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庆军

作品数:11 被引量:122H指数:5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9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肿瘤
  • 5篇化疗
  • 4篇手术
  • 3篇乳腺
  • 3篇外科
  • 3篇晚期
  • 3篇细胞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乳腺癌
  • 2篇树突
  • 2篇外科手术
  • 2篇晚期乳腺癌
  • 2篇微小癌
  • 2篇胃肠
  • 2篇胃肠道
  • 2篇胃肠道间质瘤
  • 2篇腺癌
  • 2篇腺肿瘤
  • 2篇联合化疗

机构

  • 11篇解放军第30...
  • 1篇空军指挥学院

作者

  • 11篇张庆军
  • 9篇何建苗
  • 9篇曹志宇
  • 8篇杨波
  • 6篇张心慧
  • 5篇吕刚
  • 4篇史玉琪
  • 4篇赵华洲
  • 2篇秦荣
  • 2篇蒲永东
  • 2篇刘瑞军
  • 2篇邱啸臣
  • 2篇孙永胜
  • 1篇吴友军
  • 1篇吴有军
  • 1篇翁剑锋
  • 1篇马小军
  • 1篇王玥
  • 1篇刘卫平
  • 1篇汪莉

传媒

  • 6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感染、炎症、...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术前置泵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比较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和全身静脉化疗对晚期乳腺癌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12月解放军309医院普外科97例经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和89例经术前全身静脉化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总生存率(OS)和无瘤生存率(DFS),及两种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结果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组和术前全身静脉化疗组患者术后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5.5%和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2%和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1年OS(分别为99.0%和96.6%)和DFS(分别为81.8%和68.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OS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8.7%和79.8%,P>0.05),但DFS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0.1%和52.8%,P<0.05);术后5年两组患者OS和DFS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与术前全身静脉化疗相比,可以减少晚期乳腺癌的局部复发率,提高5年OS和DFS。
何建苗马小军赵华洲张心慧张庆军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8例PTMC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38例患者术前均无临床不适症状,为查体时超声波检查所发现.所有病例甲状腺超声显示结节直径≤1.0 cm,结节内有钙化122例,血流丰富84例,边界不清53例.其中术前通过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和细胞学检查54例,明确为微小癌46例,假阴性8例.其余均为术后病理证实.所有病例中单侧单发甲状腺微小癌96例,单侧多发甲状腺微小癌20例,双侧多发甲状腺微小癌22例.采用患侧+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64例;患侧+峡部腺叶切除35例;双侧甲状腺切除18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25例.行颈部淋巴结清扫76例,未行颈部淋巴结清扫62例.其中合并淋巴结转移26例,无淋巴结转移112例.术后随访1~6年,出现喉返神经损伤4例,喉上神经损伤2例,一过性甲状旁腺损伤2例.局部复发4例,无远处转移和死亡病例.结论 甲状腺高频超声波检查是发现PTMC的重要手段.术前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和细胞学检查是及时判定结节性质的最可靠方法.手术是治疗PTMC的最佳治疗方式.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升治疗效果、较少并发症的关键.
何建苗张庆军赵华洲张心慧邱啸臣秦荣杨波曹志宇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化疗联合CIK细胞和树突细胞治疗对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评估化疗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和树突细胞(DC)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解放军309医院普外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无法手术的Ⅳ期胃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化疗组(n=35)采用FOLFOX4方案,共进行6~10个疗程。CIK细胞和DC细胞治疗联合化疗组(联合治疗组,n=37)除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外,同时诱导培养患者自身CIK和DC细胞,CIK细胞经静脉回输,DC细胞在患者腹股沟、腋下淋巴结附近皮下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瘤体大小、细胞免疫指标(外周血CD3+、CD4+、CD8+、CD3+CD56+、CD3–CD56+T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Karnofsky评分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结果 7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30个月,平均22个月。单纯化疗组患者中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5例,稳定(SD)14例,疾病控制率(DCR)为54.3%(19/35),联合治疗组中CR 1例,PR 9例,SD 16例,DCR为70.3%(26/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3+CD56+、CD3–CD56+T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治疗前,而CD8+T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化疗组Karnofsky评分提高–8~13(–5±10)分,联合治疗组提高–6~15(–3±1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化疗组2年生存率(57.1%,20/35)与联合治疗组(64.9%,24/37)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K细胞和DC细胞联合化疗可有效提高晚期胃癌的疗效,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是无手术指征的晚期胃癌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吕刚张庆军史玉琪曹志宇
关键词: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树突细胞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附81例报告被引量:42
2015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手术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解放军309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81例,其中Ⅲa期65例,Ⅲb期16例,采用新辅助化疗(TE方案)及保乳手术治疗,随访观察其临床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结果 8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4个月)。81例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CR)12例(14.8%),其中病理完全缓解(p CR)4例(4.9%),临床部分缓解(PR)52例(64.2%),稳定17例(21.0%),无进展病例,总有效率(ORR)为79.0%(64/81)。新辅助化疗后经12~60个月(中位时间34个月)的随访,3例发生远处转移,转移部位分别为肺、肝脏、脑膜和骨,远处转移率3.7%(3/81),其中1例死亡。新辅助化疗后有48例患者符合保乳手术治疗指征,行保乳手术,术后局部复发率6.3%(3/48),保乳综合治疗后1年进行乳腺外形的评估,其中优14.6%(7/48),良43.8%(21/48),差41.7%(20/48)。结论经新辅助化疗降期后的局部晚期乳腺癌进行保乳手术治疗效果满意,规范化的切除和术后放疗、全身综合治疗是保乳治疗成功的关键。
曹志宇何建苗杨波张庆军赵华洲张心慧刘瑞军史玉琪孙永胜
