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维凡

作品数:34 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小鼠
  • 8篇阿尔茨海默病
  • 6篇没食子
  • 6篇没食子儿茶素...
  • 6篇没食子酸
  • 6篇儿茶
  • 6篇儿茶素
  • 6篇表没食子儿茶...
  • 6篇表没食子儿茶...
  • 5篇乳腺
  • 5篇细胞
  • 4篇蛋白
  • 4篇学习记忆
  • 4篇乳腺癌
  • 4篇半乳糖
  • 4篇D-半乳糖
  • 4篇EGCG
  • 3篇电压依赖性
  • 3篇电压依赖性钾...
  • 3篇癫痫

机构

  • 34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四平市中心医...
  • 1篇沈阳市第四人...

作者

  • 34篇姚维凡
  • 26篇魏敏杰
  • 22篇赵海山
  • 13篇赵琳
  • 10篇何苗
  • 8篇金万宝
  • 7篇孙明立
  • 5篇于兆进
  • 4篇杜娃
  • 4篇陈福军
  • 3篇蔡际群
  • 3篇贺素荣
  • 3篇刘明妍
  • 3篇郭凤
  • 3篇狄安稞
  • 3篇白雪峰
  • 3篇任婕
  • 3篇王爽
  • 2篇陈磊
  • 2篇那存乌力吉

