性甲板剥离或脱落的伤指(其中50指伴有甲床损伤,18指合并末节指骨骨折)进行清创,克氏针或7号注射器针头内固定末节骨折,缝合挫裂皮肤,修复甲床。修剪甲板,中央开一个三角孔后回纳,以纵横双“8”字加压缝合固定,术后2周拆线。结果回纳甲板均成活、在位,无感染、甲下积血及甲床坏死发生。拆线后甲板无脱落,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除6例因碰撞致回纳的甲板脱落外,其余甲板仍然附着良好。结论纵横双“8”字缝合固定法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加压有效而安全,拆线容易。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吴可晚 曹树明 王林关键词:指(趾)甲 修复外科手术 甲床损伤 吻合原位血管治疗严重手部脱套伤的临床疗效及长期随访 2023年 目的:探讨吻合原位血管治疗严重手部脱套伤的可行性,长期随访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医院手显微外科共收治11例严重手部脱套伤患者,年龄16~51岁,平均31.5岁,其中右手6例,左手5例,均伴有指骨或掌骨骨折,急诊行吻合原位血管的再植术。术后本组病例均随访15个月以上,门诊观察术后患手的外观、感觉恢复及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1例手术均取得成功,其中脱套组织全部成活6例;部分手掌皮肤坏死合并拇指甲床坏死1例,后行植皮及腹部皮瓣转移术修复;拇指甲床坏死2例,后行局部皮瓣转移术修复;手背皮肤坏死1例,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修复;手掌皮肤坏死1例,后行游离植皮覆盖;示、中指坏死1例、小指坏死1例,均行截指术。术后随访15~36(平均22)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6例,良3例,可2例。参照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的标准,感觉恢复至S 45例,S 35例,S 21例。结论:通过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直接吻合原位血管治疗严重手部脱套伤,可达到远期较满意的手部功能恢复。 曹树明 张波 尹路 宫可同 杨蓊勃 詹海华关键词:脱套伤 血管吻合 长期随访 臂丛MRI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MRI表现及其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和方法] 45例临床诊断为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术前均采用1.5T GE Signa EXCITE MR... 曹树明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准确率 文献传递 高位皮动脉在分叶嵌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中应用两例 被引量:3 2016年 患者男性,41岁。因重物压砸致足踝开发性损伤。X 线片示双踝骨折,距骨、跟骨骨折伴有距舟关节脱位(图1)。急诊行清创探查内固定,后因足踝部皮肤坏死转入我科,先行清创探查,坏死痂皮切除,创面 VSD 覆盖。术前多普勒探测到髂髌线中点以近的穿支信号,根据创面大小,骨外露部位及死腔大小设计削薄分叶嵌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大小约27 cm x14 cm (图2),覆盖前踝及内踝的分叶瓣较大,术中确认高位皮动脉来源于横支(图3),将高位皮动脉的血管蒂离断后与降支内侧支吻合,以内增压方式确保较大面积的分叶瓣的血供,嵌合阔筋膜覆盖骨外露,嵌合肌瓣填塞死腔(图4)。术后6个月随访,皮瓣成活,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图5)。 尹路 宫可同 殷中罡 张波 曹树明 徐建华 齐江明关键词: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穿支皮瓣 皮动脉 嵌合 分叶 手掌旋转撕脱性离断伤再植成功一例 被引量:1 2018年 患者女,47岁,因右手机器绞伤致出血、疼痛6h急诊入院。临床检查:右示中环指于手掌中段不规则离断,仅少部分肌腱相连,屈伸肌腱大部分从近端抽出,示中环指双侧及小指桡侧神经血管从近端抽出,神经呈鼠尾状,血管呈缎带状(图1);示中指形成不规则皮裂伤,指体多处皮下淤斑;拇指于腕掌关节平面仅背侧少许软组织相连。 王佳乐 宫可同 张波 曹树明 赵俊 吴维勇关键词:离断伤 旋转撕脱性 手掌 再植 神经血管 皮下淤斑 无止血带完全清醒局部麻醉技术(Walant)最新研究进展与应用 2022年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肾上腺素因其收缩血管作用,被禁止用于手指。自2005年起,Lalonde、Fitzcharles-Bowe、Saeed等人通过前瞻性研究和文献回顾性分析证明肾上腺素作用于手指的安全性。随后,Lalonde及其团队在手外科领域中开始系统性运用和推广Walant技术(即完全清醒的无止血带局麻技术),这种局部麻醉技术特点是:一般不需要止血带和镇静,只需要局部注射利多卡因和肾上腺素的混合液。到目前为止,Walant技术扩展到全身浅表部位的骨折手术治疗、前臂肌腱转移、腕、膝关节镜以及皮瓣转移与断肢再植等领域,术中Walant技术提供满意的止血、止痛效果且由于术中患者全程清醒,术者可根据患者主动活动情况,术中做出更准确的处理。随着walant技术的推广与应用,Walant技术的安全性、准确性、有效性得到凸显。本文以目前有关Walant技术的文献为指导,概述了Walant技术的应用范围及优势Walant技术可以被更多的选择。 杨丹丹 徐建华 曹树明 杨光关键词:肌腱 改良缝线锚钉缝合修复近侧指间关节掌板损伤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介绍骨锚结合改良缝合法修复近指间关节掌板撕脱骨折的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5月~2019年4月,本科收治的近指间关节掌板撕脱骨折患者10例10指,所有患者均使用骨锚结合改良缝合法加压捆绑固定中节基底掌侧撕脱骨块。术后4周拆除外固定铝板,术后6~8周,待骨折线消失后,拔除克氏针,指导康复锻炼。[结果] 10例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随访12~15个月,平均(12.90±0.94)个月。术后影像显示所有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依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上肢功能(total active movement, TAM)系统评分标准,优8例,良2例,优良率100.00%。[结论]骨锚结合改良缝合法治疗掌板撕脱骨折,骨折块固定确切牢靠,符合关节内骨折解剖重建原则。 曹树明 周强 张建兵 詹海华 宫可同关键词:掌板 关节内骨折 锚钉 关节活动度 鱼胶原低聚肽对急诊复杂手外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添加鱼胶原低聚肽对急诊复杂手外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收治的12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复杂开放性手外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制剂,根据配方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60例,肠内营养配方为口服均衡营养素联合乳清蛋白;试验组62例,肠内营养配方为对照组配方加用鱼胶原低聚肽。比较2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计数(Lym)、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水平变化;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营养治疗后Hb、ALB、肝肾功能及脂质代谢指标无显著变化,PA、Lym显著提高,NLR显著降低;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NLR下降更明显(P<0.01)。试验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急诊复杂手外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添加鱼胶原低聚肽可促进PA合成,降低炎症反应及伤口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历丽 曹树明 杨仲平 胡若梅关键词:胶原酶类 前白蛋白 营养支持 手外伤 掌指背逆行筋膜皮瓣在手指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掌指背逆行筋膜蒂皮瓣在重建手指软组织缺损及其感觉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118例,男80例,女28例,,平均年龄36岁,缺损范围为1.5 cm ×0.8 cm~... 曹树明 尹路 宫可同关键词: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