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有机硅
  • 5篇天然胶
  • 5篇天然胶乳
  • 5篇胶乳
  • 5篇改性
  • 4篇有机硅氧烷
  • 4篇接枝
  • 4篇接枝改性
  • 4篇硅氧烷
  • 3篇乳液
  • 3篇乳液聚合
  • 2篇改性天然胶乳
  • 1篇有机硅改性
  • 1篇偶联剂
  • 1篇物理机械
  • 1篇物理机械性能
  • 1篇机械性能
  • 1篇硅改性

机构

  • 5篇华南热带农业...

作者

  • 5篇孙燕
  • 5篇谭海生
  • 4篇何映平
  • 1篇颜国新
  • 1篇王小平

传媒

  • 2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弹性体
  • 1篇中国热带作物...
  • 1篇中国热带作物...

年份

  • 2篇2005
  • 3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有机硅氧烷接枝改性天然胶乳的性能被引量:4
2005年
研究有机硅氧烷接枝改性天然胶乳及其胶膜的性能。结果表明:接枝改性胶乳的机械稳定性、粘度均高于未改性胶乳的,与未改性胶乳生胶膜及硫化胶乳胶膜相比,接枝改性胶乳生胶膜及其硫化胶乳胶膜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耐溶剂性能、耐水性能。TG,DTG和DSC分析表明:与普通天然橡胶相比,有机硅氧烷接枝改性天然橡胶的热稳定性能明显提高。DMA分析测试表明:接枝改性胶乳的有机硅与天然橡胶具有一定的相容性;有机硅改性天然胶乳硫化胶膜的贮能模量E'比天然胶乳硫化胶膜的小,表明改性后的回弹性降低。
何映平谭海生孙燕
关键词:天然胶乳接枝改性有机硅氧烷
有机硅氧烷改性天然胶乳的研究——Ⅰ.有机硅氧烷接枝改性天然胶乳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采用接枝共聚制备有机硅氧烷接枝改性天然胶乳,着重考察偶联剂种类和用量、引发剂用量、胶乳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有机硅氧烷种类及用量等对有机硅在接枝共聚反应中的转化率和接枝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探索有机硅氧烷改性...
何映平孙燕谭海生
关键词:天然胶乳接枝改性乳液聚合有机硅氧烷
文献传递
偶联剂对有机硅改性天然胶乳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4年
采用接枝共聚改性的方法制备有机硅改性天然胶乳,考察偶联剂、有机硅单体对有机硅改性天然胶乳的胶体性能、胶膜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有机硅VD4比用有机硅D4改性胶乳的性能要好,用A 171作偶联剂制得的改性胶乳胶膜的物理机械性能最好。
孙燕谭海生王小平颜国新
关键词:有机硅改性天然胶乳偶联剂物理机械性能
有机硅氧烷接枝改性天然胶乳的制备及结构表征被引量:5
2005年
采用接枝共聚制备有机硅氧烷接枝改性天然胶乳,着重考察偶联剂种类和用量、引发剂用量、胶乳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有机硅氧烷种类及用量等对有机硅在接枝共聚反应中的转化率和接枝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探索有机硅氧烷改性天然胶乳的适宜工艺条件。结果表明:VD4接枝改性天然胶乳的转化率和接枝率均比D4的要高;与其他偶联剂相比,A-171的接枝率也较高;随着有机硅单体用量的增加、反应时间延长、反应温度升高,有机硅单体的转化率和接枝率都升高。有机硅氧烷改性天然胶乳的适宜工艺条件:胶乳浓度为50%,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4h,偶联剂A-171用量为1.2%(占橡胶的质量百分率,下同),有机硅用量为15%,引发剂用量为1.0%。IR分析结果表明:有机硅氧烷与天然橡胶分子链存在接枝共聚。
何映平孙燕谭海生
关键词:天然胶乳接枝改性乳液聚合有机硅氧烷
有机硅氧烷改性天然胶乳的研究Ⅰ.有机硅氧烷接枝改性天然胶乳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本文采用接枝共聚制备有机硅氧烷接枝改性天然胶乳,着重考察偶联剂种类和用量、引发剂用量、胶乳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有机硅氧烷种类及用量等对有机硅在接枝共聚反应中的转化率和接枝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探索有机硅氧烷...
何映平孙燕谭海生
关键词:天然胶乳接枝改性乳液聚合有机硅氧烷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