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向光
- 作品数:47 被引量:121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 2016年
- 目的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病变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从多基因角度研究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5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内膜组织作为实验组,并选择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5例肺移植供体的正常肺动脉内膜组织为对照组。分别提取、纯化RNA,反转录为eDNA,与Affymetrix2.0ST基因芯片进行体外杂交,通过扫描信号及数据处理,分析出CTEPH肺动脉内膜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并选择部分基因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结果通过对两组基因表达谱比较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差异的1614个基因。其中880个基因表达上调,734个基因表达下调。筛选出差异最显著的5个上调基因和5个下调基因,RT—PCR验证TBX15、FM03、ITIH3、CHRDLI、ACADL表达与芯片结果符合。结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存在显著的差异基因表达谱,筛选出来的差异基因涉及炎症反应、细胞黏附、血栓形成、平滑肌增殖、血管生成等,而完整的基因功能信息、传导通路、信号网络等,尚需进一步研究。
- 李广辉刘岩苏丕雄张希涛安向光高杰顾松
- 关键词:肺栓塞肺动脉高压基因表达谱
- 冠脉搭桥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分析冠脉搭桥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构成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39例接受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出病原菌166株,其中G-菌141株(84.94%),G+菌13株(7.83%),真菌12株(7.23%);前4位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68株(40.96%),不动杆菌属25株(15.06%),嗜麦芽寡养单胞菌21株(12.65%),伯克霍尔德菌属14株(8.43%);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最为敏感,不动杆菌属及伯克霍尔德菌属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最为敏感,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最为敏感,上述菌株多药耐药现象严重。结论冠脉搭桥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以G-菌为主,其药敏试验呈现多药耐药,混合感染现象严重,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安向光曹建伟刘岩顾松张希涛苏丕雄
- 关键词:冠脉搭桥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药敏试验
- 早期使用IABP对高危冠状动脉搭桥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 探讨高危冠脉搭桥患者早期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效果,评价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IABP在冠脉外科的临床早期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127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资料,其中高危患者围手术期使用IABP196例。根据置入IABP的时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04例,术前预防性使用IABP;B组:92例,术中、术后出现低心排、恶性心律失常、脱离体外循环困难或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用IABP。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率、IABP使用时间、重症监护室(ICU)滞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结果术后A、B两组患者院内死亡率分别为6.7%和27.2%,P〈0.025;IABP使用时间(51.36±31.28)h和(91.08±40.55)h,P=0.016;重症监护室(mu)滞留时间(72.41±39.56)h和(98.66±48.27)h,P=0.036;呼吸机使用时间(28.39±15.73)h和(86.34±30.08)h,P=0.001;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58.65-+30.56)h和(96.53-+32.70)h,P=0.023。术前预防性使用IABP术后死亡率下降,IABP使用时间、ICU滞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危冠脉搭桥患者术前预防性使用IABP,可降低术后死亡率,减少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及IABP辅助时间,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及ICU滞留时间,改善高危冠脉搭桥患者的预后。
- 郭玉林高杰安向光刘岩顾松张希涛颜钧辛悦苏丕雄
-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冠状动脉搭桥术
- 70岁以上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8例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比较70岁以上老年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 p CABG)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 p 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off-pum p组(4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 p组(28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两组各死亡1例,off-pum p组中1例死于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on-pum p组中1例死于肺部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off-pum p组的移植血管数、术后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时间>24h、机械通气时间>24h、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和二次开胸止血的比率均少于或低于on-pum p组(P<0.05);术后肺部感染、心房颤动、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住ICU和住院时间低于或短于on-pum p组(P<0.05)。off-pum p组随访36例,on-pum p组随访24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两组患者均存活,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对70岁以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行off-pum p手术,有手术创伤小、死亡率低、术后并发症少和安全有效等优点。
- 颜钧苏丕雄刘岩张希涛顾松安向光
- 关键词: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 miRNA-17对靶基因整合素受体β_8的调控表达作用
