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喜
- 作品数:59 被引量:362H指数:9
- 供职机构:汕头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汕头市医疗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肠道间质瘤3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6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3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良性GIST20例,交界性10例,恶性6例。在30例获随访2~3年的当中,有2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1例术后28个月复发再行手术治疗,其余病例均存活。结论:GIST术前诊断较困难,确诊要依赖于病理学检查。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分子靶向治疗也具有辅助意义。
- 张俊烁蔡楚东方喜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外科治疗
- 肠内营养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粘膜通透性及细菌移位的影响被引量:24
- 2010年
-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急性胰腺炎肠粘膜通透性及细菌移位的影响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和肠内营养(EN)组,分别应用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2组临床数据、生化指标的改变以及并发症、感染率、死亡率、住院天数及费用,同时比较外周血中血浆谷氨酰胺浓度、全血细菌DNA和尿中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结果:2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显著升高(P<0.05);血糖、血淀粉酶明显降低(P<0.05)。PN组病程后期的IgA较早期明显降低(P<0.05);EN组无明显变化。并发症、感染率、死亡率、住院天数和治疗费用等方面,EN组均低于PN组(P<0.05)。EN组的血浆谷氨酰胺浓度高于PN组(P<0.01),EN组病程后期L/M比值及外周血中细菌DNA阳性率低于PN组(P<0.01)。结论:肠内营养对维护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减少并发症起着重要的作用。
- 李颖方喜吴俊伟
- 关键词:肠内营养急性胰腺炎肠粘膜通透性细菌移位
- Lichtenstein平片修补术治疗原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体会
- 2011年
- 目的:评价Lichtenstein平片修补术治疗原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2例原发性腹股沟疝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平均住院6天,平均手术时间50分钟。术后7例使用止痛剂,其中70例24小时内下床,3例术后发生短暂尿潴留,6例发生远端疝囊积液;无切口感染病例。术后1~5年随访122例患者,有2例复发,4例局部不适感。结论:此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复发率低、术后疼痛轻、不增加感染发生率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 柯斌杰陈伟民方喜蔡楚东
- 关键词:腹股沟疝疝修补术适应证
- 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8
- 2016年
-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对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5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益生菌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开始后第1、3、7、14、21天的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7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 G水平,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在治疗后第14、21天,观察组IL-6、IL-10及IL-17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g A、Ig G水平在治疗后第7、14、21天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通过维持Th17/Treg细胞平衡及提高体液免疫能力,增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肠道免疫功能。
- 张俊烁周家德彭淮都蔡楚东方喜
- 关键词:益生菌早期肠内营养TH17/TREG细胞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
- 提高急性肠梗阻疗效的探讨
- 1996年
- 提高急性肠梗阻疗效的探讨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515031)苏玉发,方喜我院自1985年5月~1995年5月共收治成人急性肠梗阻患者316例。本文就提高其疗效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本组成人急性肠梗阻316例,男176冽,女140例。粘连性肠梗阻152例...
- 苏玉发方喜
- 关键词:肠梗阻急性外科手术
- 37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诊治探讨
- 2006年
-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类型、诊治以及预防复发的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中,吻合口复发11例,盆腔度会阴部复发24例,阴道壁复发2例。28例(75.7%)术后2年内复发,18例有骶丛神经刺激症状。24例再次手术,13例行非手术治疗。再次手术组与非手术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41.7%及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为防止复发,直肠癌手术应按直肠系膜全切除的原则来进行。直肠癌根治术后2。3年内应严密随访。对局部复发者再次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 方喜陈进新李进展张银奕
- 关键词:直肠肿瘤局部复发外科手术
- 改良胆道圆管式冲刮匙治疗肝内胆管结石3年应用疗效评价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评价改良胆道圆管式冲刮匙在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61例(B组)肝内胆管结石手术中应用改良胆道圆管式冲刮匙的患者,随访患者均为手术后满3年者,对其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肝叶部分切除率、胆道损伤出血率、术后结石残留率以及远期复发率等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同时期应用传统胆道刮匙的83例(A组)同种病例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A组术中5例出现胆道损伤出血,B组术中1例出现胆道损伤出血。A组术后造影12例(14.5%)出现肝内胆管残留结石,B组术后造影5例(8.2%)残留肝内胆管结石。共136例得到完整随访,A组79例,B组57例,A组有10例(12.7%)结石复发,B组有4例(7.0%)结石复发。结论:改良胆道圆管式冲刮匙较传统刮匙取石方法效果确切,胆道损伤机会小,结石残留率及远期复发率低。
- 方喜廖文鹏李进展吴俊伟张银奕
- 关键词:肝内
-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穿孔手术治疗165例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探讨总结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穿孔手术治疗的合适术式及体会。方法 统计分析16 5例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穿孔的诊疗情况。结果 15 7例患者康复出院。 8例死亡 ( 4 .85 % ,8/ 16 5 ) ,分别死于中毒性休克 ,急性心、肾功能衰竭及术后大出血。结论 单纯穿孔修补术是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穿孔的合适方法 ,在治疗溃疡穿孔的同时 ,要注意对心、肺、肝、肾功能的保护及对合并症的处理 ,这对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必不可少。
- 方喜陈进新温思齐李进展
- 关键词: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溃疡穿孔手术疗法病例报告
- 外科防粘连冲洗液联合腹腔镜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外科防粘连冲洗液联合腹腔镜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3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例单纯接受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而观察组24例联合应用外科防粘连冲洗液。结果随访3~24个月,观察组无复发;而对照组有4例复发。结论外科防粘连冲洗液联合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优势明显,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因而值得推广。
- 张俊烁蔡楚东彭淮都方喜
- 关键词:腹腔镜粘连性肠梗阻
- 腹腔镜微创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疼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6
- 2017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疼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5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开腹组(22例)和腹腔镜组(28例),开腹组患者给予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给予腹腔镜微创根治术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镇痛药使用次数、术前术后CD3、CD4、CD4/CD8水平、疼痛和并发症发生及0.5、1、2年的累积生存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镇痛药使用次数、VAS得分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0.5、1、2年的累积生存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根治术可有效减少结直肠癌患者的术中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手术免疫应激反应和疼痛症状,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且对患者生存预后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 蔡楚东周俊怿方喜
- 关键词:结直肠癌腹腔镜疼痛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