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涛
- 作品数:200 被引量:857H指数:1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历史地理更多>>
- 关节镜下可吸收铆钉固定治疗肩关节前方不稳
- Objective To evaluated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rthroscopic Bankart repair with use of bio-absorbable fixation ...
- 刘玉杰蔡谞王志刚李众利王岩陈继营张文涛高丽朱娟丽
- 关键词:肩关节脱位关节固定术
- 文献传递
- 保留胫骨止点的腘绳肌腱移植重建膝交叉韧带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 研究保留胫骨止点的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重建交叉韧带的优缺点。方法 自2001年7月至2005年3月间我院收治交叉韧带断裂患者33例,前交叉韧带断裂17例,后交叉韧带断裂10例,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并外侧副韧带断裂3例,前后交叉韧带并内侧副韧带断裂3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8.2岁(18-45岁)。平均随访时间3.9年(范围0.5~5年)。使用特制取腱器将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从肌腹中抽出,回折锁边缝合成四股,穿过胫骨和股骨隧道。远端经过骨孔以界面钉固定或经过骨桥固定。结果 按照JOA膝关节韧带损伤疗效判定标准,手术前后评分分别为46.0分和79.8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手术前后分别为54.4分和80.3分(P〈0.001)。胫骨前移:术前平均10.9mm(范围9~13mm),术后平均3.6mm(范围0~7mm)(P〈0.001)。结论 保留胫骨止点的腘绳肌肌腱移植,可以适用于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其优点是取材方便,并发症少,胫骨隧道不再需要内固定。
- 张文涛黄英卢世璧
- 关键词:交叉韧带
- 兔关节软骨细胞聚集培养的生物学性状观察被引量:16
- 2006年
- 目的观察聚集培养软骨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变化,为软骨细胞移植建立合适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2001年11月至2004年6月酶消化法分离成年兔关节软骨细胞,分别低密度单层培养和高密度聚集培养,组化及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表型变化。结果低密度培养时,前3代细胞增殖迅速,但很快去分化,3代以后增殖缓慢,细胞表型大部丢失;聚集培养时,软骨细胞去分化速度减缓;传3代后细胞聚集培养,细胞表型部分恢复。结论聚集培养利于维持软骨细胞表型,原代细胞聚集培养或传代培养后聚集培养是较好的获取大量优良软骨细胞的培养方式。
- 余方圆卢世璧崔雪梅赵斌许文静袁玫孙明学张文涛黄靖香
- 关键词:软骨细胞去分化
- 关节镜下锁骨远端切除术治疗症状性肩锁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 2022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锁骨远端切除术治疗症状性肩锁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1年3月采用关节镜下锁骨远端间接切除法治疗的14例症状性肩锁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男5例,女9例;年龄18~57岁,平均46.3岁。左肩4例,右肩10例。患者均无肩部外伤史,均合并肩峰撞击综合征。病程9~48个月,平均20.4个月。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5~9分,平均7.6分。手术前后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标准进行综合疗效评定,并计算患者满意率。结果1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12例患者肩锁关节无疼痛;1例偶感轻度疼痛,药物可控制;1例术后2周即开始进行负重训练,导致肩锁关节半脱位,经保守治疗1个月后症状逐渐缓解。末次随访时UCLA评分为(30.2±3.4)分,较术前(22.1±6.2)分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9,P<0.001);获优12例、良1例、可1例,患者满意率92.9%。结论关节镜下锁骨远端切除术治疗症状性肩锁关节炎是一种安全可靠、可重复的方法。
- 杨清均卢文倩尤田张新涛张文涛李灿锋
- 关键词:肩锁关节关节镜手术关节炎
-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分析
- 目的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于2013.1-2015.1我院收治的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患者24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为61岁,年龄最小为14岁,平均年龄36.5岁;运动损伤...
