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绍东

作品数:64 被引量:561H指数:15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135”工程重点医学人才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2篇腰椎
  • 24篇骨折
  • 13篇椎体
  • 13篇脊柱
  • 12篇胸腰椎
  • 11篇融合术
  • 11篇椎弓
  • 11篇椎弓根
  • 11篇椎间融合
  • 8篇胸腰椎爆裂
  • 8篇融合器
  • 8篇爆裂骨折
  • 7篇手术
  • 6篇胸腰椎爆裂骨...
  • 6篇腰椎爆裂骨折
  • 6篇术后
  • 6篇椎骨
  • 5篇胸腰椎骨折
  • 5篇腰椎骨折
  • 5篇植骨

机构

  • 58篇东南大学
  • 22篇苏州大学
  • 3篇南京工业大学
  • 3篇山东省文登整...
  • 3篇无锡市第九人...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吉林大学第四...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延边第二人民...
  • 1篇南京市第一医...
  • 1篇四川省骨科医...
  • 1篇苏州新区枫桥...
  • 1篇安徽省红十字...

作者

  • 64篇张绍东
  • 40篇吴小涛
  • 18篇唐天驷
  • 17篇杨惠林
  • 12篇蒋赞利
  • 10篇陈辉
  • 10篇王宸
  • 8篇王运涛
  • 8篇庄苏阳
  • 8篇茅祖斌
  • 8篇孔翔飞
  • 7篇洪鑫
  • 7篇印飞
  • 5篇刘磊
  • 5篇高增鑫
  • 5篇姜星杰
  • 5篇鲍军平
  • 5篇王锋
  • 4篇沈素祥
  • 4篇王小虎

