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军文

作品数:103 被引量:1,204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40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6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0篇青藏高原
  • 21篇青藏
  • 14篇地应力
  • 13篇岩石
  • 13篇数值模拟
  • 13篇值模拟
  • 11篇岩石圈
  • 10篇隆升
  • 9篇地震
  • 8篇断裂带
  • 8篇主孔
  • 8篇裂带
  • 7篇应力场
  • 7篇盆地
  • 7篇非弹性
  • 7篇北缘
  • 6篇地磁
  • 6篇地应力测量
  • 6篇地质
  • 6篇应力测量

机构

  • 10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5篇河海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地质矿产部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长春地质学院
  • 1篇长春科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103篇崔军文
  • 28篇王连捷
  • 24篇李朋武
  • 14篇唐哲民
  • 13篇王薇
  • 12篇许志琴
  • 12篇孙东生
  • 12篇朱红
  • 11篇史金松
  • 11篇武长得
  • 11篇张晓卫
  • 11篇邓宗策
  • 9篇冯晓枫
  • 9篇高锐
  • 9篇杨经绥
  • 7篇张建新
  • 6篇李莉
  • 6篇李海兵
  • 6篇乔子江
  • 6篇郭宪璞

传媒

  • 14篇地球学报
  • 8篇岩石学报
  • 7篇地质学报
  • 4篇地质论评
  • 4篇地质力学学报
  • 4篇1993年中...
  • 3篇中国地质
  • 3篇地质通报
  • 3篇1997年中...
  • 2篇科学中国人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学前缘
  • 2篇地球学报(中...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1990年中...
  • 2篇1995年中...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8篇2006
  • 5篇2005
  • 6篇2004
  • 5篇2003
  • 6篇2002
  • 5篇2001
  • 3篇2000
  • 7篇1999
  • 3篇1998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声发射法现今地应力状态的确定被引量:13
2005年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的岩心进行了声发射测量,确定了301~1531m深度的最大主应力。并与钻孔崩落法(深度1269~1655m)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声发射测量所得测值基本上落在钻孔崩落法测值的趋势线上,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说明测量结果可信。测量结果表明科学钻探主孔地应力大小随深度增加,在浅部301m最大主应力为13.4MPa,在深部1655m为55.2MPa。随深度的增加率为0.0279MPa/m。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54°±3.3°E,且方向不随深度变化。
王连捷李朋武崔军文丁原辰
关键词: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声发射地应力状态
青藏高原构造变形与应力场的有限元分析
<正>青藏高原在新生代以来发生强烈变形和急剧隆升、缩短。随着高原的隆升、缩短、增厚,还伴有伸展构造。高原岩石圈不同圈层,不同构造带,具有强裂不同的构造特点。如在高原中部冈底斯构造带,上地壳表现为拉张构造。在南部喜马拉雅构...
王连捷彭华崔军文张利荣武红岭王薇王红才
文献传递
喜马拉雅碰撞带陆壳增厚和隆升机制——一种陆壳构造演化模式
“回流”是大陆碰撞带内普遍发生的一种构造-物理过程。本文基于喜马拉雅碰撞带的地质、地球物理事实,提出“回流”模式,以阐明喜马拉雅碰撞带各种地质、地球物理过程的内在联系,揭示大陆碰撞带的构造演化规律。
崔军文武长得朱红邓宗策冯晓枫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隆升的数学模型及计算处理
<正>为了相对合理地模拟青藏高原演化的历史进程,本方案考虑温度变化、弹塑性、大变形、滑动及由滑动引起的摩擦生热、开裂及由开裂所引起的岩性软化等因素的计算模型。一、温度变化的模拟采用不计对流项的热传导方程模拟温度变化,热传...
史金松崔军文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构造变形与热应力场
生代以来,青藏高原构造变形的特点表现为强烈的SN向挤压、逆冲、推覆构造,在后期出现伸展拉张构造。这些构造的形成除了与印度板块推挤有关外,尚与地壳深部温度变化引起的热应力有关。该文计算了由于地壳温度升高引起的热应力场及位移...
王连捷崔军文王薇
关键词:青藏高原热应力地应力场
柴达木盆地北缘小赛什腾山晚古生代放射虫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6
2002年
和政军许志琴杨经绥崔军文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晚古生代放射虫
雅鲁藏布江断裂带的构造特征
雅鲁藏布江断裂带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的界面。通过对断裂带及邻近地质体的构造变形及大地构造背景研究,可将断裂带的发展划分成4个阶段:1)蛇绿岩侵位前的板块俯冲阶段(90Ma 以前):2)蛇绿岩侵位时的板块俯冲阶段...
武长得朱红邓宗策崔军文
文献传递
藏南超基性岩的塑性流变
随着深部构造研究的不断深入,岩石流变作用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普遍认为塑性流变是地壳深部构造形成的主要机制。超基性岩的流变作用目前已成为研究上地幔流变、岩石圈板块动力学和热对流,甚至震源机制的重要内容。本文拟通过对构成雅鲁藏...
崔军文
文献传递
西藏和云南三江地区特提斯洋盆演化历史的古地磁分析被引量:65
2005年
通过对华南、思茅、保山、缅泰、印支、羌塘、拉萨和喜马拉雅地块进行了古纬度和纬度运移量的对比分析,以确定西藏和云南西部三江地区主要地块的碰撞拼合历史,以及相应的特提斯洋盆演化时限。结果表明:①分隔保山和思茅地块的古特提斯洋可能于早志留世张开;②保山与思茅地块于晚二叠世碰撞,然后继续和华南地块、缅泰地块一起向北漂移,直到晚三叠世;③古特提斯洋年龄范围在早志留世至晚二叠世之间;④中特提斯洋年龄范围在早二叠世至早白垩世之间,在晚三叠世达到其最大纬度宽度,约42°;⑤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所代表的新特提斯洋于晚三叠世张开。
李朋武高锐崔军文管烨
关键词:古地磁古特提斯中特提斯古特提斯洋洋盆
中国大陆科学钻主孔现今地应力状态被引量:27
2006年
用钻孔崩落法确定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钻孔5047m深度以上的现今地应力状态.由钻孔声波成像测井资料发现,科学钻主钻孔在1200m深度以下出现了钻孔崩落现象.我们从1216-5047m的深度范围内采集了143个钻孔成像测井图象资料,对钻孔崩落椭圆长轴方位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崩落椭圆长轴平均方位为319.5°±3.5°,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平均为49.5°±3.5°.利用崩落形状要素(崩落深度和崩落宽度)以及岩石的内聚力和内摩擦角,估算了1269m至5047m范围内52个深度上的最大和最小水平主应力的大小.结果表明,在浅处1216m深度,最大水平主应力为42MPa,最小水平主应力为30.3MPa在深处5000mm深度,最大水平主应力为160.5MPa,最小水平主应力为120MPa;地应力随深度近于线性增加.据岩石密度测井资料计算了各个深度上静负载应力.3个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反映出科学钻主孔位置的应力场处于走滑应力状态,与临近地区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其他方法得到的应力场一致.利用声发射法对岩心试件进行了声发射测量,得到了最大水平主应力幅值,并与崩落法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十分一致。
王连捷崔军文张晓卫唐哲民李朋武李双林
关键词:中国大陆科学钻探钻孔崩落地应力测量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