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履吉

作品数:10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小鼠
  • 5篇着丝粒
  • 3篇染色
  • 3篇染色体
  • 3篇细胞
  • 3篇克隆
  • 2篇中期染色体
  • 2篇细胞核
  • 2篇免疫
  • 2篇DNA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蛋白
  • 1篇异种
  • 1篇异种器官
  • 1篇异种器官移植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染色
  • 1篇硬皮病
  • 1篇原位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国科学院发...

作者

  • 10篇施履吉
  • 9篇倪祖梅
  • 2篇易宁
  • 2篇吴文青
  • 2篇莫晓群
  • 2篇林亚康
  • 2篇易宁
  • 1篇杜淼
  • 1篇赵垣
  • 1篇劳为德
  • 1篇徐强
  • 1篇钟淑平
  • 1篇左嘉客
  • 1篇沈孝宙
  • 1篇韦荧
  • 1篇杨扬
  • 1篇苏庆祥
  • 1篇郭礼和
  • 1篇吴律
  • 1篇周彦

传媒

  • 5篇实验生物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Journa...
  • 1篇上海免疫学杂...

年份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7
  • 1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89
  • 1篇198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鼠的克隆着丝粒(SFA)DNA的鉴定被引量:1
2002年
着丝粒是真核染色体上的重要细胞器,是真核染色体作为基因载体行使其遗传功能的关键结构。着丝粒DNA首先是从酵母中分离克隆并被用以构建酵母人工染色体。鉴于真核有丝分裂机制研究和构建高等动物人工染色体研究的需要,从分离和检定过的小鼠着丝粒DNA库中筛选出了6着丝粒DNA(SFA DNA),并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对其进行了在染色体上的定位检定。用缺口平移法和PCR法分别标记了SFA DNA和SFA DNA中的小鼠寡份卫星DNA作为探针,分别与小鼠腹水癌细胞和小鼠L929细胞进行原位杂交;并用荧光抗体显示杂交信号的位置。结果,SFADNA在两种细胞的中期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都位于亚末端的初级缢痕处,表现为单一粗大的斑块。寡份卫星DNA在两种细胞的中期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亦都位于亚末端的初级缢痕处,但极大多数的斑点均表现为成对的细小斑点。初级缢痕正是染色体着丝粒所在的特征性部位。故以上结果说明定位于该部位的克隆的6SFA DNA,和其中的小鼠寡份卫星DNA都来源于小鼠着丝粒DNA。
易宁吴文青倪祖梅施履吉
关键词:小鼠DNA中期染色体着丝粒克隆酵母人工染色体
中期染色体外鞘蛋白质的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从12例硬皮病患者的抗染色体抗血清中发现4例是抗中期染色体鞘的,用它们和小鼠腹水癌细胞核及全细胞裂解液SDS-PAGE的蛋白印迹相反应,结果显示它们和细胞核裂解液的11条抗原蛋白相结合,而且和全细胞裂解液中除以上的11条外的另8条相结合。
韦萤倪祖梅周彦吴律施履吉
关键词:染色体抗血清硬皮病
小鼠富集着丝粒DNA在小鼠减数分裂粗线期染色体上的原位杂交
1994年
本工作用Hoechst 33258及着丝粒特异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显示的小鼠粗线期染色体主缢痕区,与以小鼠富集着丝粒(SFA)DNA为探针在粗线期染色体上的原位杂交主缢痕区作了比较。发现SFA DNA探针不仅杂交于全部常染色体联会复合体上的着丝粒区,并且杂交于着丝粒周围的异染色质区;而且,也杂交于X,Y染色体的着丝粒区。由此结论:此富集SFA DNA中含有全套常染色体及X,Y染色体的SFA DNA。
