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华 作品数:47 被引量:154 H指数:7 供职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生物学 化学工程 更多>>
创新教学策略,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被引量:1 2019年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创新教学策略、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是教育工作者历来探讨的问题。有些教师仅满足于授课科学性、条理性的态度不符合创新教育背景下启发式的指导思想。笔者认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是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精心的课前准备当然是首要条件,授课中更要注意激发兴趣、启发思考,并不可忽视教态在营造积极教学氛围中的作用。师生共同参与深受学生欢迎,更能提高课堂效率,也有利于优化教学质量。 郑晓辉 强华关键词:课堂教学 主动性 教态 粪肠球菌ace阳性和阴性菌株体外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比较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比较粪肠球菌ace基因阳性、阴性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探讨粪肠球菌ace基因是否有利于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方法微量滴定板法检测46株临床分离粪肠球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PCR方法检测其ace基因,比较生物膜阳性组、阴性组粪肠球菌ace基因检出率;将粪肠球菌ATCC29212(ace^+)、野生株U8-ace^-、空质粒对照株EU8-ace^-、转化株ZU8-ace^+接种到96孔板,培养3h、6h、12h、24h、36h、48h,结晶紫染色,测定OD570,微量滴定板法比较ATCC29212(ace^+)、U8-ace^-、EU8-ace^-以及ZU8-ace^+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将ATCC29212(ace^+)、U8-ace^-、EU8-ace^-、ZU8-ace^+在含盖玻片的细胞培养皿内培养6h^72h,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比较ace^+、ace^-粪肠球菌形成的生物膜平均厚度和密度。结果生物膜阳性组粪肠球菌ace基因检出率为76.67%,高于生物膜阴性组31.25%的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9.04,P>0.05);微量滴定板法显示不同时间点ATCC29212(ace^+)以及转化株ZU8-ace^+的OD570值都大于U8-ace^-的OD570值,P<0.01,而EU8-ace^-与U8-ace^-比较,OD570值无统计学差别,P>0.05;CLSM观测的ace^+粪肠球菌在不同阶段所形成的生物膜的平均厚度、密度均高于ace^-粪肠球菌,P<0.01,空质粒对照株与野生株比较,生物膜的厚度、密度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粪肠球菌胶原黏附素ace基因或有利于肠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强华 刘光英 林任玺关键词:粪肠球菌 生物被膜 OBL模式下《常用急诊医学操作与解剖》整合课程建设 2020年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学习(OBL)模式"下的《常见急诊临床操作与解剖》课程,采用基础医学专业小班试点,从整合课程教师队伍、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课程思政、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达到促进基础临床相融合、推动早期接触临床、提高整合课程实践效果和扩大科普社会效应等建设成效,为促进医学生四"早"人才培养、进一步推广基础与临床整合课程改革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宋斌 林世荣 强华 钱欣 郭玮 林庆明 赵小贞关键词:课程整合 急诊医学 影响肠球菌溶血素检测的因素 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探讨肠球菌β溶血素检测的影响因素。〔方法〕比较不同条件下 (不同种肠球菌、不同来源红细胞、不同红细胞新鲜度及不同培养时间 )肠球菌β溶血素的检出率。〔结果〕粪肠球菌溶血素检出率比屎肠球菌高 (P <0 .0 1) :兔红细胞及人红细胞对β溶血素较敏感 ,绵羊红细胞对肠球菌β溶血素不敏感 (P <0 .0 1) :红细胞新鲜度及培养时间影响 β溶血素的检出。〔结论〕肠球菌属种、红细胞来源、红细胞新鲜度以及培养时间是影响肠球菌 β溶血素检出的因素。 