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静
- 作品数:35 被引量:139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军事更多>>
- 探讨对静脉留置针患儿的家属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
- 2021年
- 通过调查健康教育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探讨家长喜爱的健康教育形式,准确掌握健康教育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方法:采用实验性研究方法,将于2019年1月-2010年1月在武汉某三甲医院儿科住院患儿(1-3岁)共80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0人,对照组40人。对照组40例,采取输液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在常规输液护理的基础上对患儿家属实施研究者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形式。通过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出现的并发症及患儿家属对留置针接受度,从而得出结论。结果:实验组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家属对留置针接受程度较对照组大。在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网络平台、宣传册、卫生标语等健康教育形式中,患儿家属较喜欢一对一指导及讲座健康教育方式。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效果。
- 周静
- 关键词:健康教育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
- 多功能子宫清洁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子宫清洁器,包括软质的清洁导管,清洁导管靠近顶端的管壁上,沿周向固定设置有可注水膨胀的膨胀囊;膨胀囊呈碗状,注水膨胀后与阴道穹窿形状相配合;膨胀囊顶部边缘沿周向开设有多个出液孔;在膨胀囊与阴道口...
- 王培红王晓丽程湘玮罗丽波周静曾娅陈倩洪菲范二林
- 文献传递
- 胰腺癌肿瘤干细胞样侧群细胞的分离鉴定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分离鉴定胰腺癌中的侧群(SP)细胞亚群。方法应用Hoechst33342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5个胰腺癌细胞系及3个原代培养的临床胰腺癌标本中sP细胞的含量。以PANC-1为例,通过平板克隆形成试验和NOD-SCID小鼠异种移植成瘤实验比较sP细胞与non-SP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及成瘤能力,通过对体外培养的SP细胞和SP细胞衍生肿瘤的Hoechst33342复染SP再分析判断其是否具有分化潜能。结果除了BXPC-3,其他胰腺癌细胞系及原代培养标本都存在Verapamil敏感的SP细胞。SP细胞与non—SP细胞比较具有较高的克隆形成能力[(43.67±3.10)%比(8.33±1.63)%,P〈0.01],并且能够分化产生non—SP细胞并维持自身SP细胞的比例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SP细胞的成瘤能力是non-SP细胞的100倍以上。而且SP细胞在体内亦可发生不对称分裂生成SP细胞和non—SP细胞。
- 周静周峰刘涛吴河水熊炯圻赵刚陶京杨明周蒙滔王春友
- 关键词:胰腺癌肿瘤干细胞
- 莫西沙星与环丙沙星+甲硝唑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感染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对重症胰腺炎患者感染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开放试验。临床确诊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每日应用莫西沙星400mg,对照组每日应用环丙沙星400mg+甲硝唑1.25g,疗程均为7~14d,记录两组患者生命体征、APACHⅡ评分、血常规、肝肾功能以及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统计患者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均有2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各有26、25例可进行疗效评价,各组有24例可进行安全性评价。腹腔感染发生率实验组为14.3%,对照组为17.9%;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为15.3%,对照组为20%。结论在急性胰腺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治疗中,单用莫西沙星可达到环丙沙星+甲硝唑联用同样的效果。
- 刘涛周静禹峰吴河水熊炯炘周峰王春友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莫西沙星
- 一种防宫颈粘连的一体式管腔球囊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宫颈粘连的一体式管腔球囊,包括气囊和硬质中空导管,气囊的上端为球形部分,下端为圆柱形部分,气囊纵向分割为独立封闭的左气囊和右气囊,左气囊和右气囊的下端各有一个充气孔,导管纵向设于左气囊和右气囊之间,...
- 王培红王晓丽程湘玮罗丽波周静曾娅陈倩洪菲彭轩峦
- 文献传递
- 胰腺癌诊断评估与综合治疗抉择体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 王春友赵刚吴河水熊炯炘陶京周峰刘涛杨明杨智勇殷涛勾善淼周静彭涛崔静郭尧
- 胰腺癌诊断和治疗是当今临床医学的难点之一,由于病变的隐匿性及周围解剖关系的复杂性,使得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肿瘤已属进展期,临床外科医师往往对病变程度尤其是血管浸润的情况未能作出准确判断与评估。对于胰腺癌这种特殊类型的恶性肿...
