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
-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生大鼠海马区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和单细胞克隆系建立及鉴定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建立NSCs单细胞克隆系。方法:取新生SD大鼠海马组织分离NSCs后无血清技术培养,建立其克隆系并行单细胞传代克隆培养。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和RT-PCR等技术对NSCs进行鉴定,分子标志物选择Nestin和Sox2。NSCs诱导分化的神经元的鉴定,标示物选择早期神经元特异性微管蛋白(β-tubulin),星形胶质细胞标示物为特异性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蛋白为髓鞘相关蛋白(cyclic nucleotide phosphodiesterase,CNP)。结果:无血清培养法可维持NSCs生长和促进其增殖。成功建立NSCs单细胞克隆系,传代可获得大量亚克隆NSCs株团。单细胞克隆NSCs球团经早期酶消化结合后期机械吹打法传代,分散为单细胞或类单细胞后,增殖及分化能力依然存在。单细胞克隆系株经Nestin和Sox2细胞免疫荧光或RT-PCR检测均为阳性表达。在加有胎牛血清培养基条件下进行诱导分化,来自单细胞克隆系的细胞株同样可分化为神经元样、星形胶质细胞样和少突胶质细胞样3种神经细胞,即β-tubulin、GFAP、CNP免疫荧光染色分别呈阳性。结论:无血清培养可成功建立新生SD大鼠海马区NSCs单细胞克隆系,并可稳定传代增殖,并在一定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成熟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 李清张健陆江王贤裕秦成名
- 关键词: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
- 不同临床有效浓度异丙酚对新生大鼠海马区来源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有效浓度异丙酚对新生大鼠海马区来源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已建立的新生SD大鼠海马区来源神经干细胞单细胞克隆系细胞株,将其均匀地接种到24或48孔培养板中(含血清培养基培养孔用于分化和凋亡检测,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孔用于增殖周期和凋亡检测)。将细胞随机分为五组(每组5个培养孔):⑴低异丙酚浓度组(P1组):终浓度2.5μg/mL;⑵中异丙酚浓度组(P2组):终浓度5.0μg/mL;⑶高异丙酚浓度组(P3组):终浓度10.0μg/mL;⑷C组:正常(control)对照组;⑸L组:脂肪乳(introlipid)对照组。培养8 h后,5-溴脱氧尿(Brdu)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培养48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的增殖和凋亡情况;72 h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神经元特异性微管蛋白抗体(β-tubulin)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胶质酸性蛋白(GFAP),观察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各类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分化比率及分化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L组细胞增殖周期和分化比率无明显差异(P>0.05),分化细胞无明显凋亡且细胞形态正常;P2和P3组细胞增殖周期显著抑制,增殖和分化过程中凋亡比率明显升高(其中P2组P<0.05;P3组P<0.01),分化细胞的突触或轴突发育差且发生大量凋亡,未凋亡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肥大;P1组神经元分化比率高(P<0.05)。结论:中高浓度异丙酚均明显抑制新生大鼠海马区来源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诱发神经细胞的大量凋亡,影响到分化细胞的神经突起分支、树突棘的生长发育;低浓度异丙酚能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分化。
- 李清张健陆江王贤裕秦成名
- 关键词:异丙酚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