- 黄伟白露张文涛
- 关键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 踝关节骨折术后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的X线评估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 评估不同X线投照体位对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的诊断作用.方法 纳入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术后患者共31例,男27例,女4例;年龄24~56岁,平均35.7岁.所有患者均在就诊时摄踝关节正、侧位及踝穴位X线片,并行双侧踝关节CT检查(扫描层厚为2 mm,图像分辨率为512×512 matrix).在正位X线片上测量下胫腓联合间隙(APTCS)、下胫腓联合重叠(APTFO),侧位X线片上测量腓骨后移距离(FPT),踝穴位X线片上测量内外侧踝穴等宽,CT上测量腓骨前后缘相对下胫腓联合切迹的距离.以CT判定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G值)为“金标准”,判定不同X线投照体位的诊断效能.结果 31例患者中共9例患者诊断为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复位不良患者的APTFO、FPT与正常复位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不良患者的APTCS与正常复位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8,P=0.194).以CT的G值为诊断复位不良诊断的“金标准”,APTCS诊断复位不良的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55.6%,假阳性率为44.4%,假阴性率为18.2%.APTFO诊断复位不良的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66.7%,假阳性率为40.0%,假阴性率为18.2%.FPT诊断复位不良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7.8%,假阳性率为22.2%,假阴性率为0.内外侧踝穴等宽诊断复位不良的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75.0%,假阳性率为9.1%,假阴性率为25.0%.结论 相对于CT诊断的G值标准,踝关节正位X线片上APTCS对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的诊断假阳性率较高,踝关节侧位X线片上FPT对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具有较好的诊断敏感性.但上述影像学诊断方法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白露周雯张文涛张洪雷黄伟陈鹏
-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放射摄影术下胫腓联合分离
- 膝横韧带与半月板损伤间关系的MRI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MRI上膝横韧带与半月板损伤程度及位置的关系,进一步认识膝横韧带的临床意义,并为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信息.方法:收集288例于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行膝关节MRI检查的病例,在MRI上观察膝横韧带的出现情况及半月板损伤的情况,并分析膝横韧带出现率与半月板损伤程度及位置的相关性.结果:膝横韧带在MRI上的出现率约43.1%(124/288),其长度为(37.5±2.75)mm,宽度为(2.5±1.5)mm.膝横韧带出现率与半月板损伤程度无关(P>0.05),但与半月板损伤位置有关(P<0.01).结论:膝横韧带为连接双侧半月板前角的正常解剖结构,在运动过程中协助维持膝关节的稳定,并且对半月板前角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刘文锋刘远健张文涛言伟强江锦赵刘鹏程王成林
- 关键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磁共振成像
- 软骨细胞形态对其缝隙连接的影响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状态下新生兔软骨细胞的缝隙连接(gap junction)与软骨细胞形态、表型的关系。方法 1.向形成集落的兔膝关节软骨细胞(第5代)培养基内加入荧光染料CFDA-AM,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不同形态的单个软骨细胞内的荧光强度。2.以激光淬灭软骨细胞内的荧光后定时测量其荧光的恢复曲线。3.将因股骨颈骨折而行人工关节置换的人股骨头关节软骨切成20um薄片,同样加入荧光染料后测定淬灭前后荧光强度。结果 1.各种形态的扁平状软骨细胞摄入CFDA-AM后平均荧光强度差异很大(范围1-274,n=30),平均值明显低于单个球形软骨细胞者(平均2057,范围340-3538,n=30)。2.只有集落中央的球形软骨细胞才有逐渐的荧光恢复。3.人股骨头关节软骨陷窝内软骨细胞内的荧光经激光淬灭后可以恢复。结论 1.软骨细胞的形态影响其荧光染料的摄入量。2.缝隙连接只出现在球形软骨细胞之间,它与软骨细胞的特有表型同时出现。
- 张文涛卢世璧黄英李楠
- 关键词:关节软骨软骨细胞表型体外培养
- 自发性脾动脉瘤破裂二例误诊原因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自发性脾动脉瘤(splenic artery aneurysm,SAA)破裂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及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自发性SAA破裂两例误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老年男性,7 d前出现短暂的上腹部剧痛,后自行缓解,当地医院考虑为胃肠道疾病,胃镜检查后突发意识不清,以腹腔内出血和失血性休克急诊入院,行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腹部增强CT检查示SAA破裂,给予介入脾动脉栓塞术治愈。1例中年男性,表现为上腹部剧痛,初误诊为急性胰腺炎、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后,床旁超声和腹部CT检查示腹腔内出血,急行剖腹探查,术中证实为SAA破裂引起腹腔大出血,给予脾动脉近端结扎、动脉瘤及脾切除术,治愈。结论 SAA发病率低,一旦破裂可引起腹腔内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对于不明原因腹腔内出血和失血性休克的鉴别诊断应考虑到SAA破裂可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 田万管张文涛孟庆义
- 关键词:动脉瘤误诊胃病胰腺炎休克
- 腘绳肌腱结嵌压固定法重建交叉韧带的临床应用与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47
- 2005年
- 目的探讨腘绳肌腱结嵌压固定法重建交叉韧带的可行性。方法对52例陈旧性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行双股腘绳肌腱中间打结,嵌入瓶颈状股骨隧道内固定,胫骨端采用肌腱编织缝合在骨桥上打结固定,重建交叉韧带。其中前交叉韧带25例,前、后十字韧带同时重建15例,后交叉韧带12例。生物力学实验采用猪膝关节。股骨端固定分为肌腱结嵌入组(n=13)和骨髌腱骨(B PT B)介面螺钉固定组(B PT B介面钉组,n=11)。胫骨端固定分为肌腱编织缝合线在骨桥打结组(n=7)、肌腱编织缝合介面螺钉组(n=8)。进行最大拔出强度、最大位移和固定刚度等力学实验。结果术后随访49例,平均14 6个月,Lanchman试验阴性46例,阳性3例。术后Lysholm评分由术前56 7分提高到92 8分。按膝关节疗效评定标准,优46例,良3例。生物力学实验最大拔出强度肌腱结嵌入组高于B PT B介面钉组;固定刚度肌腱结嵌入组小于B PT B介面钉组;最大位移肌腱结嵌入组大于B PT B介面钉组。胫骨端固定抗拉强度和刚度骨桥打结组优于介面螺钉组。结论腘绳肌腱结嵌压固定重建交叉韧带生物力学抗拉强度能满足生理需求,方法可行;可克服位移因素,降低韧带松弛率,提高疗效。
- 刘玉杰李众利王志刚王岩周密汪爱媛蔡胥唐金树张文涛高丽
- 关键词:肌腱交叉韧带生物力学胫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