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亮
- 作品数:14 被引量:105H指数:6
- 供职机构:泰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悬吊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生物力学机制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揭示悬吊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 2015年8月~2016年12月,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将72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SET疗法组)与对照组(牵引组),实验组36例(男9例,女27例),年龄(45.19±10.09)岁,病程(24.94±18.07)月;对照组36例(男11例,女25例),年龄(44.08±8.88)岁,病程(22.17±14.96)月。应用BiodexⅢSystem等速测试系统测试颈部肌群力学性能,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各测试1次。结果治疗前,两组峰力矩(peak torque,PT)、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AP)、屈肌峰力矩/伸肌峰力矩比值(flexor/extensor peak torque ratio,F/E)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PT、AP、F/E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PT、AP、F/E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VAS)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实验组VAS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VAS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ET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收缩力量和做功效率,以及颈部肌群屈、伸肌群的协调能力,从而有利于恢复颈椎病患者颈部的生物力学性能。
- 阴涛张杰锋郑遵成张明亮高强
- 关键词:悬吊运动疗法颈椎病生物力学
- 瑞替普酶在急性肺动脉栓塞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2006年1月至2011年9月符合溶栓治疗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50例(研究组)和尿激酶组50例(对照组),观察溶栓前后患者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动脉压、动脉氧分压、血压及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溶栓后研究组肺动脉压、动脉氧分压、血压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溶栓后显效2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2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6%,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并发症实验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张明亮杜波
- 关键词:急性肺动脉栓塞瑞替普酶溶栓尿激酶
- 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应用不同剂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及安全性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血流动力学效果与安全性。方法:39例符合溶栓治疗的重症肺栓塞患者,24例(单剂量组)给予单次静推瑞替普酶18 mg溶栓,15例(双倍剂量组)给予瑞替普酶18 mg静推两次(两次间隔0.5 h),两组患者均进行24 h血流动力学监测,观察溶栓前后患者的总肺阻力变化及肺动脉压、心脏指数、生命体征变化、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患者24 h内总肺阻力均持续下降,肺动脉压、心脏指数也均有改善。两组间无显著差别。但单剂量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双倍剂量组(P<0.05)。结论:瑞替普酶适用于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单剂量应用在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上与双倍剂量疗效相当,且安全性上优于双倍剂量。
- 张明亮王爱萍尹鲁骅刘燕吴云张焕轶杜波
- 关键词:肺栓塞瑞替普酶溶栓
-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2
- 2010年
- 目的研究瑞替普酶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溶栓治疗的方法、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7例符合溶栓治疗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其中26例给予瑞替普酶18mg溶栓,21例给予尿激酶100万U溶栓,分别观察溶栓前及溶栓4h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变化,比较两者的溶栓效果。结果应用瑞替普酶对2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后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4.62%;尿激酶的总有效率为76.19%;溶栓后所有患者未见严重的副作用。结论应用瑞替普酶对急性肺动脉栓塞进行溶栓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尿激酶。
- 张明亮张萍萍汪凡杜波
- 关键词:肺栓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血栓溶解疗法
- 步长稳心颗粒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1年
- 研究稳心颗粒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方法将115例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PAF患者作为房颤组,随机分为两组:A组56例为常规治疗组,B组5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同时以54例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不伴PAF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房颤组及无房颤组以及A、B组间治疗前后Pmax及Pd的变化。结果房颤组Pmax及Pd均高于非房颤组(均P〈0.01),治疗前A、B两组Pmax及P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B组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max及Pd较治疗前均明显缩短,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PAF者较无PAF者Pmax及Pd增大,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PAF可缩短Pmax及Pd,减少房颤发作次数。
- 张明亮靖树新张焕轶
- 关键词:舒张性心力衰竭阵发性P波离散度步长稳心颗粒
- 1150国产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24例符合溶栓治疗的STEAMI患者,其中62例给予瑞替普酶10mu静注,30分钟后重复上述剂量1次;62例给予尿激酶150万U溶栓,30分钟内静滴完成。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再通率、血管再通率、急性期并发症等。结果:瑞替普酶组与尿激酶组相比,临床再通率(83.9%VS61.3%),血管再通率(72.6%VS5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替普酶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尿激酶组(4.8%VS9.7%),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死亡率、心源性休克及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瑞替普酶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溶栓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尿激酶。
