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白血病的免疫表型
- 1995年
- 选用抗人白细胞分化抗原单克隆抗体,采用APAAP桥联免疫酶标染色方法分析1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结果表明:10例起源于T淋巴细胞(71.4%),其中6例为早期胸腺细胞;4例起源于B淋巴细胞(28.6%),其中3例为成熟B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具有判断预后价值。
- 王鲁群迟翠芳张明珙宋素芹宋强
- 关键词: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单克隆抗体免疫表型
- 形态学与免疫学分型不一致的急性白血病基因重排分析被引量:5
- 1995年
- 形态学与免疫学分型不一致的急性白血病基因重排分析王鲁群,张明珙,朱平,宋素芹,张洪清,宋强,周越形态学(FAB)分型诊断是急性白血病(AL)基本诊断方法,但与实际诊断符合率仅为60%~80%。免疫学分型诊断虽能鉴定细胞起源,但至今未发现白血病细胞特异...
- 王鲁群张明珙朱平宋素芹张洪清宋强周越
- 关键词:形态学免疫学急性白血病基因重排
- 分泌抗人早期T细胞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及初步鉴定
- 1996年
- 以胎儿胸腺细胞免疫BALB/c小鼠,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产生了两种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SMU13、SMU14。初步鉴定的结果表明,(1)SMU13、SMU14是抗早期T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但与浆细胞也发生反应;(2)两株单抗的特性、反应谱与CD38抗原相似;(3)SMU13、SMU14在白血病免疫学分型中可以明确判断白血病细胞的来源,具有结合补体的能力。
- 宋强张明珙宋素芹李杰赵川莉郭承山王欣
-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白血病T细胞
- 以乳腺巨大原粒细胞瘤为起始表现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 2001年
- 王菁华宋强
- 关键词: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乳腺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HLA-DR的变化被引量:6
- 1997年
- 采用一组单克隆抗体及免疫酶标技术,对4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ITP)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HLA-DR的表达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D4+细胞减少,CD8+细胞增加,CD4+/CD8+细胞比值减低或倒置,HLA-DR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临床经免疫抑制治疗有效的ITP患者,T细胞亚群及HLA-DR的异常表达得到纠正。说明IT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在ITP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 宋强宋素芹李杰张明珙张茂宏张玉华
- 关键词:紫癜辅助细胞抑制细胞HLA-DR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
- 1997年
- 为了探讨细胞免疫功能在再障发病中的作用,对165例再障患者淋巴细胞与全血细胞比值、138例再障患者的T细胞亚群、89例患者的HLA-DR抗原的表达及16例患者PBMNC培养上清的TNFα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再障患者骨髓及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与全血细胞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细胞亚群比例失衡,外周血HLA-DR抗原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BMNC可自发分泌TNFα,PHA刺激后TNFα诱生水平显著增高,免疫抑制治疗可纠正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 赵川莉张明珙宋素芹宋强李杰郭承山
- 关键词:贫血T淋巴细胞亚群HLA-DR肿瘤坏死因子
- 426例急性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与临床特点被引量:1
- 1996年
- 采用21种单克隆抗体以APAAP法测定426例急性白血病细胞的表面标记,还对3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进行免疫球蛋白重链(IgH)、T细胞受体(TCRγ,δ)基因重排研究。结果:291例(68.5%)表达纯系表型,其中 T-ALL97例,B-ALL93例,TB-ALL3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66例;淋、髓多系表型14例(3.3%);非系限表型93例(21.8%);裸型28例(6.5%)。临床观察表明非系限型、裸型、B-ALLⅣ型缓解率低,预后差。免疫分型不仅提高白血病的确诊率,而且能指导临床治疗与判断预后。
- 张明珙宋强周越李杰郭承山王欣赵川莉王鲁群
-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免疫表型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 1996年
- 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G—CSF),对39例接受大剂量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发现在rG—CSF治疗后的3~11天,绝大多数患者白细胞回升、感染控制,除4例有骨痛、发热外,余未发现其它严重毒副作用。表明rG—CSF具有确切、快速、安全的升白细胞作用。本文对rG—CSF临床应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 宋强王学永张明珙屠振华张茂宏
- 关键词:白血病药物疗法粒细胞缺乏症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造血细胞因子的研究被引量:37
- 1998年
- 目的:进一步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免疫发病机制,阐明细胞免疫、造血细胞因子在再障患者中发生变化的基础与临床意义。方法:用单抗试剂盒,采用改良APAAP法及酶联免疫试剂盒,采用ELISA法对38例再障患者及20名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HLA-DR抗原表达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培养上清诱生G-CSF、IL-6、TNFα、IFNα及IL-8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再障患者外周血CD4细胞减低、CD8细胞增高、CD4/CD8降低或倒置,HLA-DR抗原表达率增高。再障患者PBMNC培养上清中G-CSF阳性率减低,IL-6、TNFα、IFNα及IL-8水平增高。相关分析发现G-CSF与CD4细胞及CD4/CD8呈正相关,而与IFNα呈负相关;IL-6与白细胞数及CD4细胞呈负相关;TNFα与CD8细胞呈正相关而与CD4/CD8呈负相关;IL-8与CD8细胞及HLA-DR呈正相关。结论: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及细胞因子网络失调在再障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 王欣张明珙宋素琴李杰郭承山宋强赵川莉王惠军彭军秦平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细胞免疫功能造血细胞因子
- 单克隆抗体SMU_2、SMU_7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
- 1997年
- 将自行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单抗)SMU2、SMU7通过136例淋巴细胞白血病和132例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表明它们主要在AML、CML、T-ALLⅢ和T-CLL中表达,在其它白血病中基本不表达,并且在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CD33等粒单单抗。初步表明,SMU2、SMU7属非系限性单抗,联合应用淋巴系、粒单系单抗,有助于提高白血病类型、分化阶段判定的准确率。
- 郭承山宋素琴宋强李杰赵川莉张明珙
-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抗原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