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营
- 作品数:14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对冲引流和封闭式负压引流对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对比分析对冲引流和封闭式负压引流对骨髓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60例骨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分别采用对冲引流法和封闭式负压引流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手术次数、每次手术时间、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72/80),高于对照组的76.25%(61/80)(χ~2=6.732,P=0.022);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每次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次数和换药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6个月内复发率为6.25%(5/80),低于对照组的13.75%(11/80)(χ~2=10.241,P=0.000)。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骨髓炎的临床效果优于对冲引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张新营崔硕
- 关键词:对冲引流封闭式负压引流骨髓炎
- 切割伤与挤压伤断指再植术后甲皱微循环的变化规律
- 2015年
- 目的探讨切割伤与挤压伤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甲皱微循环的变化规律,评估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血循环恢复的参考标准。方法使用末梢微循环检测仪,分别对切割伤和挤压伤断指再植术后270 d、365 d时甲皱微循环形态、流态和袢周等变化进行分析,寻找其变化规律。结果切割伤与挤压伤断指再植术后270 d、365 d时再植指与各自对侧手健指组甲皱微循环形态、流态和袢周等各项指标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70 d、365 d时切割伤组与挤压伤组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的甲皱微循环形态、流态和袢周等各项指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指再植术后甲皱微循环的恢复与患者的伤情有关,可试应用甲皱微循环的各项加权积分值来评估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血液循环的恢复状况。
- 崔硕史丽丽张新营海森卢飞袁正江
- 关键词:切割伤挤压伤断指再植甲皱微循环
-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对肱骨近端骨肿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对青少年肱骨近端骨肿瘤的疗效。方法选择青少年肱骨近端骨肿瘤52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001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入院的为对照组,28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2009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入院的为观察组,24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5个月的平均MSTS评分、肩关节功能及术后15个月的假体松动、断裂、感染、肩关节半脱位、关节面塌陷及肿瘤复发等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肢体精细活动、肢体活动范围、提举能力、肢体功能情况评分均显著提高,总分也显著提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肢体疼痛感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出现假体无松动移位,患肢肘关节、手部感觉、血运及运动良好、无切口并发症及深部感染。观察组肿瘤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肿瘤有效,结合新辅助化疗可降低肿瘤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张新营任飞崔硕赵华飞仝朋飞袁正江
- 关键词: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新辅助化疗疗效
- 应用扩髓带锁髓内钉技术治疗股骨、胫骨肥大型骨不连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应用扩髓带锁髓内钉技术治疗股骨、胫骨肥大型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扩髓带锁髓内钉技术治疗股骨、胫骨肥大型骨不连共20例。结果随访12~18个月,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1周。结论应用扩髓带锁髓内钉技术治疗股骨、胫骨肥大型骨不连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张新营李超袁正江
- 关键词:内固定带锁髓内钉骨折骨不连
- 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应用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应用不同血供来源的食指近节背侧皮瓣转移修复拇指缺损30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经6-22个月随访,患肢外观及功能良好。结论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缺损可获得良好的外观和功能,该手术方法简单、安全,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 张新营李超袁正江
