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凤
- 作品数:19 被引量:56H指数:3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树突状细胞与自然杀伤细胞共同作用对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端粒酶反转录酶mRNA的间接影响
- 2014年
-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DC)与自然杀伤(NK)细胞体外共同作用对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 mRNA的影响.方法 从健康人外周血中获得DC、NK细胞,在transwell培养体系中用DC、NK细胞单独或共同作用的微环境作用A375细胞,采用反转录PCR检测A375细胞hTERT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transwell下室的DC与NK细胞单独或共同作用均能间接抑制上室A375细胞hTERT mRNA的表达,DC联合NK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强,且对A375细胞hTERTmRNA的抑制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 DC、NK细胞能间接抑制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hTERTmRNA的表达,DC和NK共同作用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 韩毅王迪曲迪李逸文温良鹤崔凤孟秋徐玉清
- 关键词:树突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端粒酶反转录酶黑色素瘤
- 联合过继免疫细胞输注小鼠后DC、NK分布的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观察自然杀伤(NK)细胞/树突状细胞(DC)联合过继免疫治疗小鼠皮下黑色素瘤时效应细胞在荷瘤小鼠体内的分布。方法:建立C57BL/6小鼠皮下黑色素瘤模型,体外培养增殖小鼠NK细胞、DC并标记,以不同比例混合两种细胞,分别以静脉注射和瘤内注射的方式回输荷瘤小鼠体内,于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取肿瘤、肝、脾、肺组织进行切片,观察各组织中效应细胞的数量及分布。结果:静脉注射组NK细胞、DC主要分布在肿瘤微循环及实质组织中,各时间点NK细胞、DC的浸润数量有显著差异(P<0.01),注射后4h浸润的效应细胞最多,12h最少,在脾脏中见少量NK细胞的分布,在肝脏及肺组织中偶见。瘤内注射组NK细胞、DC主要分布在肿瘤实质组织中,各观察时间点NK细胞、DC的浸润数量有显著差异(P<0.01),注射后1h浸润的效应细胞最多,12h最少,在肝、脾、肺组织中未见NK细胞、DC分布。两种注射方式下按不同比例混合进行NK细胞、DC的过继治疗,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混合注射组效应细胞在肿瘤组织内的浸润多于单独注射组。结论:NK细胞、DC免疫过继后能够“靶向性”聚集在肿瘤周围及肿瘤内部,对肿瘤具有治疗作用,NK细胞、DC联合过继免疫治疗效果优于单独注射,提示NK细胞、DC联合输注可能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新模式。
- 徐玉清崔凤于常华路丹赫文邓立力
- 关键词:杀伤细胞树突细胞过继转移免疫
- 纳米级Fe_3O_4磁性粒子与人肝癌细胞HepG-2及人正常肝细胞L02作用的生物学行为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对纳米级Fe3O4磁性粒子与人肝癌细胞HepG-2及人正常肝细胞L02作用的生物学行为进行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化学沉淀法制备粒径为10nm左右的纳米级Fe3O4磁性粒子,观察其表征;将不同浓度纳米级Fe3O4粒子加入培养液分别与HepG-2混合培养检测凋亡坏死率;将相同浓度粒子分别与HepG-2和L02混合培养,对两者作用的差异进行动态观察比较。结果:纳米级Fe3O4磁性粒子能在肝癌细胞HepG-2细胞内稳定存在72小时以上,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透射电镜观察到Fe3O4磁性粒子主要分布于细胞的溶酶体及吞噬泡内。共培养1小时后即有较多的纳米磁性粒子进入HepG-2内,而3小时后才见L02细胞内有少量的磁性粒子进入。结论:此实验结果为磁性纳米粒子与肿瘤细胞微观结构的作用提供了有意义的实验数据,并可能对应用磁性纳米粒子治疗恶性肿瘤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 王晶徐玉清于常华崔凤
- 关键词:肝癌纳米磁性粒子FE3O4
- 精准医学防诊治知识库的建立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整合10种重大疾病精准医疗预防、诊断、治疗的相关信息,进行抽提、归纳、注释和解析,构建适用于我国人群的精准医学防诊治知识库,为下一步精准医疗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方法不断跟踪检索并提取国际、国内文献,结合专家共识、临床指南,经过整合和分析,保留我国人群精准医学防诊治信息,通过技术部门研发,建立符合我国人群特点的可检索、更新的精准医学防诊治知识库。结果完成精准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知识库建设,实现精准医学知识的管理和分类展示,覆盖典型的精准医学知识查询、统计、分析,对质控专家进行质控,对示范联合体内的千家医院进行推广。结论成功构建适用于我国人群、实时更新的中国版精准医学知识库,推动精准医疗的落地化实施。期望提高临床诊断率及疗效,减少治疗并发症,获得效益最大化。并在示范医疗联合体内的千家医院推广使用,惠及省级、市级、县级甚至乡镇基层医院的从业人员,推动了学科发展,带动了学术进步。
