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燕

作品数:13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VERO细胞
  • 7篇病毒
  • 6篇生物反应
  • 6篇生物反应器
  • 6篇微载体
  • 6篇反应器
  • 4篇细胞
  • 3篇狂犬
  • 2篇血清
  • 2篇血清培养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脑炎
  • 2篇疫苗
  • 2篇犬病
  • 2篇无血清
  • 2篇无血清培养
  • 2篇细胞培养
  • 2篇细胞制备
  • 2篇轮状
  • 2篇轮状病毒

机构

  • 9篇兰州生物制品...
  • 4篇兰州生物制品...

作者

  • 13篇孙燕
  • 12篇李薇
  • 9篇孙振鹏
  • 6篇范秀娟
  • 4篇王玉琳
  • 4篇马超
  • 4篇刘鹏
  • 4篇陈军
  • 3篇李建强
  • 2篇赵星文
  • 2篇李欢
  • 2篇韩德胜
  • 2篇李振平
  • 2篇张香玲
  • 1篇周丽娟
  • 1篇李守丽
  • 1篇包红
  • 1篇崔焰
  • 1篇王名强
  • 1篇张轶

传媒

  • 6篇中国生物制品...
  • 5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国际生物制品...
  • 1篇2011中国...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响应面法优化MDCK-siat7e细胞培养工艺
2017年
目的以响应面法优化MDCK-siat7e细胞培养条件。方法以MDCK-siat7e细胞培养的起始氨浓度、乳酸浓度、渗透压和活细胞密度(viablecelldensity,VCD)为因子,以MDCK0siat7e细胞培养的72h细胞比生长率、细胞活率、乳酸比生成率和氨比生成率为响应值,采用全因子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来研究这些因子对M1X;K-siat7e细胞培养的影响。结果在MDCK-siat7e细胞培养过程中,对72h细胞比生长率有显著影响的因子是起始VCD(t=3.43,P〈0.05);对72h细胞活率有显著影响的因子是起始乳酸浓度(t=4.32,P〈0.05)和氨浓度(f=2.86,P〈0.05);对72h乳酸比生成率有显著影响的因子是起始乳酸浓度(t=8.92,P〈0.05)、渗透压(t=4.11,P〈0.05)和VCD(t=2.66,P〈0.05),其中乳酸浓度起主要作用;对72h氨比生成率有显著影响的因子是起始氨浓度(t=2.63,P〈0.05)。结论用响应面法优化MDCK-siat7e细胞培养工艺可对该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条件控制起指导作用。
陈军李朋伟孙燕张生琰孙振鹏马超刘鹏李薇
关键词:细胞培养技术响应面法
应用生物反应器培养Vero细胞制备EV71病毒初探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应用生物反应器培养Vero细胞制备EV71病毒。方法以3 L生物反应器采用4 g/L、8 g/L Cytodex-1微载体培养比较Vero细胞比生长率,并以4 g/L微载体培养EV71病毒。结果 4 g/L微载体培养Vero细胞3~4 d微载体细胞密度达2.3×106/mL,按0.001的感染复数(MOI)接种EV71病毒,病毒收获液的滴度最高达7.90 lgPFU/mL,较静置培养平均高出0.92 lgPFU/mL。结论初步建立了3 L生物反应器微载体培养Vero细胞制备EV71病毒的工艺,为进一步放大生产规模奠定了基础。
范秀娟孙振鹏孙燕李建强李薇
关键词:EV71VERO细胞微载体
生物反应器内微载体培养细胞的胰酶消化放大技术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建立生物反应器内微载体上Vero细胞球转球胰酶消化放大技术。方法用500 ml搅拌瓶培养Vero细胞,待细胞浓度达1.8×106个/ml时,加入25和37℃消化液(0.25%胰酶+0.02%EDTA)消化不同时间,计算细胞回收率及细胞活率,筛选微载体细胞最佳培养温度及消化时间。将3 L反应器内微载体及T25方瓶培养的Vero细胞消化后接种T25方瓶,比较两种传代方式下的细胞形态及比生长速率。将3 L反应器内微载体培养的Vero细胞用消化液消化后,按1∶3、1∶6、1∶8、1∶10、1∶12的比例接种至15 L反应器,确定最适接种比例。将转瓶及3 L反应器内微载体培养的Vero细胞消化后接种至15 L反应器,比较两种放大方式下的细胞形态、密度及比生长速率。结果微载体上培养的Vero细胞经25℃消化15 min可有效保证细胞的回收率及活率。两种传代方式下的细胞形态及比生长速率无明显区别。细胞比生长速率在1∶6~1∶10比例放大时较高。两种放大方式下的细胞形态、密度及比生长速率无明显区别。结论初步建立了生物反应器微载体内细胞的胰酶消化球转球放大技术,Vero细胞存活率较高,贴壁良好,空珠率较低,可应用于生物反应器微载体培养系统的规模放大。
孙振鹏李欢孙燕孟子新赵星文范秀娟李薇
关键词:生物反应器微载体细胞培养
