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4篇麻醉
  • 3篇心脏
  • 2篇心肌
  • 2篇心肌肌钙蛋白
  • 2篇再灌注
  • 2篇缺血
  • 2篇转流
  • 2篇咪唑安定
  • 2篇肌钙蛋白
  • 2篇肌肌
  • 2篇钙蛋白
  • 2篇丙泊酚
  • 1篇心瓣膜
  • 1篇心瓣膜置换
  • 1篇心瓣膜置换术
  • 1篇心病
  • 1篇心肺
  • 1篇心肺转流
  • 1篇心肺转流术

机构

  • 10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张健
  • 5篇顾尔伟
  • 3篇吴蓉蓉
  • 3篇刘学胜
  • 3篇张野
  • 2篇戴秀萍
  • 2篇刘胜兰
  • 1篇李元海
  • 1篇黄其植
  • 1篇宁金龙
  • 1篇赵庆
  • 1篇张爱萍
  • 1篇司力
  • 1篇汪春兰
  • 1篇展望
  • 1篇王邦宁
  • 1篇刘功传
  • 1篇汪国良
  • 1篇高学宏
  • 1篇朱飞

传媒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安徽医药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2
  • 1篇199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血预处理对肌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1
1999年
朱飞宁金龙展望张林汪春兰高学宏徐志荣张健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再灌注损伤
异氟醚与咪唑安定或丙泊酚联合应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期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影响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观察异氟醚与咪唑安定或丙泊酚联合应用对心肺转流 (CPB)心内直视手术心肌缺血 /再灌注期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Ⅰ )的影响。方法  5 0例先心、房或室间隔缺损择期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五组 ,每组 10例。Ⅰ组泵注咪唑安定 2 0~ 4 0mg·kg-1·h-1维持麻醉 ;Ⅱ组丙泊酚 0 2~ 0 4mg·kg-1·h-1;Ⅲ组转流前、主动脉开放后持续吸入 0 8~ 1 3MAC异氟醚 ;Ⅳ组转流前吸入异氟醚同Ⅲ组 ,主动脉阻断后泵注咪唑安定同Ⅰ组 ;Ⅴ组转流前同Ⅲ组 ,主动脉阻断后微泵静注丙泊酚同Ⅱ组。分别在术前、停CPB后 30分钟、2小时和术后 2 4小时取中心静脉血 ,测定血清cTnⅠ水平 ,并观察开放主动脉后心脏复跳情况。结果 与术前比较 ,五组患者停CPB后各时点cTnⅠ明显升高 (P <0 0 1)。各组术后 2 4小时值与停CPB 2小时值比较已显著下降 (P <0 0 1) ,Ⅰ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升高更为显著 (P <0 0 1)。异氟醚与咪唑安定或丙泊酚联合应用 ,与异氟醚组各时点值比较 ,血清cTnⅠ未见明显降低。Ⅳ组与Ⅴ组间相比也无显著差异。各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无差异。结论 丙泊酚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明显强于等效剂量的咪唑安定 ;异氟醚具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 ;异氟醚和丙泊酚或咪唑安定合用 ,cTnⅠ水平接近异氟?
顾尔伟赵庆刘功传曾一平张健
关键词:异氟醚咪唑安定丙泊酚静脉麻醉
丙泊酚对风心瓣膜置换术转流后左室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观察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对风心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心肺转流 (CPB)后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2 0例风心瓣膜置换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咪唑安定组 (C组n =10 )和丙泊酚组 (P组n=10 ) ,分别以咪唑安定 0 1~ 0 2mg·kg-1·h-1或丙泊酚 2~ 6mg·kg-1·h-1维持麻醉 ,CPB期间和CPB后持续注药。两组芬太尼应用相同。观察缺血 /再灌注后 3 0分钟、60分钟和 2 4小时血清心肌酶谱变化 ,并采用Swan Ganz导管技术监测停CPB后MAP、HR、SI、CI、PCWP、SVRI和LVSWI变化。结果 缺血 /再灌注后三个时点LDH和CK MP均较麻醉前升高 ,C组升高更为明显。CK MB再灌注后 60分钟和 2 4小时 ;LDH再灌注 2 4小时与P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P组停CPB后各时点HR较基值显著减慢 (P <0 0 1) ,PCWP、SVRI显著降低 (P <0 0 1) ,SI、LVSWI显著增高 ,CI较C组相对为高。结论 丙泊酚维持麻醉 ,减轻了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并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维持满意的心脏指数 ,促进缺血后左心功能的恢复。