- 户宏艳焦军东崔凤陈宏纪宏宇张斌
- 关键词:知识库
- 顺铂分次应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观察顺铂分次应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5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顺铂分次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化疗。结果全组部分缓解24例,稳定20例,进展12例,总有效率为42.9%。初治组有效率为46.9%,复治组有效率为37.5%。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毒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顺铂分次应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毒性反应小,可以耐受,具有较好应用价值。
- 于常华王文秀崔凤邓立力于世英
- 关键词:多西他赛顺铂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多西紫杉醇周疗联合小剂量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76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周疗联合小剂量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7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病理证实的7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多西紫杉醇周疗+小剂量顺铂联合化疗。结果76例患者中部分缓解32例,稳定25例,进展19例,总有效率为42.1%。初治组有效率为46.3%,复治组有效率为37.1%。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毒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多西紫杉醇周疗联合小剂量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毒性反应小可以耐受,具有较好应用价值。
- 于常华王文秀崔凤邓立力于世英
- 关键词:多西紫杉醇顺铂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不同条件下NK细胞在小鼠黑色素瘤内的浸润
- 2007年
- 目的比较DC及IL-2,IL-15维持NK细胞体内活性的作用效果。方法DAPI标记的NK细胞输入负瘤小鼠体内,同时分别给予DC、IL-2及IL-15,不同时间取肿瘤组织,荧光显微镜及电镜观察;MTT法测NK杀伤活性。结果DC可增强NK杀伤活性,NK/DC为1∶1时NK细胞杀伤活性强于NK/DC为10∶1时(P<0.05)。肿瘤组织内NK分布呈时间及剂量相关性,DC组NK浸润数量多于IL-2组及IL-15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24小时内DC可维持并促进NK细胞活性,无需依赖外源性细胞因子。NK与DC的相互作用与剂量相关。
- 嵇晶晶包颖兰于常华崔凤吕慧芳徐玉清
- 关键词:NKIL-2IL-15荧光显微镜黑色素瘤
- 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细胞联合过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
- 徐玉清崔凤戚秋藤张庆辉邓立力文雪梅于常华路丹赫文
- 该项目研究开发的总体目标是利用肿瘤免疫学方面的成熟技术和研究成果,在肿瘤的过继免疫治疗理论上有新的突破,达到解决临床应用的实际问题。项目核心是创造一种“合适的免疫微环境”。通过DC/NK联合过继方法利用NK在免疫反应初期...
- 关键词: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过继免疫
- DC和NK细胞诱导的抗肿瘤CTL反应
- 2006年
-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能够高效、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而不损伤周围组织。树突细胞(DC)是已知体内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能摄取各种抗原,体内外能激发T细胞增殖,诱导特异性CTL生成。自然杀伤(NK)细胞在由DC引起的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NK-DC细胞的相互作用在CTL反应中的作用引起关注。现综述DC、NK 细胞在诱导抗肿瘤CTL反应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徐玉清崔凤王文秀
- 关键词:树突细胞
- 小鼠DC、NK细胞体外诱导、增殖及示踪方法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研究小鼠自然杀伤(NK)细胞、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增殖及其过继免疫后示踪的方法。方法建立C57BL/6小鼠皮下黑素瘤模型,体外诱导、增殖小鼠脾源性NK细胞及骨髓源性DC,进行电镜观察,并在体外以Brdu、DAPI标记,混合两种细胞回输荷瘤小鼠体内,观察肿瘤组织中两种细胞的示踪情况。结果DC、NK细胞在细胞因子诱导下体外成倍扩增,电镜下可见典型的DC、NK细胞。Brdu对细胞的标记率约65%,DAPI对细胞的标记率可达100%。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肿瘤组织切片中外源性DC、NK细胞的分布。结论Brdu、DAPI均可作为外源性细胞体内示踪的标记方法。
- 崔凤徐玉清于常华路丹赫文邓立力
- 关键词:天然杀伤细胞树突细胞细胞示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