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泽琴

作品数:118 被引量:175H指数:7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专利
  • 5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1篇金属学及工艺
  • 23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化学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0篇合金
  • 29篇镁合金
  • 27篇激光
  • 20篇等离子
  • 16篇熔覆
  • 15篇复合材料
  • 15篇AZ31B镁...
  • 15篇复合材
  • 13篇涂层
  • 13篇激光熔覆
  • 13篇合金化
  • 12篇激光焊
  • 12篇放电等离子
  • 11篇陶瓷
  • 11篇放电等离子烧...
  • 10篇接头
  • 9篇激光焊接
  • 9篇表面合金
  • 9篇表面合金化
  • 8篇力学性能

机构

  • 118篇太原理工大学
  • 22篇教育部
  • 4篇太原科技大学
  • 4篇中航工业北京...
  • 4篇化工研究院
  • 3篇中船黄埔文冲...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山西省电力公...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高能束流加工...
  • 1篇西安航空学院
  • 1篇成都国营锦江...
  • 1篇天津市津能滨...
  • 1篇广东省科学院...
  • 1篇大同市森源激...

作者

  • 118篇崔泽琴
  • 87篇王文先
  • 32篇许并社
  • 21篇张红霞
  • 17篇宫殿清
  • 15篇葛亚琼
  • 13篇刘旭
  • 11篇程伟丽
  • 11篇马丽莉
  • 9篇闫志峰
  • 9篇王红霞
  • 9篇王利飞
  • 6篇韩晓强
  • 5篇吴宏亮
  • 5篇刘金华
  • 4篇王晓波
  • 4篇李克伟
  • 4篇杨鹏
  • 4篇张亚楠
  • 3篇程旭东

传媒

  • 8篇应用激光
  • 7篇太原理工大学...
  • 6篇材料热处理学...
  • 5篇稀有金属材料...
  • 4篇中国激光
  • 4篇热加工工艺
  • 2篇材料保护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Transa...
  • 2篇2008年十...
  • 1篇焊接学报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焊接技术
  • 1篇航空制造技术
  • 1篇中国表面工程
  • 1篇材料工程
  • 1篇兵器材料科学...
  • 1篇科技与企业