易宁林亚康桑一军倪祖梅施履吉
关键词:着丝粒粗线期染色体原位杂交
哺乳动物(小鼠)染色体型载体的研究
施履吉倪祖梅易宁桑一军陆士芳林亚康赵希韦荧印佩红吴文青周彦王阁祁慧玲赵垣苏庆祥钟淑平徐强吴律莫晓群
为完成细胞生物学研究提示的构建一真核生物物种的染色体型载体的方案,以小鼠着丝粒作为切入点,分离,富集,定位和克隆其DNA并获得了其DNA文库。其次是分离,合成和克隆哺乳类端粒DNA,也获得了端粒DNA。考虑到小鼠复制原点...
关键词:
关键词:着丝粒哺乳动物
借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鱼的纺锤着丝粒
1986年
以前我们发现从硬皮病病人取来的人抗着丝粒(spindle fiber altachments SFA)特异性抗 血清可用以鉴定两栖类的SFA。以后我们又将此工作延伸到鱼类,用鲫鱼和鲤鱼作为实验材料。鲤鱼及鲫鱼的成熟精子是通过挤压成熟雄鱼腹部取得的。
倪祖梅赵晞施履吉
关键词:肝细胞核荧光着丝粒色谱试剂甲醛固定免疫荧光染色
有关免疫学研究的两点设想被引量:1
1997年
中科院院士施履吉教授经常从分子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的角度对免疫学发展中的一些前沿领域提出独到和有价值的见解。本文中施教授以简洁的文字阐述了他新近思考的两个与免疫学有关的问题。他很谦虚,只希望以信件往来等非正式形式发表这些见解,但鉴於这些见解的视角独特及其对免疫学及有关技术发展所具有的意义,本刊还是以特约专稿的形式予以刊登。
施履吉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人源异种器官移植
小鼠细胞核富集着丝粒部分特性的研究被引量:3
1993年
我们从分离核获得的颗粒状小鼠着丝粒富集部分的特性是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微管组织中心(MTOC)活性的测试,SDS-PAGE 及荧光标记原位杂交法进行研讨的。这部分中的多数颗粒是DNA 和动点蛋白质的复合物,并且显示具有MTOC 活性。从这部分提出的DNA 杂交于小鼠腹水癌细胞所有的染色体的初级缢痕处。从这部分的蛋白质中检出的动点蛋白质,其主要蛋白质的分子量是55及59 KD。以上事实说明,就如我们过去已报告过的,这一部分是核富含着丝粒的部分。
倪祖梅易宁周彦施履吉
关键词:DNA细胞核
小鼠SFA DNA片段的克隆
1995年
本工作将富集小鼠着丝粒DNA克隆于载体EMBL3,得到约2000个克隆,建立了着丝粒基因文库。从中随机挑取20个克隆,鉴定其克隆片段平均分子量大小约为14kb。
桑一军莫晓群倪祖梅施履吉
关键词:细胞克隆
家兔个体表达系统的建立
1993年
将乙肝表面抗原基因及人生长激素基因用微注射法转入家兔受精卵发育成为有整合、有表达的当代兔,并繁殖出了有外源基因存在、有表达的子代兔。转基因所用的质粒是含(1)乙肝病毒表面抗原S基因与小鼠MT启动子的pMTSA。(2)乙肝病毒核心抗原基因和乙肝病毒S基因启动子的pHBV_((?))和(3)含有人生长激素基因SV40启动子和小鼠MT启动子的pSMGH。质粒均切成线性分子后再注射。从757个微注射并移植的受精卵经发育娩出得101只仔兔。其中有57%具有整合的微注射基因。用ELISA法测出28只转基因兔内有8只的血清中有表达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占总数约30%。转基因兔与转基因兔和其与正常兔交配获得的子代中有83%含有转基因,有15%在血清中可测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对转入人生长激素基因的兔也作了整合和表达的检测。
施履吉郭礼和倪祖梅左嘉客陆德裕杜淼李光三徐少甫李国忠穆宗尧杜福良陈受宜劳为德沈孝宙陈秀兰谭丽玲
关键词:转基因兔
小鼠肝分离核着丝粒的富集
1989年
从小鼠肝分离核中富集了着丝粒(SFA)。富集的方法是由超声2mol/L NaCl抽提及高速离心组合而成。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说明着丝粒被富集了27倍(4次的平均值)。这一基本方法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着丝粒富集的程度和富集其它脊椎动物的着丝粒。
施履吉倪祖梅陆仕芳王阁祁慧霖苏庆祥
关键词:小鼠着丝粒细胞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