关键词:乳腺肿瘤保乳手术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浆细胞性乳腺炎60例外科治疗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非哺乳期乳腺良性炎性疾病。其发病率大约占乳腺良性疾病的2%-5%。该病虽然属于良性疾病,但治疗不当则可能会迁延不愈,导致乳房外形改变,腺体功能丧失,严重时甚至需要切除一侧乳房,给患者身心带来较大的痛苦。该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乳房肿块、乳房疼痛、乳头外形改变、溢液、凹陷、皮肤破溃等。虽无恶变的报道,
张庆军吕刚曹志宇杨波何建苗张心慧邬福全史玉琦
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良性疾病乳腺导管乳房外形乳房疼痛MASTITIS
DC-CIK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患者疗效和循环肿瘤细胞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DC-CIK)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根治术后肝转移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数量、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普通外科采用DC-CIK+常规疗法治疗的CRC根治术后肝转移患者62例(DC-CIK组)和同期未接受DC-CIK治疗的70例患者(常规组)的临床资料,同时抽取部分患者(DC-CIK组21例,常规组24例)的外周静脉血,用Cell SearchR免疫磁珠技术检测血中CTC的数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结果:DC-CIK组治疗后患者CTC数量明显低于治疗前[(1.0±1.1)vs(2.7±2.0)个,P<0.01],而常规组CTC变化不明显(P>0.05);DC-CIK组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率、治疗客观有效率、患者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或P<0.01)。结论:DC-CIK可减少CRC根治术后肝转移患者CTC数量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在规范化实施的前提下具有可靠的抗肿瘤效果。
吴有军曹志宇张庆军刘瑞军王玥吕刚张心慧孙永胜杨波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结直肠癌肝转移循环肿瘤细胞
晚期结直肠癌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FOLFOX-4方案化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观察晚期结直肠癌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FOLFOX-4方案化疗;对照组29例,单纯用FOLFOX-4方案化疗。比较两组近期实体瘤疗效、生活质量改善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近期疗效有效率治疗组为36.5%,对照组为33.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KPS)好转率为57.6%,对照组为31.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化疗后外周血WBC、Hb、PLT均降低,但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晚期结直肠癌化疗中有增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
曹志宇蒲永东何建苗杨波刘卫平吴友军张庆军
关键词:晚期结直肠癌复方苦参注射液化疗
甲状腺微小癌的手术方式及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手术方式及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309医院普外科2006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38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术前检查方法、手术方式及喉返神经损伤情况。238例患者均为查体时超声检查发现,超声显示结节直径均≤1.0cm,其中术前行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FNA)检查84例,明确为微小癌72例,假阴性12例,其余均为术后病理证实。所有病例中单侧单发甲状腺微小癌144例,单侧多发甲状腺微小癌46例,双侧多发甲状腺微小癌48例。结果238例患者中采用患侧+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97例,患侧+峡部腺叶切除s6例,双侧甲状腺切除23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62例;行颈部淋巴结清扫132例,未行颈部淋巴结清扫106例;其中术中行喉返神经显露122例,共显露喉返神经182条,未显露喉返神经116例。术后随访1~7年,局部复发6例,无远处转移和死亡病例。238例患者中发生喉返神经损伤6例,其中显露喉返神经组1例,未显露喉返神经组5例,均为单侧损伤。结论高频超声检查是发现甲状腺微小癌的重要手段,术前FNA检查是及时判定结节性质的可靠方法,手术切除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有效方式。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升甲状腺微小癌远期疗效的关键;术中显露并保护喉返神经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喉返神经损伤。
何建苗张庆军赵华洲张心慧邱啸臣秦荣杨波曹志宇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喉返神经损伤外科手术
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对中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疗效观察(附92例报告)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及手术联合治疗中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309医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92例中晚期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7例,女35例,年龄21~85岁,病程1个月~2.5年。病变位于胃41例,空肠11例,回肠9例,结肠17例,直肠14例。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方案为400mg/d口服,连用3~9个月。按Choi疗效评价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9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9~50个月,其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45例,稳定(SD)31例,进展(PD)14例,死亡6例。临床有效率(CR+PR)为51.1%(47/92),疾病控制率(CR+PR+SD)为84.6%(78/92)。不良反应主要为不同程度的颜面部和下肢水肿、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以及白细胞减少等血液反应。新辅助治疗后54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手术切除率为58.7%(54/92)。92例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100%,3年生存率为93.4%。结论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对中晚期胃肠间质瘤的疗效较好,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手术切除率,且不良反应较小,患者能长期耐受。
曹志宇何建苗杨波张庆军翁剑锋史玉琪汪莉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伊马替尼
胃肠道间质瘤21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诊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1例胃肠道间质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61.9%)患者首发症状为消化道出血,5例(23.8%)为腹部胀痛不适;12例(57.1%)胃肠道间质瘤发生在胃。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两者混合存在。21例中20例CD117(+),9例CD34(+)。全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术后1年存活率为90.1%,3年存活率为76.2%,5年存活率为61.9%。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因瘤细胞有较独特的免疫组化表型,确诊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其中CD117阳性率大于95%。治疗主要依靠手术联合分子靶向药物的综合治疗。
张庆军吕刚何建苗蒲永东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免疫组织化学CD117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