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丽华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平滑肌
  • 2篇血管平滑肌细...
  • 2篇血液
  • 2篇血液透析
  • 2篇肾病
  • 2篇肾脏
  • 2篇肾脏病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平滑肌
  • 2篇平滑肌细胞
  • 2篇亲环素
  • 2篇亲环素A
  • 2篇终末期肾病
  • 2篇细胞
  • 2篇慢性
  • 2篇慢性肾脏

机构

  • 8篇江苏大学附属...

作者

  • 8篇徐丽华
  • 5篇何建强
  • 3篇王中群
  • 3篇严金川
  • 3篇袁伟
  • 3篇伍超
  • 3篇余姝
  • 2篇巢军
  • 2篇朱文芳
  • 1篇夏炎
  • 1篇司博林
  • 1篇华琴

传媒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18
  • 3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OX40-OX40L相互作用对小鼠平滑肌细胞亲环素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OX40-OX40配体(OX40L)相互作用对小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亲环素A(CyPA)表达的影响。方法小鼠VSMC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OX40L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内、外CyPA水平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果肿瘤坏死因子α+脂多糖联合处理小鼠VSMC,细胞OX40L mRNA和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mRNA表达在24 h(5.967±0.252比1.000±0.000,P<0.05)达到高峰,蛋白表达在36 h(61.900±2.551比20.967±0.451,P<0.05)增加最显著;可溶性OX40处理VSMC后,CyPA 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并在90 min达到高峰(1.799±0.098比1.000±0.000,P<0.05),2 h后细胞培养上清中可检测到高水平的CyPA(1.119±0.059比0.281±0.038,P<0.05),而细胞内CyPA表达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抗OX40L预处理细胞可显著抑制可溶性OX40诱导的CyPA mRNA(1.105±0.091比1.799±0.098,P<0.05)及蛋白(0.635±0.040比1.119±0.059,P<0.05)表达。结论 OX40-OX40L相互作用可影响VSMC CyPA的分泌。
逯朝阳严金川伍超徐丽华王中群袁伟
关键词:OX40配体血管平滑肌细胞亲环素A动脉粥样硬化
OX40-OX40L信号对ApoE^(-/-)小鼠颈动脉斑块中亲环素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OX40-OX40L信号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亲环素A(CyP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颈动脉硅胶圈植入法快速诱导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48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成抑制组、刺激组、对照组,刺激组腹腔注射鼠抗OX40 200μg,抑制组腹腔注射鼠抗OX40L200μg,对照组腹腔注射IgG2b 200μg,均每周一次,连续6周。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小鼠颈动脉斑块内CyPA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ApoE-/-小鼠颈动脉置管并6周高脂饮食后,对照组可见斑块形成,部分内膜和中膜增厚,弹力板变形,刺激组颈动脉斑块面积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而抑制组颈动脉斑块面积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刺激组颈动脉斑块内CyPA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强,而抑制组颈动脉斑块内CyPA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减弱。结论 OX40-OX40L信号能调控ApoE-/-小鼠颈动脉斑块中CyPA的表达。
伍超严金川逯朝阳徐丽华王中群袁伟
关键词: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亲环素A动脉粥样硬化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后低钙血症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手术切除术后低钙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8年1月40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切除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术后低钙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40例患者术后均有低钙血症,需静脉补充钙剂治疗;以静脉补钙时间为因变量,多重回归分析筛选出年龄(β=-0.238,P=0.002)、术前血钙(β=-6.608,P=0.035)、术前PTH(β=0.004,P=0.000)为术后低钙血症影响因素。结论:年龄、术前血钙、术前PTH为甲状旁腺切除术后低钙血症的影响因素。
徐丽华何建强
关键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切除低钙血症
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采用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non-cuffed catheter, NCC)行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通过超声引导下经皮中心静脉置入NCC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6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不同置管部位的CRBSI发生率,分析CRBSI患者的感染特点及病原菌分布。依据是否发生CRBSI分为感染组(n=22)和非感染组(n=147),比较两组临床病理参数;进一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CC患者发生CRBSI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效果。结果: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CRBSI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1,P=0.638);22例CRBSI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1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6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10株),革兰阴性杆菌5株。感染组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血清铁水平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影响因素(P=0.006,0.007)。ROC曲线显示,白蛋白AUC为0.726,高密度脂蛋白AUC为0.704。结论:NCC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多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低水平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CRBSI的危险因素。
