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莉 作品数:15 被引量:26 H指数:3 供职机构: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秦皇岛市科技局课题 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阻滞和TPVB在电视胸腔镜手术术后早期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比较 2024年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菱形肌-肋间肌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的控制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59)。观察组采用静脉全身麻醉+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静脉全身麻醉+超声引导TPVB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神经阻滞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首次进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注药时间、阻滞持续时间及补救镇痛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超声定位时间、穿刺时间、操作总时间分别为(1.12±0.10)、(2.37±0.56)、(5.47±0.38)min,均短于对照组[(1.65±0.14)、(3.61±0.64)、(6.98±0.42) min],穿刺针深度为(4.43±0.52) mm,小于对照组[(5.37±0.58)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12 h 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恢复室(PACU)低氧血症发生率、气胸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肺不张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TPVB比较,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阻滞应用于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相当,但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阻滞操作简单,操作时间更短。 张莉莉 杨雅婷 贾倩倩关键词:超声引导 胸椎旁神经阻滞 电视胸腔镜手术 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对肝癌患者术后镇痛、凝血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对肝癌患者术后镇痛、凝血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拟肝癌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分别为氟比洛芬酯组(A组)、芬太尼组(B组)、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组(C组)。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法以及Ramsay镇静评分评价术后各时间点三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采用放射免疫沉淀法检测三组血浆中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三组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芬太尼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与芬太尼组相比,其余两组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反应的例数差异均具有意义(P<0.05)。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结果显示,术后2 h芬太尼组(B组)高于氟比洛芬酯组(A组)、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组(C组)(P<0.05);4 h后三组评分不具差异性(P>0.05)。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的PT、APTT、FIB、PLT的测定结果经比较无差异性(P>0.05)。三组IL-6、IL-8浓度都有所升高,与术前30 min相比,氟比洛芬酯组在术后24 h IL-6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 IL-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组在术后6 h、24 h其IL-6、IL-8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组术后6 h IL-8具有差异性(P<0.05)。与芬太尼组相比,氟比洛芬酯组和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组在术后6h IL-6含量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比洛芬酯组和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组在术后6 h、术后24 h其IL-8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通过对肝癌患者镇痛、凝血功能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的考察,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能显著降低术后疼痛以及术后炎症反应状态,对患者凝血功能不影响,有利于患者术后的良好恢复。 张莉莉 王鹏 高晓华 杨晓春 张晓云关键词:肝癌 镇痛 凝血功能 炎症因子 氟比洛芬酯 芬太尼 全脊髓麻醉疗法临床应用 张志利 李宏梅 张莉莉 李文博 简要技术说明: 从全脊髓麻醉并发症中发现,患者在麻醉苏醒后,一系列难治性症状几乎全部消失,解除了疼痛病人的痛苦,从而达到疼痛治疗目的,把此种方法应用到临床上,尤其是难治性疼痛病人,可以消除病人痛苦。 技术路线:(1)...关键词:关键词:麻醉 脊髓 疗法 并发症 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诱导对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被引量:1 2015年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它的发生率达全部住院手术患者的20%~37%,大手术发生率达到35%~50%,高危患者PONV发生率高达70%~80%[1]。很多患者认为,与术后疼痛相比,PONV带来的不适更加让人难以忍受。PONV可以引起伤口裂开、食管破裂、皮下气肿、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恢复。 林琳 张莉莉 汪海滨关键词:依托咪酯 丙泊酚诱导 住院手术患者 食管破裂 VOMITING NAUSEA 不同镇痛方法用于胸部带状疱疹疼痛患者的比较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将胸椎旁神经根阻滞(TPVB)和点式直线偏振光(SL)治疗仪照射分别用于胸部带状疱疹疼痛患者,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带状疱疹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TPVB治疗组(A组)和SL组(B组)以及SL照射治疗后TPVB组(C组),每组30例,分别记录第15、30、60、90天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经治疗后A、B、C3组优良有效率分别为96.7%(29/30)、90.0%(27/30)和100%(30/30),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在同一时间3组治疗后第15、30、60、90天VAS评分与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A、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照射后TPVB治疗是治疗带状4疼痛有效方法,而单纯SL照射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更少。 