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崇健
- 作品数:25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缺血后适应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研究缺血后适应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特点。方法以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系统构建缺血后适应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再灌注组和后适应组,每组16只。平衡20min后,对照组灌注60min;再灌注组停灌30min,再灌注30min;后适应组停灌30min之后,循环6次再灌注10s,停灌10s,再灌注28min。记录心率和冠状动脉流量。再灌注末取心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能磷酸化合物三磷腺苷、二磷腺苷和一磷腺苷含量;用差速离心法提取心肌线粒体,用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3态呼吸、4态呼吸和线粒体呼吸控制率。结果与再灌注组比较,后适应组明显提高再灌注末的心率和冠状动脉流量,明显提高心肌内二磷腺苷和一磷腺苷含量,三磷腺苷在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线粒体3态呼吸和线粒体呼吸控制率改善。结论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改善,是缺血后适应心肌保护的可能机制之一。
- 张崇健谭宁何鹏程符永恒邓宇珺周颖玲陈纪言
- 关键词:缺血后适应心肌
- 婴儿法在洛四联症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分析婴儿法洛四联症(TOF)矫治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东省心血管病医院先天性心脏病外科行TOF矫治术后机械通气≥48 h的患婴(年龄≤12个月),共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VAP组34例、非VAP组96例。VAP诊断根据2008年CDC/NHSN制订的VAP诊断标准执行。VAP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再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估模型的精确度。结果130例患婴中34例诊断为VAP,发生率26.2%。VAP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包括术前缺氧发作、术前肺炎、术前使用呼吸机、体外循环延长、气管插管重插管、肺不张、胸腔积液、机械通气延长、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输注浓缩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多因素分析结果示体外循环延长(OR=1.020)、气管插管重插管(OR=16.111)、肺不张(OR=8.133)、低心排血量综合征(OR=7.649)、机械通气延长(OR=1.014)为TOF术后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该模型预测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的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88.5%,精确度为93.5%。结论婴儿TOF矫治术后VAP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多且复杂,临床工作中可根据患婴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来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
- 曾晓东罗丹东朱卫中熊卫萍陈纯波吴岚张崇健张勇李晓华庄建陈寄梅
- 关键词:婴儿法洛四联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完成的364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多为3支血管病变(占61...
- 何鹏程谭宁张崇健周颖玲苏少辉
- 关键词:冠心病糖尿病冠状动脉造影
- 文献传递
-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 目的:分析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的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
- 张崇健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丁苯酞依达拉奉联合用药
- 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现象逆转后对患者30天死亡率的影响
- 目的在冠脉介入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与死亡率升高相关。冠脉内用药(如异搏定)可改善冠脉内血流,但无复流现象改善后对死亡率的影响,目前尚未清楚。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进行经皮冠脉...
- 谭宁何鹏程张崇健罗建方李喻辉周颖玲陈纪言
- 关键词:无复流现象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
- 文献传递
- 四磨汤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改善重度脓毒症大鼠结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障碍炎症状态作用研究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讨四磨汤对重度脓毒症大鼠结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障碍炎症状态的改善作用以及其对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构建大鼠重度脓毒症模型;实验分组为正常组、模型组、四磨汤低剂量组、四磨汤高剂量组、激活剂组,每组10只;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的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检测结肠组织中高迁移率蛋白-1(HMGB1)、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结肠中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闭合蛋白1(Claudin-1)和闭锁蛋白1(ZO-1)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NF-κB、磷酸化NF-κB65(NF-κB p65)、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结果:四磨汤能明显下调重度脓毒症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6的含量;抑制结肠组织中的细胞凋亡,降低结肠组织中HMGB1和NLRP3的表达,上调结肠组织中CD45、ZO-1和Claudin-1的表达;抑制NF-κB p65和Bax的表达,升高Bcl-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四磨汤能明显抑制重度脓毒症大鼠结肠上皮细胞的炎症应激状态,缓解结肠组织的病理损伤,改善结肠黏膜的屏障功能,这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的磷酸化有关。
- 温剑艺王首红刘艳红张崇健郭伟新
- 关键词:重度脓毒症四磨汤炎症状态
- 缺血后适应对活性氧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观察后适应和远程后适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活性氧生成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活性氧在后适应和远程后适应中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6组:①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②模型组:前降支缺血30min后再灌注2h;③后适应组:前降支缺血30min后进行3个循环后适应(缺血10s,再灌注10s,然后再灌注2h;④远程后适应组:前降支缺血24min时结扎右股动脉5min,在再灌注前1min开通股动脉,前降支再灌注2h;⑤2-巯基丙酰基甘氨酸组1;⑥2-巯基丙酰基甘氨酸组2:在缺血20min时尾静脉注射2-巯基丙酰基甘氨酸20mg/kg,余处理分别同组③和(或)④。实验结束后检测血丙二醛,心肌标本行HE染色、TUNEL检测和测定Bcl-2、BaxmRNA。结果①血丙二醛活性:后适应组、远程后适应组、2-巯基丙酰基甘氨酸组1和组2分别为(14.6±1.4)、(15.6±1.5)、(14.4±1.6)、(15.0±1.4)’mol/L,低于模型组(18.3±1.9)’mol/L,(P<0.05);②后适应组和远程后适应组Bcl-2表达高于模型组,而Bax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2-巯基丙酰基甘氨酸处理有对抗作用;④细胞凋亡率:后适应组(25.3±2.3)%和远程后适应组(26.7±2.2)%低于模型组(50.0±7.9)%(P<0.05),2-巯基丙酰基甘氨酸处理有对抗作用。结论后适应和远程后适应均能减少活性氧的产生;后适应和远程后适应都有减少细胞凋亡作用,其心肌保护作用与减少活性氧的产生有关;提示活性氧可能在后适应和远程后适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 何鹏程谭宁周颖玲陈纪言符永恒张崇健邓宇珺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活性氧BCL-2BAX细胞凋亡
- 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意义
-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影响以及药物洗脱支架是否有助于降低再狭窄率。方法和结果观察2003年7月至2006年6月间接受PCI治疗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病人共1067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
- 何鹏程谭宁张崇健罗建方苏少辉
-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冠心病糖尿病再狭窄
- 文献传递
- 高敏C反应蛋白与不稳定型心绞痛行介入术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术前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术后随访9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高敏C反应蛋白正常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增高组(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可能与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有望作为预测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指标。
- 何鹏程谭宁陈纪言罗建方张崇健邓宇君
- 关键词:冠心病高敏C反应蛋白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 三尖瓣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单纯三尖瓣外科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对住院预后的影响。方法筛选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成年单纯三尖瓣外科手术的226例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术后有无并发急性肾损伤分为急性肾损伤组和非急性肾损伤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预后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选患者中,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有42例(1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3.408,95%CI:1.601~7.254,P<0.001),房颤史(OR=3.921,95%CI:1.774~8.666,P=0.001)和术前尿酸(OR=1.004,95%CI:1.001~1.0086.66,P=0.012)与术后急性肾损伤显著相关。急性肾损伤组的患者中,机械通气时间和监护室滞留时间显著延长,住院死亡率升高。结论单纯三尖瓣外科术后急性肾损伤患者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房颤、术前高尿酸血症和男性。而且该类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监护室滞留时间显著延长,住院死亡率升高。
- 苏晓希张崇健
- 关键词:心外科手术三尖瓣急性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