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娜

作品数:7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临淄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麻醉
  • 2篇手术
  • 2篇气管
  • 2篇喉罩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类
  • 1篇低氧
  • 1篇低氧血
  • 1篇低氧血症
  • 1篇电子支气管镜
  • 1篇电子支气管镜...
  • 1篇毒性
  • 1篇毒性试验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转导
  • 1篇信号转导通路
  • 1篇胸腔
  • 1篇胸腔镜
  • 1篇胸腔镜手术

机构

  • 5篇佛山市第一人...
  • 4篇临淄区人民医...
  • 2篇徐州医学院

作者

  • 7篇张娜
  • 5篇杨承祥
  • 3篇周桥灵
  • 3篇刘毅
  • 3篇文先杰
  • 2篇刘洪珍
  • 1篇仲吉英
  • 1篇李洪图
  • 1篇张珂
  • 1篇郑雪琴
  • 1篇刘毅
  • 1篇刘毅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支气管堵塞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比较支气管堵塞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应用于胸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肺大泡切除术和肺叶楔形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A组)和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组(B组),比较两组的插管定位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插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肺最大程度萎陷所需时间及萎陷情况、术中单肺通气前后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气道压峰值、术后患者声音嘶哑、咽喉痛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B组插管定位时间、术中肺萎陷情况、术中SpO2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肺最大程度萎陷所需时间较A组长,但一次性插管成功率较高(P<0.05)。与插管前比较,插管后A组平均动脉压(MAP)升高及心率(HR)加快较B组明显(P<0.05)。与单肺通气前(ALV)比较,单肺通气后(OLV)B组气道峰压值升高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术后声音嘶哑及咽喉痛发生率也明显低于A组(P<0.05),且B组患者术后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双腔支气管导管与支气管封堵器应用于胸腔镜手术中均可取得良好的肺隔离效果。后者与前者比较对患者刺激更小,单肺通气前后气道压变化不明显,术后声音嘶哑、咽喉痛发生率较低,但肺萎陷较慢且吸痰不方便。两者用于胸腔镜手术各有利弊,临床上应酌情选择。
张娜刘洪珍杨承祥文先杰
关键词:双腔支气管导管胸腔镜手术
右美托咪定复合颈丛麻醉镇静镇痛的半数有效剂量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颈丛麻醉镇静镇痛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方法 80例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镇静组和镇痛组,每组40例。各患者的药物剂量以序贯法进行选择,右美托咪定的初始负荷剂量设为1μg·kg^(-1),递增递减的梯度标准为0.1μg·k^(-1),区间为0.50~1.50μg·kg^(-1)。泵注时间为10 min,泵注完毕后10 min开始手术。分别以Ramsay评分和VAS评分作为镇静和镇痛的评分。采用序贯法计算2组右美托咪定的ED_(50)及其95%可信区间(CI)。观察2组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镇静组右美托咪定的ED_(50)为1.16μg·kg^(-1)(95%CI:0.98~1.34μg·kg^(-1)),镇痛组为0.81μg·kg^(-1)(95%CI:0.67~0.95μg·kg^(-1))。2组入室后、选取颈丛阻滞后10 min、泵注完成后10 min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切皮、牵拉甲状腺上极、缝皮时镇痛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较泵注完成后10 min有所上升,且高于镇静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颈丛麻醉时镇静和镇痛的ED_(50)分别为1.16μg·kg^(-1)和0.81μg·kg^(-1),以前者为最佳剂量。
刘毅杨承祥仲吉英张娜文先杰周桥灵
关键词:镇痛颈丛半数有效剂量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喉罩通气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七氟烷用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喉罩通气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七氟烷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应用喉罩通气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80例,随机分成4组,各20例;对照组(C组)、低剂量舒芬太尼组(Sl组)、中剂量舒芬太尼组(S2组)、高剂量舒芬太尼组(S3组)。C组不作任何处理,Sl、S2、S3组分别给予0.2、0.4、0.6μg/kg剂量的舒芬太尼,各组均采用3%~5%的七氟烷进行麻醉诱导。术中根据麻醉深度调节七氟烷吸入浓度维持麻醉。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即刻(T0)、置入喉罩后即刻(T1)、切皮时(T2)、充气腹即刻(T3)、气腹后5 min(T4)、术毕即刻(T5)、拔除喉罩即刻(T6)时的MAP和HR,记录T1-5时的呼气末七氟烷浓度(ETsev)、七氟烷用量、患儿术后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术后烦躁等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Sl、S2、S3组于T2-6时HR、MAP依次降低(P〈0.05);Sl、S2、S3组于T3-5时ETsev依次降低(P〈0.05),Sl、S2、S3组每小时七氟烷用量分别减少12.1%、24.7%和39.2%(P〈0.05);C组、Sl组、S2组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S3组明显延长(P〈0.05);与C组比较,Sl、S2、S3组患儿术后烦躁明显减少,3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剂量依赖性地减少喉罩通气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患儿七氟烷的用量,减少患儿术后烦躁的发生,但以0.4μg/kg的剂量为宜。
刘毅张娜周桥灵杨承祥
