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拥军

作品数:16 被引量:61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州市卫生局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病理
  • 2篇多糖
  • 2篇血症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炎
  • 2篇用药
  • 2篇脂多糖
  • 2篇脂血症
  • 2篇食管
  • 2篇肿瘤
  • 2篇胃癌
  • 2篇腺炎
  • 2篇内镜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炎
  • 2篇高脂
  • 2篇高脂血
  • 2篇高脂血症
  • 2篇合理用药

机构

  • 16篇广州市花都区...
  • 2篇广州市第一人...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16篇张拥军
  • 14篇彭伯坚
  • 9篇张园
  • 4篇郭曙光
  • 3篇曹天生
  • 3篇王念林
  • 2篇李月晟
  • 1篇余晓玲
  • 1篇张铁英
  • 1篇李瑜元
  • 1篇王健
  • 1篇方健
  • 1篇周永健
  • 1篇彭铁立

传媒

  • 2篇中国药业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沈阳医学院学...
  • 1篇甘肃医药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湘南学院学报...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1
  • 5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镜微创联合不同方法治疗胃肠道出血的效果比较
2018年
目的:探讨内镜微创联合不同方法治疗胃肠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1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四组:止血夹组、注射治疗组、电凝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40例),对比观察四组内镜下止血方法治疗的止血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通过不同内镜方法治疗后,止血夹、注射治疗及电凝组组间显效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联合治疗组交叉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血夹组总满意率为75%,注射治疗组为75%,电凝组为72.5%,联合治疗组为95%。联合治疗组满意度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治疗止血效果更佳,患者满意度更高,应作为临床治疗首选。
彭伯坚张险峰张园张拥军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内镜微创止血夹注射治疗电凝治疗
226例胃癌癌前病变随访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胃癌癌前病变的预后特点。方法:226例经胃镜检查有胃癌癌前病变的患者,每半年作1次胃镜检查,进行5年期随访。结果:226例中19例(8.4%)发生癌变,其中胃黏膜不典型增生7例(36.8%),胃溃疡5例(26.3%),胃黏膜上皮化生3例(15.8%),慢性萎缩性胃炎3例(15.8%),手术后残胃1例(5.3%)。结论:胃癌癌前病变容易发生癌变,其中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癌变率最高。
张拥军郭曙光李月晟彭伯坚王念林
关键词:胃癌癌前病变随访分析
脂多糖诱导食管鳞状上皮细胞表达BMP4的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脂多糖对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的骨形态蛋白4(BMP4)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正常食管鳞状上皮Het-1A细胞,采用不同浓度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处理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与蛋白印迹分析方法测定BMP4及Smad1表达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0 ng/mL LPS组可轻微刺激食管鳞状上皮细胞表达BMP4、Smad1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 ng/mL LPS组和500 ng/mL LPS组均明显增强BMP4和Smad1的表达,且随浓度增强效应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多糖可能通过诱导BMP4及BMP信号通路相关蛋白Smad1的表达参与Barrett食管的发生。
张园彭伯坚张拥军骆凤娇
关键词:脂多糖BMP4BARRETT食管
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使用合理性分析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使用情况,分析其不合理使用的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随机抽取2017年1月至6月32个临床科室每月住院患者各10例,共1 920例,统计其PPIs的使用率,并进行分析。结果 1 920例住院患者中,PPIs的使用率为39.53%(759/1 920),预防使用率为67.98%(516/759),不合理使用率为39.00%(296/759);主要的不合理现象为无适应证用药,占不合理使用的67.23%(199/296)。结论 PPIs临床不合理使用率较高,普遍存在无适应证及过度使用现象,或使用时未能全面考虑到药物的溶剂、相互作用和禁忌证等因素。应强化PPIs不合理使用的干预手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张拥军郭曙光方健张园彭伯坚
关键词:质子泵抑制剂合理用药适应证干预
脂多糖通过NF-κb促CDX2表达在Barrett食管形成中的作用
2018年
目的探讨脂多糖通过NF-κb诱导食管鳞状上皮细胞CDX2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人正常食管组织和20例BE组织中NF-κb和CDX2的表达;体外培养正常食管鳞状上皮Het-1A细胞,采用不同浓度脂多糖(LPS)处理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与蛋白印迹分析方法测定NF-κb和CDX2表达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在20例BE组织中NF-κb阳性表达15例,阳性率75%,CDX2阳性表达16例,阳性率80%,与人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比较,BE组织中NF-κb、CDX2表达均增高(χ~2=20.734,P <0.05;χ~2=26.475,P <0.05)。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10ng/mL LPS组可轻微刺激食管鳞状上皮细胞NF-κb、CDX2的表达,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100ng/mL LPS和500ng/mL LPS组可明显增强NF-κb、CDX2的表达,且随浓度增强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脂多糖可能通过诱导食管鳞状上皮细胞NF-κb表达,上调BE标志性分子CDX2从而参与BE的形成。
张园彭伯坚张拥军骆凤娇
关键词:脂多糖NF-ΚBCDX2BARRETT食管