顾尔伟张野张健司力刘学胜
关键词:丙泊酚咪唑安定风心病瓣膜置换术
可乐定对颅脑手术中呼气末氨氟醚浓度、芬太尼用量的观察被引量:1
1995年
可乐定对颅脑手术中呼气末氨氟醚浓度、芬太尼用量的观察李元海,顾尔伟,张健,吴蓉蓉术前口服可乐定作为术前用药,早在80年代初国外就有报道,近年来国内王鹏等[1]对此也有研究。本文就术前口服可乐定5μg·kg-1对颅脑手术病人呼气末氨氟醚浓度,术中芬太尼...
李元海顾尔伟张健吴蓉蓉
关键词:颅脑手术氨氟醚芬太尼
经腹全肝血流阻断巨大肝肿瘤切除术血液动力学的调控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探讨全肝血流阻断 (THVE)巨大肝肿瘤切除术围麻醉期血液动力学的调控措施。方法  10例全肝血流阻断下巨大肝肿瘤切除术病人 ,用多巴胺 (3~ 5 μg·kg- 1· min- 1 )支持心血管功能 ,阻断前输血补液 ,提高中心静脉压至 1.2 k Pa水平 ,采用Swan- Ganz导管技术监测围麻醉期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 肝血流阻断后 ,CVP下降 (2 7.6 % ) ,HR增快 ,SVRI增加 (2 4.3% ) ,CI(17.8% )和 L VSWI(2 2 .6 % )明显下降 ,MAP仅下降 14.3% ,以阻断 5 min为甚 ,肝血流开放后 ,各参数均恢复稳定。结论 小剂量多巴胺支持循环 ,阻断前提高 CVP,阻断后快速输血补液 ,是防止
顾尔伟刘学胜张野张健戴秀萍吴蓉蓉
关键词:全肝血流阻断血液动力学麻醉肝肿瘤切除术
异氟烷预适应对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心肌肌钙蛋白I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研究异氟烷预适应对心内直视手术中缺血 /再灌注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的患者 4 0例 ,随机分为异氟烷预适应组 (I组 ,n =2 0 )和对照组 (C组 ,n =2 0 )。两组病人均采用相同剂量芬太尼麻醉(30 μg·kg-1) ,其中异氟烷预适应组在主动脉阻断前吸入 10min 1MAC的异氟烷 ,随后继以 5min的洗脱期 ,而对照组只给予15min的纯氧吸入。观察麻醉前 (T0 ) ,主动脉开放后即刻 (T1)、2h(T2 )、6h(T3 )、2 4h(T4)、4 8h(T5)、各时点的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 ,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以及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主复跳率。结果 预适应组在主动脉开放后血浆CK MB(T2 ,T3 )及cTn I(T1~T5)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降低 (P <0 0 5 ) ,并且心脏自主复跳率有显著增高。结论 在临床心内直视手术中 ,由缺血 /再灌注造成的损伤 ,异氟烷预适应可以产生和缺血预适应相似的心肌保护作用。
刘学胜张健张野顾尔伟陆应玉胡兴敬
关键词:异氟烷心肺转流术
硫酸镁在嗜铬细胞瘤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92年
嗜铬细胞瘤病人麻醉与手术期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常较急剧,时有高血压危象及心律失常发生。既往多应用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处理。
苏榆张健刘胜兰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硫酸镁麻醉肾上腺
109例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损害的临床分析
1990年
随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血管扩张剂的应用,慢性心衰的生存率逐年提高。
程自平汪国良张健
关键词:心力衰竭肾功能损害并发症
24例围术期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1997年
<正>人工心脏起搏抢救严重心动过缓早已肯定,但在围术期应用却报道不多。本文结合我院1988年以来24例围术期人工心脏起搏临床应用的体会,来探讨人工心脏起搏器在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临床资料24例均系住院病人,男15例,女9例;年龄24~83岁,平均58岁。起搏类型:临时起搏17例(VVl),永久起搏7例(VVl6例,DDD 1例)。心律失常类型:Ⅰ°~Ⅱ°房室传导阻滞(A—
王邦宁黄其植张健张爱萍沈玉芳
关键词:人工心脏起搏器围手术期
34例麻醉手术期间心脏骤停分析被引量:1
1997年
34例麻醉手术期间心脏骤停分析张健刘胜兰戴秀萍吴蓉蓉本文曾在全国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学术会议上交流作者单位:230022合肥市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麻醉手术期间心脏骤停发生率虽低,但病死率极高,尚有部分遗留脑并发症,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1...
张健刘胜兰戴秀萍吴蓉蓉
关键词:麻醉手术中心脏骤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