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礼
- 作品数:17 被引量:44H指数:5
- 供职机构:乐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长链非编码RNA ATB调控miR-144对胶质瘤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ATB(lncRNA ATB)调控miR-144对胶质瘤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q PCR检测lncRNA ATB在胶质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慢病毒si-ATB对胶质瘤细胞的转染效率情况;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进行检测lncRNA ATB和miR-144之间的关系;通过平板克隆实验检测lncRNA ATB对胶质瘤细胞株U87和U251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lncRNA ATB对胶质瘤细胞株凋亡行为的影响; Transwell实验检测lncRNA ATB对细胞株侵袭能力的影响;裸鼠体内实验检测lncRNA ATB对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和质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胶质瘤lncRNA ATB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 05),高水平lncRNA ATB患者的生存率低于低水平lncRNA ATB患者;使用si-ATB1和si-ATB2分别转染胶质瘤U87和U251细胞后,lncRNA ATB的表达水平降低;过表达miR-144后,野生型lncRNA ATB的荧光素酶活性受到抑制,对突变型lncRNA ATB的荧光素酶活性影响不明显。转染si-ATB 24、48和72小时后,U87和U251细胞的增殖能力低于对照组; lncRNA ATB的下调提高了U87和U251凋亡百分比(P <0. 05);抑制lncRNA ATB后,U87细胞[(186. 4±12. 4)个比(73. 6±8. 6)个比(62. 6±5. 6)个,P <0. 05]和U251细胞[(192. 2±15. 3)个比(63. 6±6. 3)个比(68. 3±7. 6)个,P <0. 05]的细胞侵袭能力降低;与对照组相比,si-ATB组肿瘤体积和肿瘤重量均小于或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lncRNA ATB通过调控miR-144的表达促进胶质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 雷波詹傲张召张孝礼万晓强
- 关键词:胶质瘤增殖凋亡长链非编码RNAATB
- 术中电生理监测对原发性面肌痉挛MVD预后的影响分析
- 2021年
- 分析原发性面肌痉挛(pHFS)患者在微血管减压术(MVD)中实施电生理监测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在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选出74例采取MVD治疗的pHFS患者,根据随机数值表法分为两组。其观察组患者术中实施电生理监测,而参照组不实施电生理监测。然后观察各组患者预后康复效果。结果:术后1个月、1年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面肌痉挛缓解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面肌痉挛缓解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FS患者在微血管减压术中实施电生理监测对其预后恢复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詹傲李欣龙张孝礼文伟岳林
-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原发性面肌痉挛电生理监测预后
- 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治疗痉挛性斜颈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研究术前颈部CT及肌电图检查对痉挛性斜颈行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痉挛性斜颈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评估TWSTRS评分,行颈部薄层CT检查15例,肌电图检查19例。根据术前检查及临床表现情况行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手术,术后电话随访评估TWSTRS评分以判断手术效果。结果根据TWSTRS评分,治疗有效21例,疗效差5例;手术前后TWST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术前行CT检查与未行CT检查病人的手术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2);术前同时行CT和肌电图检查与未行两项检查的病人手术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47);而术前是否行肌电图检查及肉毒毒素注射对手术效果无明显影响(P肌电图=0.08,P肉毒毒素=0.33)。结论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能有效治疗痉挛性斜颈,根据术前颈部薄层CT检查结果设计个体化手术方案能有效提高手术疗效。
- 张孝礼孙伯民占世坤李殿友
- 关键词:斜颈痉挛性选择性肌电图CT
- 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的对侧硬膜外血肿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对侧硬膜外血肿的发生机制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减压术后对侧硬膜外血肿、再次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的患者28例,分析出现硬膜外血肿的相关因素、发生机制及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并结合患者资料实施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例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情况(1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2例血小板减少,1例肝功能ALT增加);2例出现伤口引流障碍。28例中11例(39.29%)因颅骨骨折,术后即刻行对侧硬膜外血肿探查、清除术,术中发现出血量均>40 ml;4例(14.29%)术后观察到凝血功能障碍,复查CT对侧硬膜外血肿>30 ml;术后定期复查CT,6例(21.43%)发现颅脑创伤性对侧硬膜外血肿,其出血量均>20 ml;5例(17.59%)因发现对侧瞳孔散大后行头颅CT,对侧硬膜外血肿>30ml,2例来源为脑膜中动脉,3例为板障出血;出院时行GOS评分:重残、植物状态生存及死亡12例(42.86%),轻度残疾者16例(57.14%)。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颅骨骨折、血小板是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后发生对侧硬膜外血肿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颅骨骨折、凝血功能障碍是去骨瓣减压术后出现对侧硬膜外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充分评估,做好再出血手术预备方案;术中、术后密切观察脑压;提早探查对侧硬膜外出血征象是硬膜下血肿减压后对侧硬膜外血肿的预防关键。
- 雷波张召张孝礼万晓强卫正洪
- 关键词:硬膜外血肿减压手术
-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综述被引量:5
- 2018年
- 面肌痉挛是由于面神经根部出脑干区(root exit zone,REZ)被微血管压迫后,神经表现出异常兴奋状态,以阵发性抽搐为主要症状。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常用方法,有助于消除局部血管压迫,恢复面部神经的功能。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关键是责任血管的辨别,分开压迫神经根部的责任血管,解除其对面神经的压迫。神经电生理监测通过识别责任血管、记录面神经支配肌肉判断减压是否到位等功能配合微血管减压术用于治疗面肌痉挛效果显著。本文就异常肌反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AMR)、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异常肌反应和Z-L反应(Z-L response,ZLR)联合作用等神经电生理监测手段应用于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时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阐述。
- 张召吴虹刚张孝礼
- 关键词: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神经电生理监测疗效并发症
- 对良性椎管内肿瘤患者用椎管成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 :探讨对良性椎管内肿瘤患者使用椎管成形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在乐山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56例良性椎管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REF组(n=28)和OBS组(n=28)。对REF组患者使用脊柱融合术进行治疗。对OBS组患者使用椎管成形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OBS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于REF组患者,P<0.05。OBS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短于REF组患者,P<0.05。结论 :对良性椎管内肿瘤患者使用椎管成形术进行治疗,可有效地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进行手术的时间。
- 文伟岳林詹傲罗成军张孝礼王山卫正洪张召
- 关键词:椎管内肿瘤椎管成形术脊柱融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