传媒

  • 7篇沈阳药科大学...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解剖科学进展
  • 2篇两岸三地药理...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肿瘤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药材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8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缬沙坦对博来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
2013年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博来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缬沙坦低剂量组、缬沙坦高剂量组。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制备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当日灌胃缬沙坦,第7天、第14天、第28天分别处死大鼠。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碱水解法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p)浓度评价大鼠肺纤维化程度,化学比色法检测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2、E-钙黏附素(E-cadherin)及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缬沙坦2个剂量组大鼠肺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肺组织Hyp含量显著减少,SOD活力明显增加,MDA水平明显减少,TGF-β1、Smad2、vimentin蛋白表达显著减少,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且有剂量依赖性。结论缬沙坦可减轻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其纠正氧化/抗氧化失衡,调节TGF-β1、Smad2、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有关。
赵海山姚维凡魏敏杰
关键词:肺纤维化博来霉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17和hs-CRP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3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T2DM和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所患疾病分为A组(单纯T2DM患者39例),B组(单纯稳定期COPD患者42例),C组(COPD稳定期合并T2DM患者37例),D组(COPD急性期合并T2DM患者31例),并选择该院同期体检人员40名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17和hs-CRP水平,并进行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检测。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ˉ±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D组血清hs-CRP、IL-17水平[分别为(11.65±4.28)mg/L和(192.57±42.17)ng/L]较C组[分别为(8.16±2.78)mg/L和(164.27±39.81)ng/L]明显升高(均P<0.05);C组hs-CRP、IL-17水平显著高于B组[分别为(5.01±2.02)mg/L和(120.35±38.4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C组及D组Pa O2水平低于对照组,Pa C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和D组肺功能水平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合并T2DM肺功能各项指标更差,hs-CRP、IL-17水平更高,在疾病的进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相关性。
陈平张天彪王彪姚维凡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17
应用膏状固体酒精灼烧法建立一种新的大鼠烧伤模型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应用膏状固体酒精灼烧法建立一种新的深度及面积均可控的大鼠烧伤模型。方法Wistar清洁级健康大白鼠30只,于造模前一日以8%Na2S酒精溶液脱毛。造模时,将膏状固体酒精均匀涂抹于预烧伤区,涂抹面积与预烧伤面积一致,立即点燃并计时,烧伤时间分别为5、15、30、45、60秒。造模24小时后取烧伤皮肤组织做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烧伤深度与烧伤时间呈正相关,浅二度烧伤、深二度烧伤、三度烧伤所需烧伤时间分别为15、30、45秒。烧伤皮肤与正常皮肤分界清晰,烧伤面积与涂抹膏状固体酒精的面积基本一致。结论在本模型中烧伤深度及烧伤面积均可得到很好的控制,通过简单的调整即可获得不同级别的烧伤模型。
鞠学鹏孙明立赵海山姚维凡魏敏杰
关键词:烧伤
ALDH1A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ALDH1A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4年至2008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病房行根治性手术的158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ALDH1A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ALDH1A1主要表达于细胞浆。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ALDH1A1表达阳性率为56.3%。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ALDH1A1的表达与年龄、绝经状态、肿瘤大小、临床分期、临床分级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09)。ALDH1A1阳性表达患者无病生存时间(DFS)和总生存时间(OS)均短于ALDH1A1阳性表达患者,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22和P=0.011)。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ALDH1A1是影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25和P=0.014),但不是独立危险因素(P=0.892和P=0.489)。结论 ALDH1A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是影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孙明立赵海山肖庆环于兆进姚维凡唐宏涛关舒金锋魏敏杰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干细胞预后
ER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于乳腺癌细胞BCRP表达的影响
目的:采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脱氧胞苷酸和17-β-雌二醇联合处理ERα阴性乳腺癌细胞,观察雌激素受体α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对雌激素调控乳腺癌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与化学治疗耐药...
王麟魏敏杰赵琳任婕宋依凝付秀权姚维凡金万宝
文献传递
阿奇霉素软胶囊在健康志愿者的药代动力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阿奇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用于研究阿奇霉素软胶囊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18例健康男性志愿者单剂量口服阿奇霉素软胶囊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500mg后,用建立的方法测定阿奇霉素的血药浓度,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求算药代动力学参数,以双单侧t检验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676.6±283.1),(663.4±298.3)ng·mL-1;tmax分别为(1.9±0.5),(2.0±0.6)h;t1/2分别为(50.4±14.3),(49.1±14.5)h;AUC0-144分别为(5025.1±881.9),(4857.5±946.8)ng·h·mL-1;AUC0-∞分别为(5827.3±898.0),(5638.9±998.5)ng·h·mL-1。相对生物利用度为F0-144=(105.8±22.8)%。结论2制剂为生物等效制剂。
吴慧哲魏敏杰赵海山姚维凡王爽刘明妍
关键词:阿奇霉素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药代动力学相对生物利用度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二硝基氟苯诱导的接触性皮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2008年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二硝基氟苯诱导的接触性皮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二硝基氟苯诱导建立小鼠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激发后48小时,肌肉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给药期间,隔日1次对激发部位进行评分,末次给药后24小时,取激发部位皮肤进行病理学观察,取外周血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2,IL-4andIFN-γ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结果治疗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卡介菌多糖-核酸可剂量依赖性缓解二硝基氟苯诱导的小鼠接触性皮炎的症状,减少激发部位皮肤中炎症细胞的数目。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卡介菌多糖-核酸可剂量依赖性减少外周血中IL-4水平,增加IL-2和IFN-γ水平,增加外周血中CD4+T细胞百分比及CD4+T细胞与CD8+T细胞百分比的比值。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接触性皮炎的药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它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失调有关。
孙明立魏敏杰金万宝杜娃王爽赵琳赵海山姚维凡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
哮喘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电压依赖性钾通道的活性变化
目的探讨哮喘模型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电压依赖性钾通道(Voltage-dependent potassium channel,K)活性的变化及其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卵...
贺素荣狄安稞白雪峰姚维凡魏敏杰
关键词:哮喘肺泡巨噬细胞电压依赖性钾通道
文献传递
N-乙酰半胱氨酸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2015年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治疗(NAC组)、单纯脊髓损伤组(SCI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20只。采用Allen法损伤大鼠T9脊髓节段,制备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15 min,NAC组腹腔注射NAC 150 mg/kg,每日1次,共7次;SCI组和Sham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术后1 d、3 d、7d、14d随机抽取各组动物5只,进行后肢功能BBB评分、ELISA检测脊髓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和IL-18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中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SCI组术后各时间点BBB评分均显著降低,脊髓组织中炎症因子IL-18和IL-1β水平均显著升高,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0.05)。与SCI组比较,NAC组术后3d、7d、14d BBB评分均显著升高,脊髓组织中IL-18和IL-1β水平显著降低,Caspase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0.05)。结论 NAC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可能与抑制Caspase1表达降低炎症因子IL-1β和IL-18水平相关。
孙明立于兆进赵海山姚维凡魏敏杰
关键词:脊髓损伤N-乙酰半胱氨酸IL-18IL-1Β
哮喘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电压依赖性钾通道的活性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哮喘模型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电压依赖性钾通道(Kv)活性的变化及其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卵蛋白(OVA)致敏并激发大鼠建立哮喘模型,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培养AM。利用全细胞电压钳模式记录AM细胞膜上的Kv电流,观察比较哮喘模型组和对照组Kv通道活性的变化。结果病理学检测发现哮喘模型组(n=7)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加,BALF细胞总数显著增高,与对照组(n=7)比较差异显著(P<0.01),但AM百分比无明显差异;应用Kv通道特异性阻断剂4-氨基吡啶(4-AP)后电流幅度明显降低,证实检测到的AM细胞膜上的电流为Kv电流;哮喘大鼠AM细胞Kv电流幅度[(243.56±133.56)pA,n=10]较对照组[(656.23±162.34)pA,n=11]明显降低(P<0.01)。结论哮喘大鼠AM细胞Kv通道活性降低,可能导致AM兴奋性增高,易被激活分泌各种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从而参与哮喘炎症的形成。
贺素荣狄安稞白雪峰姚维凡魏敏杰
关键词:哮喘肺泡巨噬细胞电压依赖性钾通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