- 2013年
- 目的探讨在HEK293T细胞中miRNA-17对其靶基因整合素受体β8(ITG-β8)调控作用,从而为治疗心血管疾病寻找新的靶点。方法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转染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miRNA-17后成熟miR-NA-17的表达水平。应用生物信息学预测软件对miRNA-17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将靶基因ITG-β8的3'UTR融合到pMIR荧光素酶基因下游,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NA-17对靶基因ITG-β8的3'UTR的调控作用。设计合成反义寡核苷酸序列(ASO-miRNA-17),通过ITG-β8转染于HEK293T细胞。结果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表明,miRNA-17能够作用于ITG-β8基因的3'UTR。反义寡核苷酸技术进一步证实,ASO-miRNA-17抑制性调控miR-NA-17的表达。结论 miRNA-17可以负性调节靶基因ITG-β8的表达。
- 王福军蔡军刘岩顾松张希涛安向光颜均高杰苏丕雄
- 关键词:HEK293细胞靶基因
-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结果的影响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1995年 10月— 2 0 0 4年 1月 95 8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 ,其中 191例并发糖尿病。糖尿病和无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应用体外循环进一步分为四组 ,对四组患者术前、术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应用体外循环患者手术病死率为 5 .6 % ,糖尿病组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为 2 .1%。结论 糖尿病是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预后的危险因素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显著减少糖尿病患者的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 刘岩苏丕雄颜钧张希涛顾松安向光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糖尿病术后病死率
- 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二次气管插管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OPCAB)术后二次气管插管的原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7月至2014年7月间共2535例OPCAB患者,比较术后二次气管插管组(R组)和无再次气管插管组(N组)病例资料和围手术期临床因素,包括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死亡率.术后R组57例,男性39例,女性18例,年龄42~78岁(平均67.4岁).结果 二次插管发生率2.25%(57/2535).49例患者痊愈,8例患者死亡,死亡率14.04%.二次插管多发生在术后的24~48 h,占总数的66.67%(38/57).二次插管原因为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水肿,肾功能衰竭,长期吸烟史.高龄与心功能不全是二次气管插管的单因素变量.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独立危险因素是:术前低射血分数(P=0.011,OR =2.91,95%CI 1.12~6.78)、术后低射血分数(P=0.005,OR=10.12,95%CI3.25~27.21),合并慢性肺疾病(P=0.042,OR=1.79,95%CI 1.08~2.79)、肾功能不全(P=0.016,OR =2.84,95%CI 2.47~7.03),吸烟指数>400(P=0.001,OR =4.20,95%CI 1.26~14.03).结论 OPCAB术后二次气管插管的主要原因是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及肾功能衰竭.二次插管增加患者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
- 安向光高杰刘岩张希涛郭玉林颜钧顾松辛悦苏丕雄
- 关键词:冠脉搭桥术
-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01年
- 安向光韩忠朝王佩显周毓玲武怀珠油红文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 胸骨下段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右位心完全器官转位合并三支血管病变1例被引量:4
- 2013年
- 患者女,65岁。间断胸闷、胸痛1年。X线胸片显示右位镜面心(图1),腹部超声证实完全性脏器转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支血管病变,左前降支歼口90%狭窄,回旋支近中段50%~80%狭窄,右冠状动脉近段99%狭窄,小适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图2)。
- 苏丕雄顾松刘岩张希涛颜钧高杰安向光王乐丰杨新春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病变胸骨下段小切口转位右位心器官
- 冠心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CAD)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02年9月至2009年6月,由同一位术者对21例冠心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行CABG(甲减组),男6例,女15例;平均年龄60.4岁;其中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手术3例,体外循环下心脏停跳手术1例,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17例;术前均口服左旋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明显改善后手术。选择同期2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CABG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男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2.1岁。于术前、术中、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及临床预后指标。结果甲减组体外循环下手术患者死亡1例,术前有心包积液、心力衰竭,甲状腺激素水平低;其余20例生存者均为心脏不停跳手术,其中17例为非体外循环手术;术后随访2-30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增加(55%±21%vs.48%±17%)。对照组患者均生存。两组间术中心排血指数[2.7±1.4 L/(min.m^2)vs.2.8±1.5 L/(min.m^2),t=530,P=0.530]、住院时间(12.2±4.7 d vs.10.1±3.9 d,t=0.170,P=0.170)、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17.6±9.1 hvs.15.1±13.7 h,t=0.120,P=0.1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术期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显示,非体外循环下手术对激素水平影响较小。结论冠心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术前准备充分,采用心脏不停跳手术方式较为安全,围术期甲状腺素治疗是关键;对重度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在体外循环下手术风险大。
- 高杰苏丕雄刘岩张希涛安向光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