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弟弟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折
  • 3篇手术
  • 2篇腰椎
  • 2篇腰椎管
  • 2篇腰椎管狭窄
  • 2篇椎管
  • 2篇椎管狭窄
  • 2篇内固定
  • 2篇老年
  • 2篇老年人
  • 1篇形状记忆
  • 1篇形状记忆合金
  • 1篇胸腰段
  • 1篇胸腰段脊柱
  • 1篇胸腰段脊柱损...
  • 1篇腰段
  • 1篇腰段脊柱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检查

机构

  • 3篇浦东新区人民...
  • 3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6篇方弟弟
  • 5篇胡晓亮
  • 4篇向艾力
  • 4篇尹伟忠
  • 3篇秦惠敏
  • 3篇厉国定
  • 2篇胥成平
  • 2篇丁菊红
  • 2篇沈燕国
  • 1篇邱永敏
  • 1篇沈建华
  • 1篇倪明

传媒

  • 3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创伤骨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儿童肱骨小头骨折4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 探讨儿童肱骨小头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48 例肱骨小头骨折病例的损伤机制、手术方法、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28 例,时间1 ~12 年。优19 例,良5 例,差4 例。结论 儿童肱骨小头骨折可分为4 种类型,手术治疗和积极正确的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疗效。
胡晓亮方弟弟胥成平厉国定尹伟忠
关键词:肱骨骨折骨折固定术儿童
老年人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分析(附42例报告)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分析老年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的原因、诊断和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1993~ 1998年间收治并手术治疗 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 36例。时间 6个月~ 4年 ,平均 2 2个月。优良率 86 .1%。结论 :腰椎及周围组织结构有退变和长期的代偿以及可能的外伤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腰腿痛、间歇性跛行、肢体感觉障碍是本病的三个典型症状。影像学检查具有明确诊断的作用。保留脊柱后结构的髓核摘除、椎管扩大减压的手术效果是满意的。
胡晓亮方弟弟厉国定胥成平向艾力尹伟忠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影像学检查
老年患者骨化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特点及手术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骨化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特点及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 5 6例手术患者诊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骨化、小关节突内聚增生和黄韧带肥厚骨化是造成狭窄的主要原因 ,2个以上致窄因素共同作用的临床征象较为普遍。 5 3例获随访 ,随访时间 4~ 2 4个月 ,平均 10个月。优34例 ,良 14例 ,优良率 90 6 %。结论 老年骨化性腰椎管狭窄有其特殊的临床特点 ,手术方式应因人而异 ,彻底减压兼顾保持脊柱稳定性的术式很重要。
胡晓亮丁菊红方弟弟沈建华尹伟忠向艾力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老年人
形状记忆锯齿臂环抱内固定器治疗长管状骨骨折被引量:5
1999年
目的 分析镍钛形状记忆锯齿臂环抱内固定器治疗长管状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镍钛形状记忆锯齿臂环抱内固定器治疗长管状骨骨折42 例。术后随访38 例,时间2 ~24 个月,平均9个月。结果 骨折均达骨性愈合,功能均恢复至健侧水平。结论 该环抱器治疗长管状骨骨折,操作方便、固定坚固、肢体功能恢复较好。
秦惠敏沈燕国向艾力沈建华方弟弟
关键词:形状记忆合金骨折内固定器
保留后结构环状减压手术治疗急性胸腰段脊柱损伤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保留脊柱后结构环状减压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急性脊柱脊髓损伤伴不全瘫痪的病例进行椎管内骨块复位,环状的脊髓及神经根减压,保留棘突、棘间韧带、小关节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 随访31例,时间10~42个月,平均16个月,按Frankel分级,术后神经功能恢复3级者5例,2级者24例,1级者2例。结论 对于急性脊柱脊髓 务的病例,应用保留脊柱后结构环状减压内固定的方法,是兼顾脊髓减压的彻底性和保持脊柱稳定性较为合理、有效的手术方法。
胡晓亮方弟弟厉国定胥成平秦惠敏向艾力
关键词: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手术减压
可吸收棒髓内固定治疗跖骨不稳定骨折被引量:8
2010年
背景:与传统金属固定物比较,可吸收材料在治疗四肢非负重骨骨折中具有独特优势。目的:介绍应用可吸收棒髓内固定治疗跖骨不稳定骨折的经验和技术要点。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棒髓内固定的方法,对45例不稳定跖骨骨折进行治疗,男36例,女9例;年龄19~62岁,平均36.6岁。单根跖骨骨折17例,多发骨折28例,共104处骨折,其中第1跖骨15处,第2、3、4跖骨77处,第5跖骨12处。患者术前均摄足正侧斜位X射线片检查。术中通过跖骨背侧切口,直视下复位骨折端,经骨折端和跖骨头用钻头钻孔,经孔道向髓腔内放置长度合适可吸收棒。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获得4~36个月,平均18.4个月随访。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内固定断裂及骨折移位等并发症,4例出现迟发性切口周围炎症反应。术后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0周。X射线片检查示跖骨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前足评分系统,优35例,良10例,优良率100%。结果提示可吸收棒髓内固定可用于治疗跖骨不稳定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
尹伟忠倪明胡晓亮沈燕国丁菊红秦惠敏方弟弟邱永敏
关键词:可吸收棒跖骨骨折可吸收材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