强华 王耿夏 谢蔓凌 林建银关键词:肠球菌 溶血素 影响因素 OBL模式下《常用急诊医学操作与解剖》整合课程建设 2021年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学习(organ-system based learning,OBL)模式”下的《常见急诊临床操作与解剖》课程,采用基础医学专业小班试点,从整合课程教师队伍、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课程思政、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达到促进基础临床相融合、推动早期接触临床、提高整合课程实践效果和扩大科普社会效应等建设成效,为促进医学生四“早”人才培养、进一步推广基础与临床整合课程改革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宋斌 林世荣 强华 强华 郭玮 林庆明 郭玮关键词:整合课程 急诊医学 早期接触临床 教师队伍 抗生素、亚硝基胍处理吸水链霉菌FC904原生质体对雷帕霉素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999年 目的 选择抗生素和化学诱变剂处理雷帕霉素产生菌的原生质体 ,筛选高产菌株。 方法 分别用庆大霉素、丝裂霉素 C、红霉素、亚硝基胍处理吸水链霉菌 FC90 4( S.hygroscopicus FC90 4)原生质体 ,比较它们对雷帕霉素产量的影响 ,并筛选高产菌株。 结果 庆大霉素的处理效果较好 ,从庆大霉素处理株中筛选到高产菌株 C14、C14 - 1,其雷帕霉素的摇瓶发酵水平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分别比原始株提高 36% ,60 %。 结论 用庆大霉素处理吸水链霉菌 FC90 4原生质体是提高雷帕霉素产量的有效手段。 强华 黄捷 陈贻锴 程元荣关键词:吸水链霉菌 雷帕霉素 原生质体 发酵 幽门螺杆菌促肝细胞增殖及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 2012年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对肝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以不同量的Hp标准株NCTC11637与HepG2肝细胞共培养,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并确定最佳Hp作用剂量。用Affymetrix人类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Hp与HepG2共培养对HepG2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并选取5个差异表达基因以半定量RT-PCR技术验证。结果 MOI比值(细菌与细胞个数比)在0.15∶1~0.075∶1时,Hp对HepG2细胞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HepG2细胞经MOI比值为0.15∶1Hp处理后有35个基因转录发生变化:ICAM-1等19个基因上调,SLC38A4等16个基因下调,这些变化基因涉及细胞骨架/基质、DNA结合蛋白及转录因子等;5个基因表达情况与表达谱芯片检测结果完全吻合。结论一定剂量的幽门螺杆菌可促进肝细胞增殖,这与Hp导致HepG2细胞基因转录调控有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有关。 林小玲 陈燕凌 强华 陈婉南 林旭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基因芯片 肝细胞增殖 肝癌 雷帕霉素产生菌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研究 1999年 本文研究了雷帕霉素产生菌──吸水链霉菌FC904的高产突变株C14的性状、稳定性。C14菌株冷藏稳定性较好,存放4℃冰箱3个月,效价基本不变。C14变株经传代后1型菌落减少,生产能力下降,其高产性状不稳定,需不断自然分离,进一步提高效价。 强华 黄捷关键词:雷帕霉素 突变株 稳定性 粪肠球菌心内膜抗原efaA基因转化株的构建及其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构建粪肠球菌心内膜炎抗原efaA基因转化株,探讨efaA基因在肠球菌生物膜形成及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中的作用。方法 PCR扩增粪肠球菌efaA基因,构建pAT28-efaA重组子,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将重组子转化到efaA-野生株S14做为转化株(S14-pAT28-efaA);同时将空质粒pAT28转化到野生株作为对照株(S14-pAT28);IPTG诱导efaA表达,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鉴定。微量滴定板法测定生物膜形成能力。将S14、S14-pAT28、S14-pAT28-efaA分别接种到96孔板,37℃培养24h形成生物膜,结晶紫染色,测定孔板底部在595nm的OD值,比较efaA基因转化前后的生物膜形成能力。结果成功构建粪肠球菌心内膜炎抗原efaA基因转化株;转化株的OD595值大于野生株及空质粒转化株,P<0.05,空质粒转化株的OD595值与野生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粪肠球菌心内膜炎抗原efaA基因有利于肠球菌生物膜的形成。 强华 刘光英 朱苹 陈豪 郑晓辉关键词:粪肠球菌 生物膜 留学生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的探索 被引量:2 2015年 分析了留学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师生交流障碍、缺乏合适实验教材、留学生学习习惯差异和自律性差等问题,提出了提高教师英语听说水平、编写合适的实验教材、结合留学生特点提高备课质量、注重培养留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加强师生交流等具体措施,提高留学生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吴云丽 强华 佘菲菲关键词:分子生物学 留学生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