- 张明亮靖树新
- 关键词:瑞替普酶尿激酶心肌梗死
- NT-proBNP水平对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闭塞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相关性及对病变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泰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NSTE-ACS患者223例,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分为非闭塞病变组(n=156)和闭塞病变组(n=67)。分析2组NT-proBNP水平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闭塞病变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T-proBNP对闭塞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与非闭塞病变组相比,闭塞病变组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升高是NSTE-ACS闭塞病变的危险因素(OR=1.011,95%CI 1.001~1.012,P=0.002)。NT-proBNP诊断闭塞病变的ROC曲线下方面积(AUC)为0.724(95%CI0.638~0.810),最佳界值点为149.50 ng/L,灵敏度为80.6%,特异度为61.5%。结论:在NSTE-ACS闭塞病变中,NT-proBNP水平升高,对NSTE-ACS的闭塞病变有一定诊断价值。
- 吴珂向兵周后强张明亮齐新颜张焕轶
- 关键词:N端脑钠肽前体冠脉闭塞
- P波离散度与TIMI危险评分对STEMI患者新发房颤的预测价值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联合心肌梗死溶栓(TIMI)危险评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房颤动(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4年9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住院确诊为STEMI患者785例,根据住院7 d内是否发生房颤分为房颤组(98例)和非房颤组(687例)。采用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d和TIMI危险评分与STEMI患者早期新发房颤的关系。结果发生房颤患者Pd与TIMI危险评分较未发生房颤患者明显升高[Pd:(45±13)ms vs.(33±10)ms,P<0.001 TIMI危险评分:8±4 vs.5±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Pd与TIMI危险评分均可以独立预测STEMI患者住院7 d内房颤的发生。TIMI危险评分判定发生房颤的ROC曲线下面积要高于Pd(0.747 vs.0.708,P=0.023),将二者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均高于各自的预测值(P均<0.05)。根据ROC所计算Pd及TIMI危险评分的切点将患者分组,Pd及TIMI危险评分均增高的STEMI患者早期发生房颤的风险最大。结论临床联合应用Pd与TIMI危险评分可以预测STEMI患者新发房颤的发生。
- 张明亮张焕轶刘燕尹鲁骅吴云宋兆峰
- 关键词: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P波离散度TIMI危险评分房颤
- P波最大时限与P波离散度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由阵发性转为持续性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探讨P波最大时限与P波离散度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由阵发性转为持续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4月泰安市中心医院确诊的127例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入选时行标准12导联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随访2年,观察患者是否发生持续性心房颤动.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未发生持续性心房颤动组(78例)和发生持续性心房颤动组(49例).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持续性心房颤动相关的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判定P波最大时限与P波离散度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的预测能力.结果 发生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与P波离散度明显高于未发生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10±32)ms比(97±20)ms,(41±20)rns比(28±16)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P波最大时限与P波离散度均可以独立预测2年内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发生,P波最大时限与P波离散度每增加1 ms,患者2年内发生持续心房颤动的风险分别增加1.452及1.805倍.P波最大时限与P波离散度对预测持续性心房颤动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0.688比0.7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9,均高于二者单独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波最大时限与P波离散度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由阵发性转为持续性有预测价值,二者联合应用可增强预测能力.
- 张明亮尹鲁骅杨申杜玉花王爱萍吴云张焕轶
- 关键词:舒张性心力衰竭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心房颤动
-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步长稳心颗粒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泰安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老年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分组方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纽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步长稳心颗粒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并对两组患者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阵发性房颤发生次数和持续性房颤发生次数。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max和Pd值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后观察组Pmax和P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发生次数均较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能缩短Pmax和Pd,并能预防房颤发生,减少阵发性房颤转变为持续性房颤,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张明亮
- 关键词:步长稳心颗粒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阵发性房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