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茵
- 作品数:53 被引量:312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入院时高血糖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影响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通过对单中心大样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住院期间结果的分析,探讨患者入院时高血糖对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10724例PCI患者,排除入院24小时内未测空腹血糖患者228例,排除稳定性心绞痛和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4210例,最终纳入ACS患者共6286例。根据患者入院血糖水平分为正常血糖组(空腹血糖<7.0 mmol/L,n=4872)和高血糖组(空腹血糖≥7.0 mmol/L,n=141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高血糖对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影响。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正常血糖组有15.8%患有糖尿病,空腹血糖水平为(5.33±0.7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17±0.72)%;高血糖组有73.8%患有糖尿病,空腹血糖水平为(9.47±2.57)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8.12±1.57)%。冠心病危险因素及既往病史方面:与正常血糖组相比,高血糖组患有高血压的比例(67.4%vs.62.5%,P<0.001)、高脂血症的比例(70.2%vs.64.4%,P<0.001)、既往有PCI史的比例(30.6%vs.19.3%,P<0.001)均较高。冠状动脉病变比较:三支病变的比例高血糖组高于正常血糖组(46.7%vs.38.2%,P<0.001)。入院病情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的比例高血糖组高于正常血糖组(39.7%vs.27.0%,P<0.001)。(2)住院期间MACCE发生率比较:与正常血糖组相比,高血糖组的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和心原性死亡率均较高(0.5%vs.0.1%,P=0.007;0.4%vs.0.1%,P=0.021),高血糖组的MACCE发生率高于正常血糖组(2.1%vs.1.4%,P=0.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糖是住院期间全因死亡和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4.176,95%CI:1.062~16.426,P=0.041;OR=5.068,95%CI:1.176~21.834,P=0.029)。结论:入院时高血糖的ACS患者的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心原性死亡率、MACCE发生率增高。高血糖是住院期间全因死亡和心原�
- 许连军宋莹许晶晶高展唐晓芳王欢欢刘如蒋萍姜琳高立建张茵宋雷赵雪燕陈珏高润霖乔树宾杨跃进陈纪林徐波袁晋青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血糖血糖变异性
- 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特点和远期预后研究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特点和远期预后。方法:连续纳入阜外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2452例行PCI的女性冠心病患者,比较早发(发病年龄≤60岁)组患者(n=905)与非早发(发病年龄>60岁)组患者(n=1547)的临床特点以及PCI术后2年随访期间预后。结果:与非早发组比较,早发组中患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病史及三支病变的比例较低,有冠心病家族史及单支病变的比例较高(P均<0.05)。2年随访结果显示,早发组与非早发组比较,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vs 12.0%,P>0.05);早发组全因死亡(0.4%vs 1.9%)和脑卒中(0.9%vs 2.3%)发生率低于非早发组(P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对于女性冠心病患者,年龄是介入术后2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3.352,95%CI:1.146~9.801,P=0.027),且陈旧性心肌梗死(HR=3.125,95%CI:1.322~7.385,P=0.009)、脑卒中病史(HR=2.246,95%CI:1.040~4.851,P=0.039)、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HR=6.074,95%CI:2.120~17.401,P=0.001)均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好的心功能是全因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HR=0.947,95%CI:0.908~0.988,P=0.011)。结论: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非早发女性患者存在差异;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2年随访期间全因死亡及脑卒中的发生率均低于老年女性患者;校正多种危险因素后,年龄是女性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2年随访期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唐晓芳宋莹许晶晶王欢欢姜琳蒋萍姚懿赵雪燕高展高立建张茵陈珏乔树宾杨跃进高润霖徐波袁晋青
- 关键词:冠心病女性临床预后
- 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 2012年
-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入选在我院住院的837例患者,其中男553例,女284例,平均年龄59.31±9.85岁.行冠造动脉造影术,以Gensini评分评价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检测ABI,以ABI≤0.9作为诊断外周血管病的标准。结果 ABI的高低与冠脉狭窄程度显著相关,随着ABI值的降低,Gensini评分会增加,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同时,ABI值与动脉粥样硬化累积的冠脉支数也相关,伴有PAD冠心病患者的较外周血管正常的患者,三支病变和左主干病变所占的比例高。结论 ABI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标记,能够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 张茵卞瑾孙羽宋颖吴亚杰陈伊冯新星王怡璐高硕王继征邹玉宝宋雷袁晋青惠汝太孙凯
- 关键词:踝臂指数冠状动脉
