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桂华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人工流产
  • 2篇流产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泌乳素
  • 1篇药敏
  • 1篇药物敏感
  • 1篇药物敏感试验
  • 1篇阴道
  • 1篇阴道念珠菌
  • 1篇阴道念珠菌病
  • 1篇早孕
  • 1篇念珠
  • 1篇念珠菌
  • 1篇念珠菌病
  • 1篇女性
  • 1篇配伍米索
  • 1篇配伍米索前列...
  • 1篇前列醇
  • 1篇综合征
  • 1篇外阴

机构

  • 4篇东莞市太平人...

作者

  • 4篇崔桂华
  • 2篇张霞
  • 2篇熊光峰
  • 2篇阮征
  • 2篇汤雅琴
  • 1篇王志平
  • 1篇刘炜
  • 1篇林爱玲
  • 1篇黎肖容

传媒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性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抗早孕临床总结
2000年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抗早孕的疗效。方法 :对宫内妊娠小于 49d ,自愿接受药流 ,无药流禁忌证的早孕妇女 132 8例 ,分为A ,B两组。A组 (6 71例 ) :第 1天上午空腹或进食 2h后口服米非司酮 15 0mg ,隔 48h服米索前列醇 0 6mg ;B组 (6 5 7例 ) :第 1天上午空腹或进食 2h后口服米非司酮2 5mg ,每天 2次 ,连服 3d ,第 4天上午服米索前列醇 0 6mg。结果 :A组成功率 94 3% ,B组成功率 88 43% ,两组成功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米非司酮 15 0mg 1次顿服法药流成功率明显高于15 0mg ,分 6次连续
崔桂华熊光峰钟国红
关键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人工流产抗早孕
1600例人工流产病例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分析人工流产原因,探讨降低人工流产率的对策。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宫内早孕人工流产的患者进行现场调查。结果:1600例人工流产女性中,未婚女性占77.38%;流动人口占72.94%。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的平均年龄为19.2岁,首次性生活年龄平均17.1岁。结论:人工流产女性中未婚女性的比例超过了已婚女性,其中又以流动人口中女性的情况为甚。应加强对流动人口未婚女性生殖健康和避孕知识的宣传力度。
汤雅琴阮征张霞崔桂华黎肖容林爱玲
关键词:人工流产未婚女性流动人口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念珠菌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检测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念珠菌菌种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治疗方案制订提供依据。方法120例患者依据病史分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RVVC)60例(病例组),偶发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者(VVC)60例(对照组)。病例组及对照组分别进行真菌培养、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120株念珠茵中白念珠茵占80.83%,非白念珠茵占19.17%。RVVC组中白念珠茵占73.33%;VVC组中为白念珠茵占88.33%,RVVC组白念珠菌所占比例明显低于V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株RVVC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100.00%、93.33%、95.00%。结论白念珠茵仍是VVC、RVVC的主要致病菌,RVVC分离菌株对咪唑类抗真菌药物仍有较高的敏感率。
汤雅琴崔桂华张霞阮征刘炜王志平
关键词: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菌种鉴定药物敏感试验
血清泌乳素与经前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2000年
目的 探讨经前综合征 (PMS)的发病与泌乳素 (PRL)的关系。方法 PMS患者 179例 ,无症状对照者 40例 ,用RIA法测血中PRL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179例PMS患者血清PRL浓度明显升高 (P <0 0 1) ,按症状类型分组后 ,体格症状组和综合症状组PRL浓度比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P <0 0 5 )。结论 PMS的发病与PRL升高有一定关系。
熊光峰崔桂华
关键词:经前综合征泌乳素发病机制血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