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位中
- 作品数:20 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陇南地区小麦条锈病发生动态与治理被引量:7
- 1997年
- 1985~1990年作者对甘肃省陇南地区小麦条锈病秋苗菌源动态、越冬情况及其春季流行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秋苗发病重、越冬菌源多是导致春季小麦条锈病大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海拔1600~1800m及其相邻的部份地区秋苗发病严重或较重,是发病基地或菌源基地,亦是治理的关键地区。其治理的配套关键技术包,括改制控害、抗病品种合理布局、适期晚播和粉锈宁拌种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技术。其中通过改制,建立新的农业生态体系,兼与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和调节播期相结合,构成综合的生态治理工程,并不断优化,便有可能实现持久控害致富的目的。
- 谢水仙陈万权陈扬林宋位中刘守俭杨发荣杨世发胡箭卫董敬生
-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生态治理
- 天水市小麦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体系被引量:6
- 1995年
- 1986—1990年,根据小麦主要有害生物的种群动态规律和发生为害特点,初步建立起小麦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每年示范面积3333.3ha,有效地控制了小麦有害生物的发生为害,经济效益比为1:7.6,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 谢水仙陈万权陈扬林汪可宁宋位中刘守俭杨发荣杨世发胡箭卫董敬生
- 关键词:小麦种群动态病虫害
- 麦长管蚜和二叉蚜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被引量:2
- 1991年
- 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Fabrici-us)和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其个体小,繁殖快,世代周期短。该虫不仅取食小麦,而且由于传播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所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为了改进麦蚜的调查测报技术和检验防治效果,我们于1988~1989年在镇原县上肖乡对麦长管蚜、二叉蚜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 张新瑞郭满库朱福成宋位中
- 关键词:小麦麦长管蚜麦二叉蚜
- 陇南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的成因及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几项综合治理措施被引量:20
- 1997年
- 陇南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的成因及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几项综合治理措施宋位中周祥椿张廷纲(甘肃省农科院兰州730070)(兰州农校兰州730020)(天水市农业服务中心天水741000)天水地区位于渭河上游,处于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带,海拔749~312...
- 宋位中周祥椿周祥椿
-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
- 小麦品种×条锈菌生理小种适合度测定方法研究被引量:11
- 1990年
- 在田间条件下人工分小种接种寄主品种,根据各品种×小种组合的病情估计相对适合度,结果表明多数主栽品种与29号小种组合的适合度估值较大,这与近年29号发展为优势小种的实际情况一致,但是,测定值在不同试验中相差甚大,毒要原因可能是待测品种与对照品种对发病条件的敏感性不同。
- 宋位中张忠军
- 关键词:适合度生理小种
- 陇东小麦条锈病发生规律调查被引量:3
- 1995年
- 甘肃陇东地区小麦条锈菌主要在复种地(约85万亩)自生麦苗上越夏,其中约59万亩自生麦苗密度较大,发病较重,自8月底至10月初可提供较多茵源,与早播秋苗发病关系密切。1980年条锈菌越夏的海拔高度下限为1350m。秋苗发病程度与播种期密切相关,播种早(9月上旬前),发病重,适当晚播则发病轻。越夏区常年秋苗发病普遍,在种有大面积感锈品种的条件下,冬季覆雪厚度和春季4月至6月上旬雨量多,外来菌量大是春季条锈病大流行的关键因素。
- 谢水仙陈杨林汪可宁吴立人宋位中刘守俭
-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
- 1986—1990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监测研究被引量:3
- 1991年
- 本文报导了1986—1990年对甘肃省2075份小麦条锈菌标样的监测结果。共监测出23个生理小种类型。发现新小种条中29号及洛13致病类群出现频率急骤上升,导致“洛类”品种抗性广泛变异,是近年病害重新流行为害的主要因素。并就新小种类型对目前主要生产品种和抗源的致病特点进行了研究,为品种布局和抗源选用提供了具体目标。
- 宋位中贾秋珍刘守俭
-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致病特点
- 1987—1989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
- 1990年
- 1987~1989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工作分别在陕西太白、甘肃甘谷和兰州温室进行。三年共鉴定标样1215份,能够明确归类的有1169份,占92.2%,其中1987年384份,1988年175份,1989年656份。现将鉴定结果报告于下。一、材料和方法 (一)标样来源、保存。
- 贾秋珍刘守俭郭满库宋位中
-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
- 天水市小麦有害生物动态和控制
- 1990年
- 有害生物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严重自然灾害,常给小麦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综合控制有害生物发生危害,至关重要。为了制定切合实际的综防决策,1986~1989年度在天水市进行小麦有害生物的发生动态调查和控制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一、有害生物发生动态在小麦生长期间进行田间踏查,看到了重要的有害生物约50多种。
- 谢水先陈杨林陈万权汪可宁宋位中刘守俭杨发荣杨世发胡箭卫董敬生张勤
- 关键词:小麦有害生物
- 陇南南部小麦条锈菌越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 1984年
- 1980年和1981年的田间调查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陇南南部是新发现的条锈菌越夏区。它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包括武都、文县、成县、宕昌、舟曲和迭部等六县。康县也可能属于这一越夏区。从地理位置看,陇南南部越夏区把我国西南和西北两大片条锈菌越夏区连成一片,对交流这两个地区的越夏菌源具有重要作用。条锈菌在这个地区的晚熟冬、春麦和自生麦上越夏。自生麦苗越夏的海拔高度下限约1600公尺。据1981年资料,这个地区晚熟冬、春麦越夏面积共73,397亩,其中冬麦占56.8%,春麦占43.2%;自生麦苗越夏的最大面积约211,820亩。
- 刘孝坤洪锡午谢水仙宋位中刘守险
- 关键词:越夏小麦条锈菌麦苗春麦黄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