- 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同期和分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对远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比较同期和分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PCI)对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PCI治疗的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1832例。将患者按PCI治疗次数分为同期PCI组(1218例)和分期PCI组(614例)。随访2年,主要终点事件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靶血管相关心肌梗死(TV-MI)、靶血管相关血运重建(TVR)、心源性死亡和卒中,次要终点事件为支架血栓。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平衡两组数据,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和随访事件发生率;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生存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法分析分期PCI是否为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同期PCI组住院时间、介入操作时间、术前紫杉醇药物支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心脏外科手术之间的协同作用研究(SYNTAX)积分明显小于分期PCI组[(5.54±3.09)d比(9.50±4.06)d、(43.12±28.55)min比(79.54±44.35)min、(14.04±7.63)分比(18.51±7.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完全血运重建率和术后SYNTAX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随访结果显示,分期PCI组TV-MI和支架血栓发生率高于同期PCI组[2.1%(13/614)比0.5%(6/1218)和2.0%(12/614)比0.4%(5/1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同期PCI组无TV-MI和无支架血栓生存率优于分期PCI组(99.5%比97.9%和99.6%比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期PCI是支架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HR=3.91,95%CI 1.25~12.18,P=0.019)。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分期PCI组TV-MI和支架血栓发生率仍高于同期PCI组[2.1%(13/614)比0.7%(4/614)和2.0%(12/614)比0.5%(3/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同期PCI组无TV-MI和无支架血栓生存率仍优于分期PCI组(99.3%比97.9%和99.5%比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马元良徐娜尹春琳姚懿唐晓芳贾斯达张策宋莹许晶晶赵雪燕张茵陈珏杨跃进乔树宾高润霖徐波袁晋青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心绞痛预后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以及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1至12月在阜外医院行PCI治疗的10458例患者,根据HDL-C水平分为3组:低三分位组(HDL-C≤0.89 mmol/L,3525例)、中三分位组(HDL-C>0.89~1.11 mmol/L,3570例)和高三分位组(HDL-C>1.11 mmol/L,3363例)。采用线性回归分析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SYNTAX积分)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3组间的预后差别。同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HDL-C水平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总体人群平均HDL-C水平为(1.03±0.28)mmol/L,平均SYNTAX积分为(11.7±8.1)分。HDL-C高三分位组患者年龄更大、男性更少、左心室射血分数更高,LDL-C水平更高,更少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陈旧心肌梗死及吸烟史,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更多,左主干及三支病变比例更少,介入治疗成功率更高(P均<0.05)。HDL-C高三分位组SYNTAX积分更低[低、中、高三分位组分别为(12.2±8.4)、(11.7±8.1)和(11.2±7.8)分,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均显示,HDL-C水平与SYNTAX积分呈负相关(单因素:β=-0.046,P<0.001;多因素:β=-0.058,P=0.001)。10400(99.4%)例患者完成了2年随访,3组在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血运重建、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以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趋势检验P均>0.05)。高三分位组BARC 2型以上出血事件发生率更高(趋势检验P=0.018)。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3组间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血运重建、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高三分位组BARC 2型以上出血风险更高(P=0.01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HDL-C水平不是2年全因死亡等缺血事件及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行PCI治疗的患者,HDL-C水平与SYN
- 宋莹姜琳陈艳宋雷张茵高立建许连军陈珏高润霖乔树宾杨跃进徐波袁晋青
- 关键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
-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远期预后的价值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讨稳定性冠心病(CAD)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入院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2年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该相关性在不同患者亚组中是否一致。方法共纳入2013年全年于阜外医院行择期PCI治疗的4293例稳定性CAD患者,按MPV值均分为两组:低MPV组(n=2219,MPV≤10.5 fL)和高MPV组(n=2074,MPV>10.5 fL)。使用Cox回归分析比较MPV与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低MPV组患者相比,高MPV组患者合并糖尿病[30.4%(674/2219)比34.5%(715/2074)]、吸烟[53.3%(1183/2219)比57.0%(1182/2074)]、既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4.0%(88/2219)比5.4%(112/2074)]的比例更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64±7比63±7)、肾小球滤过率(eGFR)(92±14比91±15)更低(均P<0.05)。实验室检查方面,高MPV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更高,血小板计数更低(均P<0.05)。冠状动脉造影方面,两组术前SYNTAX积分、左主干/三支病变比例、置入支架类型、介入治疗成功率及支架总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方面,与低MPV组比较,高MPV组患者心源性死亡率更高[18(0.9%)比5(0.2%),P=0.004]。Kaplan-Meier分析表明,与低MPV组相比,高MPV组心源性死亡显著高于低MPV组(Log-rank P=0.004)。多变量Cox回归分析表明,高MPV与稳定性CAD患者的2年心源性死亡独立相关(HR 4.127,95%CI 1.373~12.405,P=0.012)。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同样显示,MPV在预测2年心源性死亡方面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0.624,95%CI 0.511~0.738,P=0.04)。亚组分析发现,在糖尿病患者(HR 2.090,95%CI 1.217~3.589,P=0.008)及男性患者中(HR 1.561,95%CI 1.007~2.421,P=0.047),随MPV升高,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升高。结论接受择期PCI治疗的稳定性CAD患者中,高MPV与2年心源性死亡增加独立相关;该相关性在糖尿病及男性患者中更为显著。