年份

  • 5篇2024
  • 7篇2023
  • 9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9篇2018
  • 6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9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1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1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铜基中子吸收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基中子吸收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对混合粉末材料施加脉冲电流使颗粒之间产生焦耳热以及尖端放电等离子体,使颗粒之间局部熔化形成冶金结合连接;制备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学材料主要包括:铜粉、碳...
王文先陈洪胜黄哲远崔泽琴闫志峰董鹏
碳钢表面激光熔覆Zr_(63.8)Ni_(17.2)Al_(11.4)Cu_(7.6)非晶合金(英文)被引量:2
2013年
一种新型的非晶形成能力的判据被成功应用于激光熔覆非晶领域,即e/a比例(平均原子价电子数)与Ra(平均原子尺寸)的判据。使用CO2激光器在碳钢表面熔覆了Zr63.8Ni17.2Al11.4Cu7.6与Zr65Ni10Al7.5Cu17.5粉末,并对熔覆层微观结构、相组成、显微硬度与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熔覆层由晶体、非晶体组成,出现了一定量的氧化物与金属间化合物。Zr63.8Ni17.2Al11.4Cu7.6在熔覆中确实较传统的Zr65Ni10Al7.5Cu17.5体系具有更强的非晶形成能力,利于非晶涂层的制备。显微硬度明显提高,熔覆层中部的硬度是基材的3倍。耐腐蚀性能得到一定改善,虽腐蚀倾向上升但整体腐蚀程度得以下降。
关卓森王文先崔泽琴
关键词:激光熔覆非晶锆基合金碳钢
一种钢基表面激光钎焊熔覆铜合金层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基表面激光钎焊熔覆铜合金层的方法,在激光机上采用氩气送粉+激光钎焊熔覆+真空热处理的方法,对钢基表面进行激光钎焊熔覆铜合金层,采用激光机先对钢基表面进行重熔固化,激光束按计算机程序设置圆环钢的轨迹曲线进行...
王文先崔泽琴刘旭张红霞曹国光许并社
文献传递
铝合金脉冲固体Nd:YAG激光切割及其对比试验被引量:5
2008年
利用高功率脉冲固体Nd:YAG激光和空气等离子弧分别对4mm厚的5A06铝合金板材进行了切割试验。探讨了工艺参数对激光切割质量的影响,得出结论,激光功率、脉宽、频率和离焦量对切缝宽度影响较大,而切割速度、辅助气压的影响很小。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切缝宏观形貌及微观组织,结果表明,激光切缝窄细平直,垂直度0.28mm,切面波纹浅,没有明显的热影响区;与空气等离子弧的切割效果进行对比,后者切缝较宽,大约是激光切缝的4倍,切面易氧化,波纹较深,且切割面有大量微裂纹存在。
葛亚琼王文先崔泽琴刘旭许并社
关键词:铝合金激光切割空气等离子弧切割
一种高强韧性低合金化镁锡铝锌合金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韧性低合金化镁锡铝锌合金的制备方法,是针对镁及镁合金力学性能低的弊端,以高纯度镁、锡、铝、锡为原料,经熔炼、铸锭、挤压成型,制成高强韧性低合金化镁锡铝锌合金,此制备方法工艺先进,数据精确翔实,制成的镁锡...
程伟丽张尧郭晨马世朝白扬王红霞王利飞崔泽琴
文献传递
殷瓦合金激光增材制造研究进展
2024年
随着中低温极端环境使役需求的增加,具有形状尺寸高度稳定特性的殷瓦合金精密器件将进一步展现其独特的重要价值。殷瓦合金激光增材制造技术有望解决中低温用复杂结构精密器件的高质量制造瓶颈。对国内外殷瓦合金激光增材制造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总结,包括缺陷种类、缺陷形成机制、微观组织演变、制备工艺对成型构件热膨胀特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等,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在较宽的工艺参数范围内,成功实现高致密度殷瓦合金样品的制备,且样品拥有着不亚于铸态构件的力学性能与热膨胀性能。最后概述利用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制备殷瓦合金复合材料的相关研究现状,并展望殷瓦合金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任国鑫崔泽琴丁正祥郝晓虎王文先王文先
关键词:显微组织热膨胀系数力学性能
一种不锈钢基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用于大气环境下的能耐受高温的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这种选择性吸收涂层以不锈钢为原材料,利用多弧离子镀为制备手段,通过等离子化的不锈钢与氮气、氧气反应生成多层氮氧不锈钢堆垛涂层。这种涂层具有良好的太阳能选...
宫殿清牛蕊杨鹏李克伟崔泽琴王晓波韩彦莎
镁合金表面等离子喷涂+激光重熔Al-Si基纳米Si_3N_4复合涂层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改善镁合金表面的性能,将等离子喷涂和激光重熔技术相结合,利用5 kW横流连续CO2激光器,在AZ31B镁合金表面进行了激光重熔Al-Si+1%nano-Si3N4等离子喷涂复合涂层的试验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重熔层的组织、成分分布和重熔前后的物相及结合界面,用显微硬度仪和电化学工作站测试并对比复合涂层重熔前后的硬度和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等离子喷涂层经激光重熔后与镁基体达到了良好的冶金结合,在激光作用下,重熔层析出的金属间化合物AlN、Mg2Si及弥散的铝硅固溶体强化相有效提高了其显微硬度,最高值达到514 HV0.05,是基体的10倍。在析出强化相作用下,重熔层的耐蚀性得到明显提高,自腐蚀电流较喷涂层和镁基体降低一个数量级。
王鑫王文先葛亚琼崔泽琴许并社
关键词:镁合金激光重熔纳米SI等离子喷涂
AZ31B镁合金薄板Nd:YAG激光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Nd:YAG激光器对AZ31B镁合金薄板进行激光单面焊双面成型试验,分析研究了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并对母材及焊接接头的拉伸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激光焊接AZ31B镁合金焊缝的晶粒与母材相比显著细化,焊接接头抗拉强度降至母材的68.5%,屈服强度降至母材的83.68%,焊缝区硬度最大值较母材提高了约31%;母材拉伸断口为准解理为主的混合型,焊接接头断口具有明显的韧性断裂特征。
王建玲王文先张红霞崔泽琴司恩
关键词:AZ31B镁合金薄板显微硬度焊接接头
Fatigue behavior of AZ31B magnesium alloy electron beam welded joint based on infrared thermography被引量:5
2016年
Fatigue behavior of AZ31B magnesium alloy electron beam welded joint undergoing cyclic loading was investigated by infrared thermography. Temperature evolution throughout a fatigue process was presented and the mechanism of heat generationwas discussed. Fatigue limit of the welded joint was predicted and the fatigue damage was also assessed based ontheevolution of the temperatureand hotspot zone on the specimen surfaceduring fatigue tests. The presented results show that infrared thermography can not onlyquicklypredict the fatigue behavior of the welded joint, but also qualitatively identify the evolution of fatigue damage in real time. It is found that the predicted fatigue limit agrees well with the conventionalS-N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evolution of the temperatureand hotspot zone on the specimen surface can be an effectivefatigue damage indicatorfor effectiveevaluationof magnesium alloy electron beam welded joint.
杨宏伟崔泽琴王文先许并社许海鹰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