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会芳

作品数:10 被引量:117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西安交通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3篇心理
  • 3篇心理干预
  • 3篇糖尿病患者
  • 3篇脑梗
  • 3篇干预
  • 3篇病患
  • 2篇心理行为
  • 2篇细胞
  • 2篇脑梗死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梗死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C
  • 1篇蛋白激酶C活...
  • 1篇电图
  • 1篇冬眠疗法
  • 1篇心电

机构

  • 8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西安市中心医...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蚌埠市第四人...
  • 1篇西安市儿童医...

作者

  • 10篇曹会芳
  • 4篇王利
  • 4篇李金娜
  • 3篇吴海琴
  • 3篇王蓉
  • 3篇郑水利
  • 3篇龙俊宏
  • 3篇张金惠
  • 2篇张桂莲
  • 2篇徐静
  • 2篇王明旭
  • 2篇王俊宏
  • 2篇戴信刚
  • 1篇赵英贤
  • 1篇马小玲
  • 1篇李觉慧
  • 1篇朱云霞
  • 1篇何松清
  • 1篇张春虹
  • 1篇刘雁红

传媒

  • 2篇淮海医药
  • 2篇护理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0
  • 2篇199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患者中心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行为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患者中心疗法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及行为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0例),对下预组进行患者中心疗法干预,干预前后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糖尿病患者行为评估表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和行为状态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在SCL-90量表各因子上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比较,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均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在不良饮食习惯纠正、戒酒、复查时间的掌握及在血糖控制、峰持运动锻炼、戒烟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时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中心疗法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其健康行为有积极的作用。
李金娜王蓉张金惠郑水利龙俊宏曹会芳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干预心理
脑梗死患者全面康复训练效果观察被引量:29
2005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全面康复训练效果。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观察组按全面康复训练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在训练后第10、20、30天进行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价。结果运动功能干预后第20、30天、ADL干预后第10、20、30天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全面、系统、早期的康复训练有利于脑梗死患者康复。
李金娜朱云霞刘雁红王利曹会芳李彩琴
关键词:脑梗死日常生活能力康复训练
脂蛋白(a)对脑卒中的作用探讨被引量:7
2000年
目的 探讨脂蛋白 (a) [Lipoprotein ,LP(a) ]在脑卒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 95例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与 35例对照组的血清LP(a) ,并与其他血脂指标、病程、病情作相关分析。结果 脑梗塞组血清LP(a)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皮层动脉梗塞组血清LP(a)高于穿通动脉梗塞组 (P <0 0 5) ;脑出血组血清LP(a)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LP(a)与其他血脂指标及病程、病情间均无显著相关。结论 LP(a)可作为缺血性卒中的预报及不同动脉硬化病因的鉴别指标 。
张桂莲吴海琴李觉慧曹会芳赵英贤
关键词:脑梗塞脑出血病因
糖尿病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活性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关系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肾小球中蛋白激酶C(PKC)活性变化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实验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糖尿病2周组(DM2)和糖尿病4周组(DM4)。断头处死,分离肾小球,提取纯化胞浆及胞膜蛋白,利用(γ-32P)ATP底物磷酸化的方法检测胞浆及胞膜PKC活性。用免疫组化和400倍光镜检测VEGF在各组大鼠肾脏的表达。结果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细胞内总的PKC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胞浆PKC活性略有下降,相差不显著;肾小球细胞膜PKC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膜结合PKC百分比显著增加,且细胞膜PKC活性与肾脏肥大指数及Ccr呈正相关。糖尿病组VEGF的表达多于正常对照组。肾小球细胞膜PKC活性与肾组织VEGF的表达正相关。结论高血糖慢性刺激可引起肾小球PKC活性增高,并诱导VEGF的高表达。PKC的激活在DN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徐静易兰兰张春虹王俊宏戴信刚曹会芳