- 蒋萍宋莹许晶晶马元良唐晓芳姚懿王欢欢杨跃进高润霖乔树宾徐波袁晋青张茵
- 关键词:平均血小板体积冠状动脉心脏病心源性死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30 d预后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 了解再灌注治疗时代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入选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入住冠心病监护病房的72 h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71例,男性368例(78.1%),女性103例(21.9%),观察比较男性与女性患者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并发症、30 d死亡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果 与男性患者比较,女性患者的年龄[(66.8±10.1)岁比(56.9±12.0)岁,P<0.001]、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评分(5.1±2.3比3.9±2.1,P<0.001)和GRACE评分(162±39比142±35,P<0.001)均较高.女性患者因病变复杂或禁忌证不能行介入治疗者比例更高(P=0.015),而支架置人比例更低(P=0.038);发生机械并发症、二尖瓣反流、恶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对比剂肾病和消化道小量出血的比例均高于男性(P均<0.05),30 d病死率明显高于男性[5.8%(6/103)比1.9%(7/368),P=0.032],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10.7%(11/103)比5.4%(20/368),P=0.058]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不是30 d死亡(P=0.141)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P =0.426)的独立危险因素;就诊时收缩压(OR=1.072,95%CI:1.016 ~1.130,P=0.010)及梗死后心包积液(P=0.044,OR =40.518,95%CI:1.098~ 1495.702)是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就诊时收缩压(P =0.036,OR=1.027,95% CI:1.002~1.052)及左心室射血分数(OR=1.108,95% CI:1.032~1.190,P=0.005)是30 d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龄、病情危重且并发症发生率高,但性别本身并非预测近期死亡及主要不良心血脑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 宋雷邱洪吴元张峻张茵谭晓燕乔树宾吴永健颜红兵高润霖陈在嘉杨跃进
- 关键词:心肌梗死女性预后
- 冠心病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短期抗凝治疗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至12月在阜外医院行择期PCI治疗的9 769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抗凝治疗分为2组,抗凝组术后给予短期较低剂量的常规抗凝治疗(依诺肝素0.4 ml 1次/12h或磺达肝癸钠2.5 mg 1次/d皮下注射,至术后2~3 d),进行30、180 d及2年的随访,记录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卒中、支架内血栓、出血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及卒中)发生情况.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出1 755对患者,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匹配前后组间的远期预后差别.同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术后抗凝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 755(18.0%)例患者未接受术后抗凝治疗,8 014(82.0%)例接受了术后抗凝治疗,其中5 666(58.0%)例接受依诺肝素抗凝,2 348 (24.0%)例接受磺达肝癸钠抗凝治疗.与无抗凝治疗组比较,抗凝治疗组年龄更小,女性比例更低,肾功能不全比例更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比例更高(P均<0.05).抗凝治疗组左主干病变比例及分支受累比例更高(P均<0.05);经股动脉穿刺途径比例更低,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比例更高,单纯球囊扩张比例更低(P均<0.05).9 717(99.5%)例患者完成了2年随访.与无抗凝治疗组(1 755例)比较,抗凝治疗组(8 014例)30 d全因死亡率[0.05%(4例)比0.46%(8例),P<0.001]和卒中[0比0.11%(2例),P=0.003]风险较低,180 d全因死亡率[0.17%(14例)比0.57%(10例),P=0.002]、血运重建[2.07%(166例)比3.71%(65例),P<0.001]及MACCE[3.49%(280例)比5.47%(96例),P<0.001]较低,2年血运重建[7.61%(610例)比12.84%(225例),P<0.001]及MACCE(10.92%(875例)比16.01%(281例),P<0.001)较低.Cox回归分析显示,抗凝治疗是30 d全因死亡(HR=0.17,95%CI 0.05~0.62,P=0.007)、180 d全因死亡(HR=0.37,95%CI 0.16~0.87,P=0.023)和MACCE (HR=0.74,95%CI 0.58~0.94,P=0.013)及2年MACCE (HR=0.71,
- 宋莹唐晓芳许晶晶王欢欢刘如蒋萍姜琳高立建张茵宋雷许连军赵雪燕高展陈珏高润霖乔树宾杨跃进徐波袁晋青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抗凝治疗预后
- 生物及金属可降解支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3年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已发展至药物洗脱支架时代,使血管再狭窄率降至10%以下,由于金属支架在体内长期留存可能会引发晚期不良反应。生物及金属可降解支架在置入早期对血管壁起到支撑作用,之后逐渐降解至消失,使血管的完整性和功能得以恢复,此类支架是未来支架的发展方向。现将重点阐述生物可降解支架及金属可吸收支架的研究进展。
- 张茵袁晋青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可降解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原因及治疗策略解析1例被引量:1
- 2015年
- 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虽然发生率并不高,但是具有发病急,预后不良等特点。本文将报道1例典型的急性支架内血栓病例,并对其形成原因及治疗策略进行解析。
- 杨敏张阔袁勋王文尧张璇吕纳强张茵陈珏唐熠达
- 关键词:血小板功能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