传媒

  • 13篇中国脊柱脊髓...
  • 11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江苏医药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现代医学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医正骨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东南国防医药
  • 1篇江苏卫生保健...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0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研讨式教学方法结合病例教学方法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2年
探讨在外科学教学中采用研讨式(seminar)教学方法结合病例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选择东南大学2007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2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00名学生设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将100名学生设为实验班,实验班100名学生又随机分为病例教学组25名、Seminar教学组25名、综合教学组(采用Seminar教学方法结合病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50名。应用外科学标准化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并对学生、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外科学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表明,实验班中病例教学组、Seminar教学组及综合教学组的教学效果均优于对照班,尤以综合教学组的教学效果为佳。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Seminar结合病例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质。
蒋赞利张晓峰汤文浩吴小涛张绍东李俊生王正蒋小华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方法外科学
颈椎后路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0
2018年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12月采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微型钛板固定单开门椎板,其中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66.2±10.0岁)采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改良组),39例(男36例,女3例,年龄57.3±10.5岁)采用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传统组),收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随访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颈椎曲度、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及轴性症状等,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费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改良组平均手术费用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随访12~24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两组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JOA评分改善率改良组为(60.46±9.65)%,传统组为(46.41±24.3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组术后12个月时颈椎曲度丢失4.7°±1.9°,颈椎曲度指数丢失(3.09±.14)%,颈椎活动度丢失7.3°±2.3°;传统组颈椎曲度丢失8.9°±5.6°,颈椎曲度指数丢失(6.27±3.42)%,颈椎活动度丢失13.0°±3.9°,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改良组术后出现轴性疼痛症状患者3例,传统组为19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再关门发生,两组均无钛板、螺钉松动移位。结论:与颈椎后路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相比,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获得良好神经减压效果的同时,可减少手术费用,降低术后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有利于颈椎曲度和颈椎活动度的维持。
杨宝林张绍东王小虎刘磊吴小涛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椎板切除术轴性症状
骨质疏松对后路单节段腰椎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程度的影响被引量:16
2020年
目的:探讨单节段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融合器沉降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不同程度沉降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行单节段后路腰椎融合手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体重、病程)及手术相关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单侧/双侧减压、传统/皮质骨螺钉(CBT)置钉、手术节段等],收集术前、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影像学资料,评估腰椎骨密度(BMD)、融合器沉降度、腰椎退变等级、终板改变Modic分型,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节段性前凸角、腰椎前凸角和骶骨倾斜角等,并依据融合器沉降度分为轻度沉降组(沉降≤1mm)、中度沉降组(1mm<沉降<3mm)和重度沉降组(沉降≥3mm),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改善率评价临床疗效。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法统计分析融合器沉降度相关的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融合器沉降程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86例行单节段后路腰椎融合手术的腰椎退变性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其中16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26个月(21.9±4.8个月),融合器重度、中度、轻度沉降分别为46例、64例、52例,三组术后腰椎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38±18.20)%vs (63.74±22.76)%vs (59.90±25.01)%,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三组间腰椎BMD T值、Modic分型、椎间隙高度矫正值、手术节段前凸角矫正值、CBT置钉法为影响融合器沉降程度的相关因素(P<0.05),其余因素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矫正值(OR=1.902,95%CI=1.323~2.509)、节段性前凸角矫正值(OR=1.605,95%CI=1.207~2.367)为融合器沉降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腰椎JOA评分改善率与融合器沉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r=0.354,P=0.435);腰痛VAS评分与�
刘磊刘国臻张绍东洪鑫谢鑫荟吴小涛王运涛
关键词:骨质疏松腰椎融合术
微创椎间盘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配合被引量:2
2015年
通过总结60例患者行微创椎间盘镜的手术护理配合经验,我们认为强调医护的默契配合、充分的术前准备、严格的无菌操作、掌握微创椎间盘镜的具体流程是保证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的必备条件。
陆燕华印飞张绍东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镜手术配合
硫酸钙骨水泥降解成骨性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0
2007年
目的通过对硫酸钙骨水泥(CSC)、磷酸钙骨水泥(CPC)及同种异体骨三种常用骨替代材料成骨性能的比较,研究CSC在兔松质骨内降解成骨的性能。方法16只成年白兔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兔的左、右侧髂骨内分别植入CSC、CPC,B组兔的左、右侧髂骨内分别植入CSC、同种异体骨;采用影像学、组织学及扫描电镜等方法在不同时间点(2、6、10、16周)观察和评价上述移植物在松质骨内的吸收降解和成骨情况。结果CSC置人6周被部分吸收,10周时完全吸收,新骨生成;CPC吸收速度缓慢,至植人体内16周时仅小部分被吸收;部分同种异体骨植骨区域出现强烈的免疫反应。结论CSC生物相容性较好,植入兔松质骨后的吸收速度快于CPC,生物降解与新骨生成同步进行,是一种良好的骨移植替代物。
姜星杰吴小涛张绍东杨惠林唐天驷
关键词:硫酸钙磷酸钙类骨移植
两种植骨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目的:比较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自体骨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方法:选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脊柱外科收治的90例保守治疗无效的...
王运涛吴小涛洪鑫鲍军平高增鑫张绍东蒋赞利庄苏阳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
保留部分关节突后路腰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探讨在保留部分关节突情况下应用后路腰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6例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摄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测量是否有椎间失稳;在轴位MRI上分别测量保留完整关节突、1/2切除、全部切除三种情况下关节突内侧距离以及旁矢状位上、下椎体前后缘切线的距离。根据上述数据选择后路腰椎间融合器的宽度、长度,规划手术,应用后路腰椎间融合器施行椎间融合。结果:16例中,7例术前有椎间失稳;L4/5、L5/S1两节段术前MRI测量上述三种情况下关节突距离差异显著(P<0.01)。12例于术中切除1/2关节突,2例约切除2/3,2例切除超过2/3。14例单纯置入腰椎间融合器,2例辅助使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随访6~24个月,无术后椎间滑移;15例骨性融合,时间5~15个月;1例未愈合,随访期间未发生腰椎间融合器移位。结论:应用后路腰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时多数患者难以保留完整关节突;而选择宽度10mm以内的后路腰椎融合器、保留约1/2的关节突在大多数病例是可行的,经短期随访,手术效果满意。
张绍东唐天驷杨惠林姜为民徐耀增杨同其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椎间融合后路关节突融合器
TLICS评分4分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后Cobb角丢失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影响TLICS 4分胸腰椎爆裂骨折矫正度丢失的相关因素。方法以末次随访Cobb角丢失为结局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胸腰椎骨折矫正度丢失的10个指标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4例患者,随访时间18~31个月,平均21.8个月,术后41例Cobb角度丢失≤3°、43例≥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式、伤椎骨缺损程度及术后功能锻炼情况是影响TLICS 4分胸腰椎骨折矫正度丢失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治疗方式、伤椎骨缺损程度及术后功能锻炼情况是TLICS 4分胸腰椎骨折术后Cobb角度丢失的独立因素。单纯后路短节段4钉固定治疗TLICS 4分胸腰椎骨折术后远期易出现矫正度丢失,合理的功能锻炼有助于维持术后矫正度。
印飞孙振中殷渠东顾三军马运宏刘军刘宇张绍东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外科手术
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29
2006年
姜星杰张绍东吴小涛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椎体成形术椎弓根钉固定椎弓根钉内固定脊柱外伤脊柱外科
带锁髓内钉在股骨干骨折翻修术中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分析带锁髓内钉在股骨干骨折翻修术中的疗效。方法 :2 1例股骨干骨折翻修手术 ,使用带锁髓内钉固定 ,均扩髓 ,1 4例行自体植骨 ,1 7例在远端瞄准器下锁钉 ,4例采用徒手瞄准法。结果 :1例手术中出现骨质劈裂 ,1例术后发现远端交锁失败 ,1例术后出现深部血肿 ,1例并发浅表感染 ,2例术后膝关节功能欠佳 ,行手法松解 ,1 2例术后改为动力型固定 ,平均随诊 1年 3个月 ,2 1例骨折均愈合 ,无髓内钉下沉及折钉等现象。结论 :带锁髓内钉是股骨干骨折翻修术的较理想方法。
张绍东唐天驷杨惠林孙俊英
关键词:带锁髓内钉股骨干骨折翻修术疗效分析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