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丽菊
- 作品数:32 被引量:268H指数:7
-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大连市科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民办高校公信力的构建与提升被引量:2
- 2012年
- 随着公民社会意识的不断提高,始于新闻传播领域的"公信力"一词,逐渐开始被人们用于对各类社会组织的评价及公共政策的监督之中。"大学公信力"也随之成为高等教育研究中的显性话题,其中民办高校的公信力尤为引人关注。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公信力"研究的简要回顾,重点分析了我国大陆民办高校公信力的来源与构成问题;并通过与台湾私立高校的比较,进一步探讨了大陆民办高校提升公信力的路径取向。进而指出,加强民办高校的教育评鉴、建立完善的教育法律法规、提高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是推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 孟丽菊张彬彬
- 关键词:民办高校公信力
- 大学“自主管理”的前提条件与保障基础——国际比较的视野被引量:2
- 2009年
- 大学内部"自主管理"问题一直是高等教育研究中的焦点。而大学能否真正实现自主办学并不仅仅取决于大学本身的诉求,更与独特的大学理念、大学所依存的政治与法律文化背景以及大学独立资金的来源有着密切的的关系。本文结合发达国家大学自主管理的历史和现实经验,从三个方面对确立大学自主管理的前提条件和保障基础进行了比较性的探索,以其对中国大学未来自主管理的发展有所启发。
- 孟丽菊赵红艳
- 关键词:自主管理
- 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结构的调整——基于“大大连”发展战略的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转型都离不开人才资源的贮备和优化。以"大大连"城市发展战略为背景,对大连城市功能与经济结构的定位、人才结构的优化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通过对大连现有人才结构的调整,实现大连人才结构与大连经济发展的同频共振。
- 孟丽菊宋晓秋于晶
- 关键词:区域经济
- 区域高等教育经济功能的效应分析及其提升策略——以辽宁省为例被引量:2
- 2023年
- 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及其竞争力水平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基于现有研究文献,运用循证研究方法分析辽宁省高等教育经济功能的效应特征,结果显示:辽宁省高等教育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发挥上具有滞后效应。在此基础上,针对辽宁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耦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依据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发展的耦合原理,提出促进辽宁省高等教育经济功能充分释放的策略,包括重塑高等教育系统功能定位、合理调整高等教育系统结构要素、加强高校与企业的融合与合作、进一步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力度、优化辽宁省域人才发展政策等。
- 孟丽菊马馨蕾
- 关键词:高等教育经济功能
- 美国工程教育改革模式及其本土化实践探索
- 2018年
- 通过对美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实践特点的介绍,呈现当前美国工程教育创立的CDIO模式的创新性以及这一模式所产生的世界性影响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美国CDIO模式在中国的实践路径,由此阐明中国工程教育的改革前景及预期发展目标。
- 孟丽菊柴宇婷
- 关键词:美国工程教育CDIO模式本土化
- 从中西大学功能演变看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的使命被引量:12
- 2001年
- 大学制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 ,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制度 ,至今已有 80 0年的历史了。在这悠久的历史进程中 ,大学一方面执著于历史承袭下来的传统的性格 ;另一方面又使自身不断革新以适应现实的历史环境的变化 ,并在各种不同的时代和社会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更应全面拓展和加强其知识创新、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
- 孟丽菊
- 关键词:高校社会功能社会职责知识创新社会服务
- 理性与自由:大学建筑“场所精神”的再解读被引量:2
- 2013年
- 早期对大学建筑的讨论均以建筑学者为主,近些年来大学建筑的问题也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者感兴趣的一个新兴热门话题。由此"大学建筑"就成为众多不同学科背景参与者所共同关心的话题,这也导致了大学建筑研究的多元化趋向。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大学建筑研究脉络的一个简要统合性梳理,尝试从大学本体内在精神属性的视角对大学建筑的风格与气质进行一种出于个人兴趣的分析与阐释,揭示大学建筑"场所精神"的真正意义所在;从而释放出超越大学建筑职能性之外的大学建筑风格人文主义的气质和艺术意蕴,进而探寻大学建筑的物质构成与大学精神气质的内在统一。
- 孟丽菊赵红艳
- 关键词:大学建筑
- 质量意识: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视点被引量:11
- 2000年
- 孟丽菊
-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改革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评估
- 新工科建设的理念导向与地方工科院校的行动选择被引量:5
- 2019年
- 通过对“新工科”理念的深度剖析,提出地方工科院校新工科建设的具体举措:深入领会新工科建设的思想内涵,转变传统工科教育观念;立足所在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产业结构模式,确定自身工科发展的新目标;集中资源重点建设原有优势工科,提升原有优势学科竞争力;积极推进以新工科建设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定位工程人才培养的国际新标准。同时指出地方工科院校在新工科建设中要有所选择,避免全面推进。
- 孟丽菊赵琦
- 关键词:地方工科院校
- 联盟还是殖民:大学与企业关系的双重视角
- <正>众所周知,大学和企业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社会机构,它们分别承载着各自不同的职责和使命,并遵循符合自身逻辑的管理机制运行着。伴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型——知识经济的兴起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学与企业两个一向“泾渭分明”的社会...
- 孟丽菊刘则渊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