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结石
  • 1篇胆胰
  • 1篇胆总管
  • 1篇胆总管结石
  • 1篇胆总管探查
  • 1篇胆总管探查术
  • 1篇导管
  • 1篇导管内
  • 1篇导尿
  • 1篇导尿管
  • 1篇堵管
  • 1篇引流
  • 1篇肢体
  • 1篇肢体活动
  • 1篇置管
  • 1篇三腔
  • 1篇三腔导尿管
  • 1篇术前
  • 1篇术前清洁灌肠

机构

  • 4篇赣南医学院第...

作者

  • 4篇周若霞
  • 3篇伊秀英
  • 2篇尹玲
  • 1篇钟美兴
  • 1篇伍国华
  • 1篇邓作梅
  • 1篇谢元康
  • 1篇何晓
  • 1篇应勇
  • 1篇陈辉
  • 1篇叶兰凤
  • 1篇张文红
  • 1篇谢雨林
  • 1篇张坚红

传媒

  • 2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现代医院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三腔导尿管在老年大肠癌术前清洁灌肠中的应用研究
伊秀英张文红伍国华钟美兴叶兰凤邓作梅周若霞陈辉
1、任务来源:2009年赣州市科技局课题。2、技术原理与性能指标:该项目主要应用于外科临床护理领域。结直肠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以41-65岁发病率高,近20年来尤其在大城市,发病率明显上升。结直肠癌的治疗原则是以手...
关键词:
关键词:大肠癌临床护理方法三腔导尿管
留置针置管侧肢体活动力度与导管回血堵管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患者留置针置管侧肢体常见活动与导管回血堵管关系。方法:选择我科使用留置针输液、凝血功能正常、有能力完成规定动作的住院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回顾分析使用留置针输液、凝血功能正常患者60例为对照组,两组统一使用某品牌留置针。观察组患者当日输液结束导管封管后,按要求完成4组动作,即提水、拧毛巾、使用握力器、放置留置针侧上肢支撑起床,完成每组动作后观察留置针导管回血情况。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即嘱患者置管侧肢体制动,不做体力活动,防止肢体活动用力引起导管内回血。结果:观察组完成上述4个动作后导管回血0例,留置针放置未满3天发生堵管7例;对照组留置针放置未满3天发生堵管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针导管回血堵管与患者日常活动没有明显关系,放置留置针导管患者输液期间日常活动可以自行完成,不需要由家属和医护人员替代。
伊秀英尹玲郭丽华周若霞
关键词:肢体活动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并双J管内引流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并双J管内引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间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LCBDE治疗,对照组采用胆总管内留置T管引流,观察组采用双J管内引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结石残留率,术后1周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变化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结石残留率比较(对照组12.50%,观察组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ALT、AST、TBIL、DBI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T管引流,LCBDE并双J管内引流一期缝合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住院天数短,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李赞滨张坚红谢雨林谢元康周若霞何晓应勇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双J管
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在肝胆胰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在肝胆胰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合理选择血管通路装置、减少输液治疗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住院的90例患有肝胆胰疾病、静脉治疗时间>7 d、血管条件不佳的患者作为置管选择对象,随机分为3组,各30例:一组置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二组置PICC导管,三组置留置针;观察3组置管患者静脉炎、手臂疼痛、堵管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和血栓、静脉治疗费用消耗等情况。结果: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组静脉炎、手臂疼痛、堵管发生率低于留置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ICC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静脉治疗费用消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肝胆胰疾病患者使用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进行静脉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有PICC导管的大部分功能,静脉治疗消耗费用明显降低,故优于PICC和留置针。
伊秋香伊秀英周若霞尹玲郭丽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