- 关键词:手外伤食指岛状皮瓣拇指
- 下腹部多叶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多手指皮肤撕脱伤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以腹股沟轴形血管或腹壁浅动脉为蒂,髂腹股沟多叶皮瓣在多手指皮肤撕脱伤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髂腹股沟轴形带蒂多叶皮瓣转移,对25例手部多指皮肤缺损合并肌腱、骨骼外露创面进行修复与重建。结果 25例皮瓣全部一期愈合,断蒂后皮瓣不臃肿,功能及外形恢复满意。结论带血管蒂下腹部多叶皮瓣是修复多手指软组织撕脱伤的理想供区,多手指套状撕脱伤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 李超袁正江张新营陈永彩卢宏赵爱娟
- 关键词:下腹部
- 胶原蛋白线在显微外科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对我院显微外科50例开放性伤口经彻底清创,修复深部组织后,应用可吸收胶原蛋白线对创口皮肤进行间断缝合疗效的观察。方法:对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显微外科2013年7月至12月期间使用胶原蛋白线的5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观测术后伤口的愈合和对胶原蛋白线有无组织排异反应以及术后疤痕增生的程度,缝线有无自行脱落和自行脱落的时间。结果: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无裂开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为甲级愈合。术后12~15d多数缝线可自行脱落,部分患者15d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或碘伏棉球擦拭消毒后脱落,减少了拆线所带来的恐惧和痛苦。结论:使用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缝合伤口,术后愈合良好,瘢痕小,无针眼和缝线压迹,免去拆线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 崔硕张新营海森卢飞袁正江
- 关键词:创伤显微外科手术疤痕
- 显微镜下手术切除血管球瘤38例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 观察血管球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显微镜下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显微镜下手术治疗38例血管球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临床体征,术前疼痛试验结果,病灶大小、位置、单发或多发情况、指/趾骨有无受压或局部凹陷,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病灶位于甲下者显微镜下分离甲床与病灶,位于指腹及膝关节者显微镜下逐层分离、充分暴露肿物后完整切除,术毕应用胶原蛋白线缝合切口后凡士林纱布覆盖。术后换药甲床创面给予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敷料喷敷等治疗促进切口愈合。随访1年,记录疼痛缓解、复发情况,甲下血管球瘤患者记录指/趾甲生长情况。结果 (1)38例均以病灶处无诱因剧烈疼痛为主诉就诊,疼痛呈针刺样或烧灼样、遇冷或遇热后加重,病灶体表投影处均有剧烈压痛点,部分甲下病灶体表投影处可见淡紫色改变,疼痛试验均阳性。(2)病灶直径1.7~12.6 mm,位于指腹部9例、膝关节处皮下1例、左足踇趾甲下1例、双环指对称发病1例、右食指甲下多发(2处病灶)1例、指甲下单发25例,其中1例甲下血管球瘤患者病灶部位有外伤史。甲下血管球瘤均压迫末节指/趾骨,瘤体下方指/趾骨局部凹陷。术后组织病理均证实为血管球瘤。(3)出院后2周,38例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至2023年1月,38例疼痛症状消失,病灶均未复发,无明显并发症;甲下血管球瘤患者指/趾甲生长良好,表面光滑平整,无分叉及棱角。结论 血管球瘤患者行显微镜下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对甲下患者的甲床损伤小,切口应用胶原蛋白线缝合、甲床创面给予无机诱导敷料可促进切口愈合。
- 崔硕王霖蕾赵华飞卢飞谷亚东陈煜华仝朋飞李志阳张新营袁正江
- 关键词:血管球瘤甲下血管球瘤显微镜手术
- 组织扩张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大面积缺损
- 2012年
-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扩张法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在足踝部大面积组织缺损创面中的应用。方法对22例足踝部大面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骨骼外露创面应用VSD负压装置吸引,同时小腿后侧置入皮肤组织扩张器,待创面整洁、扩张组织量充足后对创面进行修复重建。结果 22例患者中一期愈合的患者为18例,4例出现部分皮缘坏死,经对症处理后达到一期愈合。随访观察两年以上,局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组织扩张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是修复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 李超张新营袁正江陈永彩卢宏赵爱娟
- 关键词:腓肠神经外科皮瓣
- 翻转大翼软骨瓣辅助硅胶假体置入隆鼻术被引量:1
- 2012年
- 低鼻和舜尖形态芹足进行鼻整形手术的主要原因之一。尹宁北等于2009年报道了应用翻转大翼软骨瓣辅助硅胶似体段入隆鼻手术的方法.
- 李超张新营袁正江崔永光卢宏
- 关键词:假体置入硅胶隆鼻术鼻整形手术隆鼻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