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芳
- 作品数:13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洛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洛阳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洛阳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2型糖尿病抑郁状况调查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调查2型糖尿患者群发生抑郁状况的情况。方法:2009年1月~2011年3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89例,进行调查,对发生抑郁的53例患者进行相关因素进行。结果:糖尿患者的抑郁发生率59.55%。糖尿病组无抑郁36例(40.45%),发生抑郁53例(59.55%),其中轻度抑郁32例(35.96%),中度抑郁14例(15.763%),重度抑郁7例(7.87%);对照组无抑郁86例(95.56%),发生抑郁4例(4.44%),其中发生轻度抑郁3例,发生率3.33%,中度抑郁1例(1.11%),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抑郁组空腹血糖10.3±5.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9±4.1mmol/L,无抑郁组空腹血糖9.5±2.4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2±4.9mmol/L。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与无抑郁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患者群发生抑郁率较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 肖一妙张艳芳
- 关键词:2型糖尿病抑郁
- 甲状腺癌发生发展遗传学与表观遗传学分子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
- 张艳芳祭美菊阮班军刘辉张利红寇育红张伊
- 该项目属于临床医学内科学甲状腺肿瘤诊疗研究方向。
主要目标是针对甲状腺癌发病机制不清、缺乏早期诊疗技术这一领域内亟待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究。项目在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市科技攻关项目支持下,历经近10年系列研...
- 关键词:
- 关键词:甲状腺癌肿瘤诊断肿瘤治疗
-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II)与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04年12月—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CAP患者104例随即分为两组:CSII组和MDI组,各52例,观察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肺炎控制时间及住院花费。结果 CSII组和MDI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5.6±1.6)d和(7.7±2.4)d〕,胰岛素用量〔(36.9±11.5)U/d和(48.1±12.6)U/d〕,治疗第5天、第10天肺炎治疗有效率(50.9%和36.7%、77.3%和62.4%),平均住院天数〔(15.6±2.6)d和(19.1±2.2)d〕,平均住院花费〔(7635±633)元和(8248±748)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次数分别为4例6次和6例9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SII配合抗生素治疗能快速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CAP患者的血糖水平及肺炎症状,减少胰岛素用量、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花费,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
- 张艳芳杨肖红
-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胰岛素泵
- 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pelin及内脂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pelin和内脂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疗程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内脂素、apeli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apelin明显升高、罗格列酮组内脂素明显下降(P均<0.05)。apelin与HbA1 c、HOMA-IR呈负相关(r分别为-0.22、-0.28,P均<0.05),内脂素与HbA1 c、hs-CRP、HOMA-IR呈正相关(r分别为0.26、0.41、0.33,P均<0.05)。结论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均可影响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apelin及内脂素水平。
- 张艳芳杨肖红郑有光
- 关键词:罗格列酮二甲双胍APELIN
- 西酞普兰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疗效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随即分为西肽普兰组(实验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12周,采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评价血糖控制情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糖尿病生活质量量表(DQOL)评定药物疗效波动。结果治疗12周后,实验组HBA1C下降明显(7.2±0.6vs8.0±1.1,P<0.05)、CV-FPG较对照组小(10.7±2.3vs15.9±2.9,P<0.05),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实验组(HAMD8.12±2.68vs14.66±3.73,DQOL89±8vs98±10,P<0.05)。结论西肽普兰能促进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血糖平稳下降,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张艳芳杨肖红
- 关键词:糖尿病西酞普兰抑郁症生活质量
- 某三甲医院2型糖尿病合并医疗保健相关感染及病原学耐药性分析研究
- 2025年
- 分析某三甲医院2型糖尿病合并医疗保健相关感染及病原学耐药性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某三甲医院2017年到2023 年2型糖尿病合并医疗保健相关感染患者及其病原学资料,纳入相关诊断标准及病原学结果,设定相关排除标准,采用相关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医疗保健相关感染各年份呈下降趋势,T2DM-HAI和非T2DM-HAI整体存在差异,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其中耐药菌 146 株。病原菌检出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比为63.41%;T2DM HAI不同性别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中,鲍曼不动杆菌不同性别之间检出存在显著差异(P<0.05)。根据检出结果对T2DM-HAI主要病原菌进行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医疗保健相关感染发生率高于同期医疗机构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率,病原体检出较多的科室为ICU或曾经入住ICU,与患者病情重、住院时间长、有创操作多等因素有关。日常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和前瞻性预警,采取切实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播散和流行,可降低患者感染率并减轻沉重的经济负担。
- 臧金成张艳芳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病原学
- 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对照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92例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进行糖尿病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口服西肽普兰治疗,对照组口服阿米替林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2周末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其他时段评分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周末研究组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为84.78%,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有口干、头晕、头痛、便秘等,但研究组发生率较低、程度较轻微、患者多能耐受。结论西酞普兰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疗效显著且与阿米替林相当,但西酞普兰起效快,安全性高,依从性好,是治疗糖尿病罹患抑郁症的理想药物。
- 张艳芳杨肖红
- 关键词:抑郁症西酞普兰阿米替林汉密顿抑郁量表副反应量表
- 替米沙坦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比较替米沙坦治疗前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探讨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24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服用替米沙坦40~80mg,1次/d,治疗12个月;比较其治疗前后患者FMD、血压、血糖、血胰岛素水平等。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替米沙坦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28±6/74±4)与(147±7/86±4)mmHg比较,P<0.05;FMD较治疗前显著增加(5.5±0.5与4.0±0.4)比较,P<0.05。空腹血糖(118.5±7.1与148.5±9.4mg/dL比较,P<0.05)、血胰岛素(12.4±1.1与16.1±1.4mU/L比较,P<0.05)、糖化血红蛋白(7.24±0.26与8.26±0.36比较,P<0.05)、C反应蛋白(2.89±0.30与5.45±0.87mg/dL比较,P<0.0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结论替米沙坦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其心脑血管保护作用值得重视。
- 刘辉张艳芳朱韶峰张昆陈海艳苏颉杨肖红
- 关键词:2型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替米沙坦血管内皮功能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及血糖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01~2016-01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二组,分别为研究组I、研究组II,每组患者30例。研究组I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常规降糖药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研究组II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常规降糖药治疗,对照组为我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30例。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表(GQOLI-74)、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分比较。结果:①研究组I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29/30),研究组II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24/3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21/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组患者治疗后的FBG、2hPBG、Hb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I、研究组II的FBG、2hPBG、HbA1c均低于对照组(P<0.05)。③三组患者的HAMD、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I各项评分均低于研究组II且低于对照组。三组患者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及血糖水平,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肖一妙张艳芳郑珺珺孔惠婷王晶周蕊妮吉冰
-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心理干预血糖水平
- 系统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系统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分为Ⅰ、Ⅱ两组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并将洛阳市中心医院提供的30例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Ⅰ采用艾司西酞普兰、常规降糖药联合系统心理干预治疗,观察组Ⅱ采用艾司西酞普兰、常规降糖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抑郁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Ⅰ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观察组Ⅱ、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Ⅰ治疗2周、4周、8周、12周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较对观察组Ⅱ、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治疗12周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与观察组Ⅱ、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系统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症状改善效果显著,并能有效提升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肖一妙张艳芳孔惠婷郑珺珺王晶吴光现周蕊妮
- 关键词:2型糖尿病抑郁症系统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