关键词:蛋白激酶C糖尿病肾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脑梗死患者红细胞膜脂流动性和脂蛋白(a)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4
2003年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红细胞膜脂流动性,变形性与血清脂蛋白(a)[Lp(a)]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技术、激光衍射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对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红细胞膜脂流动性、变形性及血清Lp(a)进行测定。结果 急性脑梗死时红细胞膜脂流动性、变形性降低,血清Lp(a)含量增高。血清Lp(a)水平与红细胞膜脂流动性、变形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 高水平血清Lp(a)浓度作为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不仅与其致动脉硬化和抗纤溶作用有关,而且可能与其降低红细胞膜脂流动性和变形性有关。
吴海琴张桂莲曹会芳王利马小玲
关键词:脑梗死红细胞膜脂流动性变形性
理性情绪疗法对糖尿病患者心理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探讨理性情绪疗法对糖尿病患者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糖尿病患者行为评估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和行为状态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两组比较,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干预后14 d两组患者在坚持运动、纠正不良饮食习惯、血糖控制、戒烟、戒酒、复查时间的掌握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0 d两组患者在血糖控制、坚持运动、戒酒、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戒烟、复查时间的掌握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理性情绪疗法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其健康行为具有积极作用。
李金娜王明旭龙俊宏张金惠郑水利王蓉曹会芳王利
关键词:糖尿病理性情绪疗法心理干预
自我管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心理及行为的作用被引量:42
2009年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疗法对改善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及行为的效果。方法将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自我管理疗法干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糖尿病患者行为评估表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和行为状态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两组除偏执和其他因子外,其余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在血糖控制、复查时间的掌握、坚持运动锻炼、戒烟、戒酒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自我管理疗法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其健康行为有积极的作用。
李金娜王明旭王蓉张金惠郑水利龙俊宏曹会芳王利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干预心理状况
乌头碱致中毒性心肌炎1例
1997年
患者男,20岁,工人。因四肢麻木、心悸、胸闷1h,于1993年3月12日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自服药酒(配方主含乌头碱)约5ml,其后0.5h,舌尖麻木,大汗淋漓、头晕、心悸、胸闷。心电图提示频发多源性室早。既往有“心肌炎”病史。入院三天心电图正常。查体:体温36.8℃,脉搏6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4/10kpa,神清气促,口唇无紫绀,双肺无异常,心率66次/min,心律不齐,无杂音,肝、脾未及,四肢湿冷,肌力正常。入院后吸氧,利多卡因50mg静脉注射。心电图提示室早消失,出现偶发房早。
曹会芳何松清
关键词:乌头碱中毒性心肌炎药物不良反应心电图
维生素B_(12)椎管注射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4年
为评价维生素B12椎管注射对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患者尿失禁、尿潴留的影响,选择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患者36例,给予间断椎管注射维生素B12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测定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残余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说明维生素B12椎管注射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具有简便、可靠的临床效果。
徐静王俊宏吴海琴戴信刚曹会芳
关键词:维生素B12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
心脑混合型卒中误诊为中暑的教训被引量:1
1997年
<正>患者,女,54岁。因昏迷伴发热半天,于1996年7月28日7h40min急诊入院。入院时T41.9℃、Bp14/9KPa、P120次/min、R21次/min。呈浅昏迷状,瞳孔等大等圆,φ约3mm,光反射存在。唇周无紫绀,颈软,HR120次/min,心律齐无杂音,双肺无异常,腹软,肝脾未及,四肢肌张力无亢进,病理反射未引出。ECG为窦速。WBC16.1×10~9/L,NO.86。诊断为中暑(高热)。立即吸氧,补充水、电解质,冬眠疗法,药物及物理降温等,体温下降。12h后发现双眼球右侧凝视,瞳孔等大,φ2mm,光反射迟钝。颈无抵抗,左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增加,双侧巴氏征(+)。考虑“脑出血”。CT检查提示脑桥出血。2h后ECG提示窦速,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临床诊断为心脑混合型卒中。给予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三联脱水降颅压,同时用极化液保护心肌。
曹会芳
关键词:误诊中暑冬眠疗法老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