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江
- 作品数:17 被引量:124H指数:4
- 供职机构: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金双歧配合辨证口服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益生菌制剂金双歧片配合辨证口服中药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00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用金双歧片配合中医辨证口服中药,对照组1单纯口服金双歧片,对照组2单纯辨证口服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2均按中医辨证分为两型:脾虚寒湿型以参葛止泻汤为基本方;湿热疫毒壅滞型以银连治痢汤为基本方。结果:治疗组、对照组1、对照组2总有效率分别为:96.9%、88.2%和83.3%,1年内的复发率分别为:13.0%、37.5%和32.5%。结论:金双歧片配合辨证口服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优于单纯口服金双歧和单纯辨证口服中药,而复发率却低于单纯口服金双歧和单纯辨证口服中药。
- 宋清江刘红燕白晓莉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金双歧中药
- 六味汤加减治疗急性咽炎68例被引量:2
- 2012年
- 急性咽炎是咽黏膜、黏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治疗不及时可迁延成慢性咽炎或并发中耳炎、鼻窦炎甚至下呼吸道的急性炎症。2011—05—2011—11,我们应用六味汤加减治疗急性咽炎68例,并与头孢氨苄片口服治疗3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 刘文英田巍宋清江
- 关键词:急性病咽炎中药疗法
- 从天地阴阳论“天人合一”被引量:2
- 2014年
- 本文重点从阴阳的角度论述人体五脏六腑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关系。《内经》曰:"积阳为天,积阴为地。"根据《内经》理论,阴阳之中可以再分阴阳,并提出了"六经"的概念,《伤寒论》沿用其概念并对其内容进一步丰富。笔者在"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过程中发现,如果把天和地按阴阳气的多少进一步纵向划分为六个层次,其与《内经》、《伤寒论》所论的六经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进一步探讨认为人体五脏六腑与天地阴阳之"六经"也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从而说明了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 宋清江刘文英
- 关键词:天人合一天地阴阳六经
- 从痰瘀论治溃疡性结肠炎假性息肉的临床研究
- 刘红燕于芳刘文英田巍苏彦玲宋清江马凤琴孟会改白晓莉
-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非特异性炎症,易于反复发作,形成假性息肉,甚至癌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开展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实用性。该研究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经105例溃疡性结肠炎假性息...
- 关键词: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治疗
- 穴位注射治疗失眠5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4
- 2006年
-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以穴位注射(穴位内关、三阴交、神门、安眠、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药物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0例口服刺五加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对照组为7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5)。结论穴位注射治疗失眠效果显著优于刺五加片。
- 白晓莉刘红燕宋清江
- “阳化气,阴成形”与现代医学的代谢观被引量:83
- 2007年
- 宋清江白晓莉刘红燕
- 关键词:阳化气阴成形新陈代谢
- 玉胃康散剂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100例被引量:4
- 2006年
- 白晓莉刘红燕宋清江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
- 从三焦论“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被引量:3
- 2015年
- 人体的水液需要阳气的蒸化才能敷布周身,濡养脏腑,并正常地排出体外,即正常的水液代谢依赖于人体脏腑正常的气化功能,否则就会导致人体水液不正常的停留。伤寒或杂病的阳虚会导致气化不利、水液停留,当用温阳化气利水之法治疗;而湿热病导致的小便不利并非阳气不足、气化不利,而是阳气被湿热郁遏,不能正常履行其气化功能所致,故不用温阳化气利水之法,而用利小便、通气机、畅三焦之法治疗。
- 宋清江刘文英
- 关键词:三焦气化水道湿热病
- 金双歧配合辨证口服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观察益生菌制剂金双歧片配合辨证口服中药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00例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用金双歧片配合辨证口服中药,对照组1单纯口服金双歧片,对照组2单纯辨证口服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2均按中医辨证分为两型。脾虚寒湿型以参葛止泻汤为基本方;湿热疫毒壅滞型以银连治痢汤为基本方。结果:治疗组、对照组1、对照组2总有效率分别为:96.9%、88.2%和83.3%。结论:金双歧配合辨证口服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优于单纯口服金双歧和单纯辨证口服中药。
- 宋清江刘红燕白晓莉
- 关键词:金双歧
- 辛开苦降法与消化系统疾病被引量:3
- 2010年
-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的医学专著,是中医学辨证论治之始祖。《伤寒杂病论》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影响巨大,其临床诊治疾病的原则和方法至今仍指导着我们的临床工作。以半夏泻心汤为代表的辛开苦降法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消化道疾病的最常用的方法。
- 白晓莉宋清江刘红燕
- 关键词:辛开苦降法脾胃病中医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