无血清培养基培养Vero细胞制备狂犬病病毒工艺的建立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建立无血清培养基(virus production-serum-free medium,VP-SFM)培养Vero细胞制备狂犬病病毒CTN-1V株的工艺。方法分别采用VP-SFM和含5%牛血清DMEM于方瓶中培养Vero细胞制备狂犬病病毒CTN-1V株,比较无血清培养基培养不同代次Vero细胞间及无血清与含血清培养基培养Vero细胞间制备的狂犬病病毒滴度及效力。将2 g/L微载体cytodex-1加至250 ml spinner flask中,加入Vero细胞,37℃培养3 d,按MOI=0.02接种狂犬病病毒CTN-1V株,检测病毒收获液的病毒滴度及效力,每天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计算细胞比生长速率。结果无血清培养基培养不同代次Vero细胞制备狂犬病病毒的滴度和效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血清和含血清培养基培养Vero细胞制备狂犬病病毒的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血清培养基培养Vero细胞制备狂犬病病毒效力明显高于含血清的培养基(P<0.05)。搅拌瓶微载体系统培养Vero细胞制备狂犬病病毒,细胞贴壁均匀,生长良好,收获病毒液的平均病毒滴度为6.50 lg FFU/ml,平均病毒效力为6.77 IU/ml。结论初步建立了微载体系统无血清培养Vero细胞制备狂犬病病毒的工艺,为无血清规模化制备狂犬病疫苗奠定了基础。
孙燕张香玲陈军刘鹏马超张生琰李薇
关键词:无血清培养基VERO细胞狂犬病病毒
转瓶培养与生物反应器微载体培养乙脑病毒的比较被引量:8
2008年
分别用15L转瓶与15L生物反应器微载体(2.5g/L CytodexⅢ)系统培养Vero细胞并接种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病毒)。转瓶培养Vero细胞7~8d,细胞数最高能达到8×10^8;当单层细胞长至3.0—4.5×10^8时接种乙脑病毒,病毒滴度能达到6.5~6.98Ig PFU/ml,并能够连续收获4~5次;采用微载体系统培养Vero细胞,细胞密度最高能达到170×10^8;当单层细胞长至60~70×10^8时接种乙脑病毒,病毒滴度能达到7~7.51gPFU/ml,并能够连续收获13~15次。两种方式培养的乙脑病毒收获液分别经灭活、浓缩、柱层析纯化后制备Vero细胞乙脑纯化疫苗,各项检定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的相关要求。
李薇孙振鹏孙燕白萍王玉琳
关键词:转瓶生物反应器乙脑病毒
狂犬病病毒4aG株G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2年
目的克隆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4aG株G蛋白基因,并与其他疫苗毒株G蛋白基因序列进行比较,为我国狂犬病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RV 4aG株中扩增G蛋白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绘制系统进化树,预测G蛋白功能位点、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并与其他疫苗毒株进行比较。结果克隆的4aG株G蛋白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序列一致。进化树分析显示,4aG株与CVS株的进化关系较远;4aG、4aGV18、CVS、PV及RC-HL毒株跨膜区域在第460~479氨基酸之间,其他毒株在459~478氨基酸之间;PV株有5个糖基化位点,RV-97株有3个糖基化位点,其他毒株均有4个糖基化位点;G蛋白抗原表位位于氨基酸100~300及480~520之间;不同毒株G蛋白抗原位点区域有所不同,与CVS株比较,PV株抗原表位与其最为接近,4aG、4aGV18、CTN-1-31及Flury-HEP株与其抗原表位较为接近。结论4aG株G蛋白功能位点和抗原表位与CVS株相差较大,但其在Vero细胞上传代稳定,可用于制备Vero细胞纯化疫苗。
李建强孙燕孙振鹏范秀娟陈军李薇
关键词:狂犬病病毒G蛋白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
硫酸鱼精蛋白去除Vero细胞乙脑疫苗残余DNA方法的条件优化被引量:4
2007年
Vero细胞规模化生产疫苗时利用硫酸鱼精蛋白可去除乙型脑炎纯化疫苗中Vero细胞的DNA,实验中对不同条件进行了比较.首先在Vero细胞冻融浓缩液中分别按终浓度2mg/ml、1mg/ml、0.5mg/ml、0.2mg/ml、0.1mg/ml加入鱼精蛋白去除DNA,确定0.2~2 mg/ml均有良好去除效果;其次将Vero细胞培养的乙脑病毒浓缩液分3组:第1组按2mg/ml、1mg/ml和0.5mg/ml分别沉淀一次、两次;第2组加入终浓度1mg/ml PS后调pH值为pH6.0、6.4、6.8、7.2、7.6;第3组将NaCl浓度调整至0.029mol/L、0.145mol/L、0.725mol/L,加入终浓度1mg/mlPS.确定低浓度多次沉淀、pH值6.8~7.2、盐浓度0.145mol/L条件下沉淀效果最好.