- 关键词:
- 关键词:胰腺癌肿瘤诊断
- 脾脏在小鼠同种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 2008年
- 目的观察脾切除在小鼠同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双袖套法建立小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即建模保留脾脏组、建模3d后切除脾脏与建模同时切除脾脏组,各组于移植术后14d处死,ELESA法测定血清IgM水平;肝功能检测采用速率法;流式细胞仪检测CD4与CD8T细胞亚群;并同时行肝脏及脾脏的病理形态观察。结果建模保留脾脏组、建模3d后切除脾脏与建模同时切除脾脏组血清IgM水平分别为3.0181±0.4627、3.0936±0.4559、3.1953±0.4449,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水平分别为108.6875±20.3657、83.0000±22.7799、76.8000±19.5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水平分别为:105.3750±29.0583、93.0000±22.7799、93.2000±33.422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T细胞分别为:1.9162±0.2778、1.5654±0.4750、1.4616±0.2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肝脏间质及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依次减弱,供肝灶状坏死程度逐渐减轻,在保留脾脏组中建模后第14天脾脏边缘区及淋巴鞘较建模同时切除的脾脏增宽。结论在小鼠同种异体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细胞免疫起主要作用,脾切除可部分抑制同种异体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保护供体肝脏。
- 万赤丹黄韬勾善淼周静刘涛王春友
- 关键词:肝移植脾切除急性排斥反应
- 莫昔沙星与头孢甲肟+甲硝唑治疗胰腺疾病合并腹腔感染的随机对照研究
- 2007年
- 目的评价莫昔沙星对胰腺疾病合并腹腔感染病人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及开放试验将临床确诊为胰腺疾病合并腹腔感染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日应用莫昔沙星400mg;对照实验组每日应用头孢甲肟4g+甲硝唑1.25g,疗程均为7~14d。记录两组病人APACHⅡ评分、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并统计分析其疗效。结果两组各有24例可进行疗效与安全性评价。APACHⅡ评分≤12病人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71.4%和75%,无显著性差异;APACHⅡ评分>12病人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40%和58.3%,有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莫昔沙星组为16.7%,头孢甲肟+甲硝唑组为20.8%。结论对于胰腺疾病合并腹腔感染病人的抗生素治疗,当APACHII评分≤12时,可选择莫昔沙星作为经验用药。
- 万赤丹刘涛周静王春友
- 关键词:胰腺疾病喹诺酮类头孢甲肟
- Theta爆发式磁刺激联合镜像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间断性Theta爆发式磁刺激(iTBS)联合镜像治疗(MT)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恢复期患者46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1例、iTBS组12例、MT组11例、联合组1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iTBS、MT和iTBS联合MT治疗。所有治疗均为1次/d,5 d/周,共10次。分别于治疗前(T_(0))、治疗结束后当天(T_(1))、治疗结束后1个月(T_(2))、3个月(T_(3)),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UL-FMA)、Brunnstrom分期(B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组内比较,4组的UL-FMA(近端)、上肢BS、NIHSS和MBI评分在治疗后各时间点较治疗前改善(P<0.05);联合组从T_(1)开始UL-FMA(远端)评分和手部B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而其他3组从T_(2)开始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发现,联合组的UL-FMA(近端)(T_(3))、上肢和手部BS分期(T_(3))、MBI(T_(2))高于对照组(P<0.05),上肢BS分期(T_(3))高于MT组(P<0.05);iTBS组的上肢BS分期(T_(3))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TBS联合MT治疗较能更好地促进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周静刘雅丽
- 关键词:脑卒中
- 公立医院"互联网+医疗"服务探讨被引量:17
- 2021年
- 随着近年互联网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软硬件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激励的双重发展红利下,"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迅猛。作者分析了公立医院"互联网+医疗"服务现况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公立医院如何结合"十四五"发展契机,通过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分级诊疗和新技术运用4个方面来实现"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优化。
- 周静熊峰方鹏骞
- 关键词: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