徐丽华何建强
关键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菌
临床中晚期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风险因素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了解CKD3至5期且未进入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的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的肾功能进展情况,为持续改进透析前CKD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3月—2019年8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CKD管理门诊规律随诊并进入RRT的71例DKD患者,收集其基本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初次随访至进入RRT的病程,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DKD患者肾脏病程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患者年龄为(63.93±10.31)岁,男性48例(67.6%)。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所有患者进入RRT的中位病程为480 d,CKD3期患者的中位病程为557 d,CKD4期患者的中位病程为468 d,CKD5期患者的中位病程为212 d;CKD3、4、5期患者进入RRT的中位病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5,P=0.03)。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胆固醇水平升高、24 h尿蛋白定量增加,以及未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是DKD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伴有大量蛋白尿的DKD患者进入CKD3至5期后,肾衰竭进展较快,应早期对DKD进行筛查,加强血脂的管理;应早期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以延缓DKD进展。
何建强余姝华琴徐丽华巢军朱文芳王泰娜赵丽
关键词:糖尿病肾脏病终末期肾病慢性肾脏病
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及体外钙化模型的制备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的小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原代培养方法及体外钙化模型。方法:采用改良的组织贴块法培养小鼠VSMCs,经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后,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钙化组。采用von kossa染色及比色法检测两组细胞内钙含量。结果:培养3~5 d时,可见细胞从组织块边缘爬出,7~10 d后细胞融合成片;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胞质表达特异性α-肌动蛋白;VSMCs培养至第2代细胞纯度达95%;与对照组相比,钙化组细胞的钙含量、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改良的组织贴块法可获得高纯度的小鼠VSMCs;β-甘油磷酸钠在体外可有效诱导其钙化。
徐丽华严金川伍超逯朝阳王中群袁伟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钙化
终末期肾病患者首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情况的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了解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ease,ESRD)患者首次血液透析时血管通路构成比,为透析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计划性的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通路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进行首次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的ESRD患者204例,分为AVF组(n=42)和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组(n=162)。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原发病及实验室指标等差异,分析首次透析使用CVC的影响因素。根据原发病情况将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组(n=82)和非DN组(n=122),分析比较2组患者初次透析原因、血管通路构成比及实验室指标等差异。结果初次透析患者中,AVF与CVC的使用率分别为20.59%与79.41%,AVF组的城镇居民患者占比高于CVC组(χ^(2)=7.380,P=0.007),职工医保占比及透析前eGFR水平高于CVC组(χ^(2)=3.999,P=0.046;Z=-2.017,P=0.044)。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OR=0.341,95%CI:0.153~0.758,P=0.008)、医保类型(OR=0.488,95%CI:0.239~0.994,P=0.048)及糖尿病肾病(OR=3.076,95%CI:1.525~6.206,P=0.002)是患者首次透析使用CVC的影响因素。初次透析时,DN组患者AVF使用率高于非DN组(χ^(2)=10.369,P=0.001)。DN组血浆白蛋白水平及钙磷乘积均低于非DN组(Z=-2.274,P=0.023;Z=-1.790,P=0.073),血肌酐低于非DN组(Z=-3.524,P<0.001),eGFR高于非DN组(Z=-3.919,P<0.001)。结论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近3年初次透析血管通路以CVC为主,居住地及DN为主要影响因素。加强慢性肾脏病管理、提高计划性AVF通路建立的比例仍是目前努力的方向。
徐丽华余姝吴其顺程慧栋李婧何建强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首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患者严格控制干体重的临床获益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严格控制干体重是否有更好的透析状态,从而为非严格控制干体重患者提供参考。方法:横断面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于江...
吴其顺何建强徐丽华巢军朱文芳司博林余姝夏炎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干体重生物电阻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