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肝炎
  • 1篇血清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载量
  • 1篇趋化
  • 1篇趋化因子
  • 1篇细胞趋化
  • 1篇细胞趋化因子
  • 1篇淋巴细胞趋化...
  • 1篇酶联
  • 1篇酶联免疫
  • 1篇酶联免疫吸附
  • 1篇酶联免疫吸附...
  • 1篇免疫
  • 1篇免疫吸附

作者

  • 2篇徐敏
  • 2篇曹向红
  • 1篇胡丽香
  • 1篇王杨
  • 1篇黄文昆

传媒

  • 1篇河北医药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6含量与其抗原抗体模式及HBV-DNA载量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索乙型肝炎患者抗原抗体模式、HBV-DNA载量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6(IL-16)含量的相关性,为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TRFIR)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 IgG);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HBV-DNA;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16。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6含量与健康对照相比明显升高(P<0.01),并且1、3模式及1、3、5模式的患者血清中IL-16含量与1、4、5模式相比明显升高(P<0.01);HBV-DNA载量大于或等于500与HBV-DNA载量小于500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6水平相比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清IL-16在HBV感染早期病毒复制期明显升高,提示IL-16可能参与HBV感染后急性期的肝损伤过程,是一种潜在的乙型肝炎早期促炎性反应细胞因子。
徐敏曹向红胡丽香黄文昆朱雯梅王杨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白细胞介素-16淋巴细胞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淋巴细胞趋化因子的表达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清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CF)在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丙型肝炎患者64例,健康体检者44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肝炎患者血清Anti-HAV-IgM、HbsAg、Anti-HDV,Anti-HIV以除外甲、乙、丁型肝炎的感染及HIV感染;用ELISA法测定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中LCF的含量;用连续检测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中LCF水平较健康体检者显著降低(P<0.01),LCF水平与ALT水平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LCF参与了丙型肝炎病毒致病的免疫发病机制。检测LCF水平作为衡量患者肝功能的诊断指标意义不大。
徐敏曹向红
关键词:淋巴细胞趋化因子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