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利 作品数:6 被引量:23 H指数:3 供职机构: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 广西贵港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组织芯片检测前列腺癌中TMPRSS2-ERG和P504s的表达及意义 2012年 目的采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ERG融合基因(TMPRSS2.ERG)、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P504s)在不同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制作63例前列腺疾病组织芯片,其中前列腺癌(PCa)30例、前列腺增生(BPH)23例、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肿瘤(HGPIN)10例,分别用免疫组化S-P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P504s蛋白和TMPRSS2.ERG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P504s、TMPRSS2.ERG在PCa中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7%、70%,而BPH对照组中不表达或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MPRSS2.ERG融合基因在PCa中稳定高表达,不受血清PSA大小、Gleason评分高低及TNM分期的影响(P〉0.05),TMPRSS2-ERG和P504s的阳性符合率随P504s信号增强而增强,最高达83.3%(15/18),阴性符合率为75%(3/4)。在BPH和PCa的检测中,TMPRSs2-ERG融合基因阳性表达的特异性为100%(23/23),敏感性为70%(21/30),而TMPRSS2-ERG与P504s联合检测的总体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100%。结论在PCa诊断中TMPRSS2.ERG融合基因可作为独立检测因子,联合检测TMPRSS2-ERG和P504s可以在基因和蛋白两个层面对PCa做出更加稳定可靠的早期诊断。组织芯片技术使免疫组化和FISH成为高效准确的检测手段,其在病理研究和疾病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孙文国 艾衍凯 蒋雷鸣 莫文发 杨伟娇 夏利关键词:组织芯片 前列腺肿瘤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及顶层设计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总结近年来开展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移植的疗效及顶层设计与实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接受DCD肾移植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DCD肾移植术。其中17例患者术后第5~7天肾功能恢复正常(73.91%);4例患者术后第8~10天肾功能恢复正常(17.39%);2例患者肾功能延迟恢复(8.69%),其中1例规律血透2周后肾功能恢复正常,另1例(最近1例)血透2月后肌酐维持在190μmmol/L并出院。在DCD肾移植后的随访过程中,随访时间为3个月~2年,1例患者术后第5个月死于重症肺部感染。结论:DCD供肾肾移植效果好,是我国尚无脑死亡法条件下,有效解决肾移植面临肾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良好的顶层设计及组织实施是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 孙文国 蒋雷鸣 夏利 覃展偶 曾宪华 唐荣金 石海林 向雪宝关键词:肾移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及顶层设计的初步经验 2014年 目的总结近年来开展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移植的疗效及顶层设计与实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接受DCD肾移植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DCD肾移植术。其中17例患者术后第5-7天肾功能恢复正常;4例患者术后第8-10天肾功能恢复正常;2例患者肾功能延迟恢复,其中1例规律血液透析2周后肾功能恢复正常,另1例(最近1例)血液透析2个月后肌酐维持在190μmol/L并出院。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2年,1例患者术后第5个月死于重症肺部感染。结论 DCD供肾肾移植效果好,是我国尚无脑死亡法的条件下,有效解决肾移植面临的肾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良好的顶层设计及组织实施是DCD肾移植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 孙文国 蒋雷鸣 夏利 覃展偶 曾宪华 唐荣金 石海林 向雪宝关键词:肾移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优化单纯疱疹病毒DNA疫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2年 单纯疱疹病毒(HSV)是生殖器疱疹(GH)的主要病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HSV感染机体后可长期潜伏在骶神经节中,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因而无法彻底清除。在一定条件如应激、疲劳、免疫力低下等情况下, 夏利 程培华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 生殖器疱疹 亚临床型生殖器疱疹脱排病毒及药物干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亚临床型生殖器疱疹患者不同状态下无症状排毒情况及与药物干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亚临床型生殖器疱疹患者580例,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检测亚临床型生殖器疱疹患者体内血清抗体(HSV-IIgG、IgM及HSV-II IgG、IgM)的分泌情况,分析比较患者不同病程、不同复发频率和有无抗体产生等多种状态下及药物干预后HSV病毒脱排情况。结果:入选的580例患者中,排毒阳性299例(51.6%),DNA质粒数为81-9.9×103copies/ml,平均3.8×103copies/ml。病程超过3年的患者与小于3年的患者比较,排毒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71,P<0.01)。频发患者(每年复发频率大于6次)与少发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1.4140,P<0.01)。血清抗体阳性组HSV脱排病毒阳性率明显低于血清抗体阴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37.8977,P<0.01)。对299例排毒阳性患者进行药物干预,盐酸伐昔洛韦片(A组)、阿昔洛韦咀嚼片(B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停药后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临床型生殖器疱疹患者HSV病毒脱排率高达51.6%,病程越长者、复发频率越少者、血清中存在相关抗体者,其排毒检测阳性率越低,此时患者的传染性越小,且排毒阳性患者用药干预后能明显抑制HSV脱排。 夏利 刘升学 蒙坚 程培华 陈德华 黄熙 刘群英 罗婧莹 孙文国生殖器疱疹无症状排毒与血清抗体及药物干预的研究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生殖器疱疹患者无症状排毒与血清抗体及药物干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生殖器疱疹患者650例,分别用荧光PCR和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排毒率、质粒数和不同病程、不同复发频率的生殖器疱疹患者元症状排毒阳性情况及血清抗体(IgG和IgM)的分泌情况,药物干预后的排毒情况和复发评价。结果人选的650例患者中,排毒阳性354例(54.5%),DNA质粒数为63—9400拷贝/ml,平均3100拷贝/ml。病程超过3年与小于3年的患者比较,排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1,P〈0.05)。频发(每年复发频率〉6次)与少发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9.46,P〈0.01)。排毒阳性与阴性患者HSV—I和ⅡIgG双阳性率、HSV—IIgG单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SV—11IgM单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排毒阳性患者进行药物干预,伐昔洛韦组、阿昔洛韦组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的排毒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药后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o.05)。药物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复发次数,而药物干预组间没有差异(P〉0.05)。结论生殖器疱疹患者无症状排毒率高达54.5%,血清学检测提示,部分生殖器疱疹患者存在HSV—I及HSV—II混合感染。患者病程越长阳性检测率越低,排毒阳性患者用药干预后能明显降低患者复发,抑制患者排毒。 夏利 蒙坚 陈德华 程培华 黄熙 罗婧莹 刘群英 杨凤元 严文杰 陶赞英 孙文国关键词:疱疹 生殖器 血清 抗体 药用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