韩德胜李振平李薇孙燕孙振鹏崔焰王玉琳
关键词:硫酸鱼精蛋白
生物反应器制备Vero细胞乙型脑炎纯化疫苗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建立利用生物反应器制备Vero细胞乙型脑炎纯化疫苗的新工艺。方法以Vero细胞作为乙型脑炎病毒增殖的细胞基质,使用微载体Cytodex-Ⅰ在15L生物反应器中进行高密度培养,采用2.5~4.5g/L的载体浓度培养乙型脑炎病毒,制备3批纯化乙型脑炎疫苗并进行检定。结果随着微载体浓度的增加,细胞密度升高。采用2.5~4.5g/L微载体培养的病毒收获液的平均滴度为7.38~7.56lgPFU/ml,收获量最高可达到12~15个有效罐体积。制备的3批疫苗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05版)相关要求。结论已建立了15L生物反应器制备Vero细胞乙型脑炎纯化疫苗的新工艺,为进一步放大生产规模奠定了基础。
李薇李振平孙燕韩德胜周丽娟范秀娟王玉琳
关键词:生物反应器微载体VERO细胞乙型脑炎疫苗
无血清培养Vero细胞及其传代稳定性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建立无血清无动物源性培养基(virus production-serum-free medium,VP-SFM)培养Vero细胞的工艺,并分析其传代稳定性。方法采用VP-SFM适应培养Vero细胞,建立无血清无动物源性Vero细胞库,对细胞库进行常规检定;绘制VP-SFM培养Vero细胞的生长曲线;比较140、150、160代Vero细胞在VP-SFM中培养的比生长速率(μ)和分裂次数(Cd);比较142、147、153代Vero细胞在VP-SFM中培养的狂犬病病毒滴度;比较无血清与含血清培养140、150、160代Vero细胞的μ和Cd值;分别在250 ml spinner flask中加入2 g/L cytodexⅠ、在3 L生物反应器中加入3 g/L cytodexⅠ培养Vero细胞,观察细胞贴壁和生长情况。结果建立的无血清无动物源性Vero细胞库,细胞密度为4×10~6个/ml,冻存前细胞活率为100%,复苏后细胞平均活率为(94.20±3.95)%,无菌检查和支原体检查合格;细胞在VP-SFM中复苏传代后生长良好,经过24 h潜伏期后,进入对数生长期,第8天进入平台期,第12天达最大细胞密度20.5×10~5个/ml,并维持至第14天,活细胞数开始下降,最大μ值为0.025 4 h^(-1)。Vero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传代稳定性较好,140、150、160代Vero细胞在VP-SFM培养的μ和C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2、147、153代Vero细胞在VP-SFM培养的狂犬病病毒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0、150、160代Vero细胞在无血清和含血清培养基培养的μ和C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物反应器微载体系统中,采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Vero细胞,细胞贴壁及生长状态良好。结论初步建立无血清、无动物源性物质的Vero细胞库,采用方瓶静置培养或微载体搅拌培养,细胞生长状态均良好,传代稳定性也较好。
张香玲张生琰孙燕刘鹏赵星文李薇
关键词:VERO细胞
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稳定剂配方的筛选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筛选出适合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的热稳定性好、无明胶的稳定剂配方。方法以水分、外观、效价、热稳定性效价为指标,尤其是效价和热稳定性效价,对A、B、C、D、E、F、G等6种稳定剂配方进行系统的优化组合筛选,6种稳定剂配方分别含有蔗糖、乳糖、人血白蛋白、甘氨酸、精氨酸、明胶、尿素、甘露醇、右旋糖苷,其中A为现行疫苗生产配方。运用单因素五元设计法,筛选出最优稳定剂组合。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D组配方对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的M-ABT结果 13.95,37℃放置4周M-ABT结果 13.05;NIH效价1.94,37℃放置4周NIH效价1.56。结论 D组配方对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马超陆俭孙燕陈军刘鹏李守丽于滢张轶
关键词:稳定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