丹参酮ⅡA通过抑制STAT3活化调控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 (TanⅡA)对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anⅡA(2.5、5、10μg/mL)对3种胃癌细胞株(SNU-638、MKN1和AGS)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Bcl)以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p-STAT3蛋白表达变化;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STAT3转录活性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anⅡA能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增加凋亡相关蛋白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降低Bcl的表达;TanⅡA明显抑制STAT3磷酸化,过表达STAT3可下调TanⅡA的促凋亡作用及对STAT3转录活化的抑制作用。结论 TanⅡA可能通过抑制STAT3转录活化调控胃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张拥军彭伯坚曹天生卢秀珊郭曙光
关键词:胃肿瘤凋亡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初发和复发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a acute pancreatitis,HLAP)的初发及复发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高脂血症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共计105例作为研究对象,住院次数165人次。收集初发及复发患者临床特点、病情严重程度及并发症的变化。结果患者年龄平均(44±12.7)岁,男68例(64.7%),TG≥11.30 mmol/L占48.6%,至少存在1种高危因素(糖尿病、饮酒、肥胖和药物)占患者总数的78%,复发病情分级为轻度60.7%,中度25.3%,重度13.9%。患者复发率为38.1%,多发生在糖尿病、饮酒及血脂控制不佳的患者。病程中可观察到胰或胰周坏死的占18. 2%,其发生率呈累积增加趋势,局部并发症在TG≥11. 30 mmol/L患者中明显增高。结论具有糖尿病、饮酒、肥胖等高危风险因素的患者其高脂血症相关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增高,复发因素通常取决于高危因素或血脂控制情况。TG≥11.30 mmol/L是局部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
张园彭伯坚张拥军
关键词:高甘油三脂血症胰腺炎胰腺坏死
CRP和血降钙素原联合检测诊断肝硬化腹水非多形核细胞性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价值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血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诊断肝硬化腹水非多形核细胞性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non-neutrocytic ascitic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NASB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感染性腹水患者共87例,分为NASBP组与non-NASBP组,另取40例同期单纯性肝硬化腹水患者(非SBP组)作为对照。分别使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干式免疫荧光定量法测定患者血清CRP和PCT水平,使用ROC曲线分析两者联合诊断价值。结果:NASBP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腹水有核细胞计数、腹水多形核细胞计数、PCT和CRP均高于非SBP组,而NASBP组腹水有核细胞计数、多形核细胞计数低于non-NASBP组,PCT高于non-NASBP组(P<0.05)。NASBP组患者革兰阳性菌感染比例多于non-NASBP组患者,革兰阴性菌感染比例少于non-NASBP组患者(P<0.05)。CRP与PCT诊断NASBP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1.500 mg/L和0.555 ng/ml,两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约登指数高于单独检测。结论:CRP联合PCT检测用于诊断NASBP,特异度、敏感度和约登指数均优于两项指标单独检测,可用于临床早期对该类患者的诊断,并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彭伯坚曹天生王健张拥军
关键词:降钙素原肝硬化
内镜下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与组织胶注射术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与组织胶注射术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2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套扎组行内镜下胃底静脉套扎术治疗120例;注射组行内镜下胃底静脉组织注射胶术治疗120例;以上患者均是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住院患者,在48h内进行内镜下治疗,目的是止血,术后1、6个月复查胃镜,所有病例未做胃镜下二级预防性治疗,全部病例追踪随访。结果套扎组患者止血成功率(95.00%)高于注射组(88.33%),术后1月内及6月内的再出血率(5.00%、0)要低于注射组(6.67%、1.67%),套扎组患者胃底静脉曲张改善总有效率(94.17%)要高于注射组(87.50%),套扎组患者在术后发热、疼痛、异位栓塞、败血症及病死率(2.50%、3.33%、1.67%、4.17%、0)均要低于注射组(4.17%、6.67%、2.50%、5.83%、0.83%),上述所有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胃底静脉套扎组与胃底静脉组织胶注射组效果无差异,胃底静脉套扎治疗组无注射针眼出血情况,无排胶现象,止血成率高,且操作较简单,费用较低,操作风险较少,适推广。
彭伯坚张园张拥军张险峰周永健
关键词:内镜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组织胶注射
不同年龄患者胃息肉特点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患者胃息肉特点。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进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胃息肉的病例758例,记录其性别、年龄、内镜下胃息肉部位、大小、数目、病理结果、伴发胃黏膜病变情况和HP检测结果,并根据年龄分为三组<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患者胃息肉的特点。结果:11426例患者中共检出胃息肉758例,检出率6.63%,其中女性检出率(8.52%)高于男性(4.53%);胃息肉检出率中40-60岁组(63.32%)最高,>60岁组(15.43%)最低;胃体及胃底是胃息肉的好发部位,胃底息肉占37.20%,胃体息肉占43.40%;相同部位各年龄组之间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息肉单发常见占69.79%,其中单发息肉者中以<40岁组人群为主(82.60%);胃黏膜正常者者中<40岁组占47.20%,伴胃糜烂者中40~60岁组患者占66.45%;伴萎缩、胆汁反流、胃溃疡和胃癌患者各年龄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胃底腺息肉发病率最高为57.91%,增生性息肉者中以>60岁组占比最高(35.04%),炎性息肉各组比较<40岁组占比最高(19.25%),HP阳性患者(33.37%)及阴性患者(66.62%)各年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胃息肉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其中40~60岁组发病率最高;胃体胃底是息肉的多发部位且单发多见,<40岁组多为单发息肉;胃息肉伴胃粘膜糜烂发病率较其他胃粘膜病变高,其中40~60岁组最明显,而<40岁组多为正常黏膜;病理检测胃底腺息肉发病率最高,增生性息肉以>60岁组占比最高而炎性息肉<40岁组占比最高。
张园彭伯坚张拥军骆凤娇卢秀珊
关键词:不同年龄胃息肉内镜病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