张志利 李丽梅 张莉莉关键词:带状疱疹 疼痛 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胸腹部手术患者镇痛中应用 2024年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RISS)联合全身麻醉在胸腹部手术患者镇痛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自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24例择期行胸腹部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n=64)与B组(n=60)。A组患者给予术中全身麻醉。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实施RISS。比较两组患者体循环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中麻醉药物使用情况与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不同时间的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与伯格曼舒适度量表(BC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入室即刻、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开始后60 min的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镇痛泵按压次数均少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2、6、12、24 h平静呼吸与深呼吸状态下NRS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6、12、24 h的BCS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胸闷头晕、嗜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SS联合全身麻醉在胸腹部手术患者镇痛中应用良好,可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量,提高镇痛效果与舒适度,且安全性佳。 贾倩倩 张莉莉 韩洋 吴艳玲 梁淑娟关键词:超声引导 全身麻醉 胸腹部手术 不同气腹压及肌松程度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腹膜后空间、术野满意度及凝血、应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不同气腹压及肌松程度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腹膜后空间、术野满意度及凝血、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2月行后腹腔镜手术的患者72例,根据气腹压及肌松程度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3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后腹腔镜体位及全静脉麻醉,A组采用低气腹压及深度肌松,B组采用高气腹压及中度肌松。比较两组腹膜后空间、术野满意度,以及气腹建立前、建立气腹60 min(T1)、手术结束时(T2)凝血和应激指标。结果A组腹膜后间隙的深度小于B组(P<0.01)。两组腹膜后间隙上下缘长度和前后缘长度以及术野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不同时间点呈下降趋势,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在不同时间点呈上升趋势(P<0.05)。A组在T1、T2时APTT长于B组,Fib、D-D、NE、Cor低于B组(P<0.05)。结论低气腹压及深度肌松应用于后腹腔镜手术安全有效,能够提供满意术野,且对机体凝血、应激反应影响较小。 董文泽 张丽伟 张莉莉 贾倩倩关键词:后腹腔镜 肌松弛 气腹压 心内直视2次手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1 2006年 张志利 张莉莉 杭冬新关键词:心血管外科手术 麻醉处理 心内直视 心脏病患者 风心病 先心病 超声引导下RISS平面阻滞对胸腹部手术患者血清Cor、SP、PGE2、IL-6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RISS)平面阻滞对胸腹部手术患者血清Cor、SP、PGE2、IL-6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入住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接受胸腹部手术的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掷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进行常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RISS平面阻滞,对照组不行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镇静Ramsay评分、手术麻醉药物用量、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炎症应激指标[皮质醇(Cor)、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结束后2 h、12 h、24 h,观察组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24 h,观察组舒芬太尼使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低于插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10 min和停药后10 min,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外周血中Cor、SP、PGE2、IL-6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观察组Cor、SP、PGE2、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RISS平面阻滞具有良好镇痛镇静效果,能减轻胸腹部手术患者应激及炎症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张莉莉 杨雅婷 贾倩倩关键词:超声引导 疼痛指数 舒芬太尼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对术中丙泊酚用量及凝血功能影响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究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中丙泊酚用量及受术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行无痛人工流产术3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前组和常规组各150例,两组均行常规麻醉诱导,超前组麻醉诱导前给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中镇静药物使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并分别于术后6h、24h、48h复查凝血指标。结果:术中超前组丙泊酚用量(106.4±6.5mg)及次数(1.2±0.3次)低于常规组(145.4±7.6mg、2.1±0.5次),麻醉优良率(100.0%)优于对照组(92.0%)(均P<0.05)。术后6h、24h、48h两组凝血指标均无差异(P>0.05);超前组麻醉诱导前、手术5min、扩宫口时、负压吸引时、术毕时及术后15min时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常规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常规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7.3%)低于常规组(15.3%)(均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受术者术中镇静药物的使用,且对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小。 张莉莉 王鹏 秦敏霞 杨晓春关键词:无痛人工流产术 超前镇痛 氟比洛芬酯 丙泊酚 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