关键词:舒芬太尼七氟烷喉罩通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JNK信号转导通路在利多卡因诱发大鼠脊髓神经毒性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评价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转导通路在利多卡因诱发大鼠脊髓神经毒性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220 ~ 26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12):对照组(Ⅰ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Ⅱ组)仅行鞘内置管术;JNK抑制剂组(Ⅲ组)和二甲基亚砜(DMSO)组(Ⅳ组)分别鞘内注射JNK抑制剂SP600125 25μg和DMS0 20 μl;10%利多卡因组(Ⅴ组)鞘内注射10%利多卡因20 μl; JNK抑制剂+10%利多卡因组(Ⅵ组)先鞘内注射SP600125 25 μg,30 min后鞘内注射10%利多卡因20μl.于鞘内置管前(T0)、鞘内给药前(T1)、鞘内给药后4、8、12 h、1、2、3、4、5和6 d(T2-10)时测定大鼠后肢机械痛阈和热痛阈.于给药后24h时每组随机取4只大鼠,取脊髓腰膨大标本,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JNK(p-JNK)的表达,TUNEL法检测脊髓凋亡神经细胞,计算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Ⅲ组和Ⅳ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Ⅱ组和Ⅳ组脊髓p-JNK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Ⅴ组T2-4,6-8时机械痛阈、T2-4,7时热痛阈、Ⅵ组T2-6时机械痛阈、T2-5时热痛阈升高,Ⅲ组脊髓p-JNK表达下调,细胞凋亡指数降低,Ⅴ组和Ⅵ组脊髓p-JNK表达上调,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5);与Ⅴ组比较,Ⅵ组T2-8时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给药后24h时脊髓p-JNK表达下调,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结论 JNK信号转导通路激活可能通过促进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参与利多卡因诱发大鼠脊髓神经毒性的过程.
张娜刘洪珍文先杰刘毅郑雪琴杨承祥
关键词: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利多卡因脊髓急性毒性试验
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加隐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小儿足踝部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在小儿足踝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择期行足踝部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C组)和神经阻滞组(N组),每组20例,均采用七氟烷诱导并维持、喉罩-自主呼吸的麻醉方法。N组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和隐神经阻滞,C组不作处理。术中调节七氟烷浓度维持麻醉。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即刻(T_0)、切皮时(T_1)、手术开始后30 min(T_2)、术毕即刻(T_3)、拔除喉罩即刻(T_4)、拔除喉罩后10 min(T_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挥发罐刻度线以计算七氟烷用量,苏醒时间,躁动情况及术后2 h、4 h、8 h、16 h的CHEOPS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N组于T_1~T_5时MAP、HR明显降低,七氟烷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明显缩短,术后烦躁例数明显减少,术后各时点CHEOPS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小儿足踝部手术中,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可以使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七氟烷用量减少,患儿苏醒时间缩短,术后烦躁的发生减少,并能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
刘毅张娜齐鹏
关键词:超声检查神经传导阻滞
改良Proseal喉罩控制通气在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改良Proseal喉罩控制通气在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120例随机均分成A、B两组各60例,分别采用改良Proseal喉罩和改良普通喉罩进行气道管理。观察两组检查过程不同时间点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静脉血氧饱和度(SpO_2)变化,比较两组喉罩插入时间、喉罩沾血情况、喉罩通气效果、支气管镜检查评分,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检查的满意度。结果两组各检查时点HR、SBP、DB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活检后2 min PETCO_2、SpO_2≤90%的发生率、喉罩沾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气道密封压、喉罩通气优良率、支气管镜检查准确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改良Proseal喉罩气道密封性和通气效果好,患者并发症少。
李洪图张珂张娜魏艳华
关键词:支气管镜检查麻醉控制通气低氧血症
异丙酚对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6年
肿瘤是世界各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机制目前尚未清楚,也是当今研究的热点。目前治疗肿瘤的方法有化疗﹑放疗﹑手术切除等,其中手术切除还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既往研究发现,手术切除肿瘤可增加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概率,肿瘤手术后的复发和转移仍然是肿瘤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除了外科手术因素外,麻醉期间应用的麻醉药物或麻醉方法也可能促进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能力,从而影响到肿瘤患者的术后转归和长期预后。近年来,麻醉医师在恶性肿瘤手术期间采取的干预措施是否会影响到患者的长期预后和转归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正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课题。麻醉药物异丙酚(2,6-双异丙基苯酚)是目前临床上普遍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的一种静脉麻醉药,因起效迅速、可控性强、作用时间短、清醒快而完全、副作用少在临床广泛应用。近年研究发现,除麻醉效应外,异丙酚还存在其他效应,包括抗癌作用、器官保护作用、血小板抑制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减少术后呕吐、控制癫痫持续状态、止痛和遗忘效应。近年研究发现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信号分子的传导起到了重要作用。异丙酚如何影响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也成为研究的热点。笔者就异丙酚对肿瘤作用的研究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张娜刘毅杨承祥周桥灵
关键词:肿瘤作用异丙酚肿瘤发生发展手术切除抑制肿瘤细胞器官保护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