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华
- 作品数:206 被引量:1,430H指数:2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肺结核初治中的类赫反应CT影像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肺结核初治中类赫反应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临床证实的肺结核初治中出现类赫反应患者的CT资料,治疗前后均经CT平扫、薄层及高分辨CT扫描,17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全部患者按发病部位共57处统计例数,表现为肺内病变进展(原发病变范围扩大或新发片状影、胸膜下球形影)28例,胸膜病变(胸腔积液、胸膜结核球)10例,心包增厚1例,淋巴结肿大15例,胸腺反应3例。发生时间为20d至3.5个月,最短出现时间为20d;继续原方案治疗1.0~3.0个月病变好转或消失,其中3.0个月内消失37例(84%)。结论类赫反应具有一定CT影像特征。
- 吕岩周新华谢汝明徐金萍
- 关键词:结核类赫反应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结核病易感性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 2003年
- 段鸿飞马玙周新华
- 关键词:结核病易感性基因遗传学
- 成人原发综合征的CT表现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成人原发综合征的CT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经临床确诊的原发综合征患者的CT资料。结果 39例患者均表现为肺内浸润病变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肺内原发病灶位于右肺25例(64.1%),左肺14例(35.9%)。表现为小叶实变或斑片、结节影28例(71.8%),扇形肺叶或肺段实变者11例(28.2%)026例(66.7%)合并其它肺叶支气管播散病灶。96.3%的患者表现多组淋巴结肿大,2R、4R和7区多见。30例增强扫描示,肿大淋巴结有三种强化方式,均匀强化10例(33.3%)、环行强化20例(66.7%)和多灶性分隔样强化18例,43.3%的患者有两种以上强化方式;14例(35.9%)可见区域淋巴结粘连成团,增强后粘连的淋巴结可有不同强化方式。结论 肺内炎症浸润合并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是原发综合征基本特征。支气管播散病灶及淋巴结强化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
- 吕平欣周新华谢汝明杨钧
- 关键词:成人原发综合征CT检查纵隔淋巴结肿大
-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影像表现
- 2004年
-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也称非典型分枝杆菌,是一组可侵犯颈淋巴结、皮肤、软组织和肺的细菌。目前,由分枝杆菌属引起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正在增加。NTM代表了分枝杆菌感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影像学上有多种表现,临床表现又无特异性,因此诊断常有困难,
- 贺伟潘纪戍周新华
- 关键词: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影像表现非典型分枝杆菌分枝杆菌感染颈淋巴结
- 影像学表现酷似肺脓肿的肺癌患者CT特征及病理对照
- 目的 探讨表现酷似肺脓肿的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特征,以提高对其的认识及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影像表现酷似肺脓肿的肺癌患者,另随机选取22例肺脓肿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有详细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资...
- 周震吕岩谢汝明周新华贺伟徐金萍
- 肺结核球^18F-脱氧葡萄糖符合线路断层的显像特点观察
- 2010年
- 目的了解肺结核球的^18F-脱氧葡萄糖(^81F—FDG)符合线路断层的显像特点,以期为肺内孤立结节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明确诊断的27例患者共29个肺内结核球病灶的^18F-FDG三探头符合线路断层显像的特点。采用目测分级法分析病灶的葡萄糖摄取程度,并将肺结核球病灶^18F—FDG摄取程度分为3组(0级、1-2级、3~4级),观察其与病灶密度的关系。结果共记录29个病灶。三维图像目测分级:0级10个,与其相对应的断面图像呈局限放射性缺损者7个,无异常放射性改变者3个:1-2级11个,3级5个,4级3个。设0~2级为阴性诊断标准,假阳性率为8/29。结核球目测分级随病灶内软组织密度增加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为13.29~18.02,均P〈0.01)。结论肺结核球^18F-FDG摄取程度随病灶内软组织比例的增加而升高。大部分结核球为低葡萄糖代谢,其中局部放射性缺损有特异性,结合CT图像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与肺内恶性病变鉴别。
- 吕平欣周新华骆宝建周震赵泽钢王庆枫
- 关键词:结核瘤氟脱氧葡萄糖F18发射型计算机
- 气腔密度影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价值及其病理基础被引量:16
- 2005年
- 目的:探讨气腔密度影诊断周围型小肺癌(SPLC)的价值及其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SPLC及40例良性结节的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和空洞的CT表现。结果:在SPLC中空泡征及细支气管充气征的出现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且均在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中的出现率最高。空洞罕见于SPLC。SPLC的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多位于SPN的中外2/3部,而良性结节均位于内中2/3部。横断薄层扫描和多平面重建判别SPLC中的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无显著差异。结论:空泡征及细支气管充气征的位置对周围型小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王晓华马大庆周新华
- 关键词:空泡征周围型小肺癌
- 实变型肺癌与结核性肺实变CT影像对照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实变型肺癌与肺结核实变的CT影像的差异,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5年8月50例肺叶肺段实变表现的肺癌与同期50例肺结核实变的CT影像资料。分别对两组实变的分布、密度、空洞、支气管充气征、磨玻璃征、血管造影征、叶裂膨出征以及其他肺野不同特点的播散病变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影像包括,多发肺叶肺段实变(肺癌22例,结核9例)、单发下叶肺实变(肺癌17例,结核10例),均匀肺实变(肺癌36例,结核17例)、实变伴液化(肺癌4例,结核33例)、空洞或囊腔(肺癌10例,结核28例),实变内充气支气管管腔狭窄(肺癌18例,结核7例)、管腔扩张(肺癌4例,结核15例),实变周围边界清楚的磨玻璃征(肺癌7例,结核0)。结论实变的密度、好发部位、病变多叶多段分布、是否易于形成液化空洞、环绕于实变周围分界清楚的磨玻璃征及多种性质弗存的气道播散病变影像等对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但仍需综合各种征象及临床资料进行诊断。
- 吕平欣周新华谢汝明段鸿飞贺伟
- 关键词:X线计算机
- 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8
- 2007年
- 目的探讨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9年来我院经手术或/和病理证实的42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CT资料,并与12例手术所见作比较。结果结节状或肿块状胸膜增厚(97.6%)是胸膜间皮瘤最常见的CT表现,有诊断性的表现为胸膜增厚>1cm(59.5%),环状胸膜增厚(41.5%),病变累及纵隔胸膜(92.9%)或叶间裂(69.0%),病变侵犯周围胸壁或/和肋骨、纵隔、心包、膈肌等邻近组织或器官(65.9%),1例呈胸内巨大肿块,42.9%病例可见纵隔或/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在CT和手术所见的比较中,CT准确检出了13处(65%)对周围组织或器官的侵犯,漏诊7处(35%)。结论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分期上有重要价值,是治疗前的标准诊断方法。
- 贺伟潘纪戍周新华谢汝明
- 关键词:胸膜间皮瘤
- 31例不典型影像表现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的误诊分析
- 目的分析非典型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的CT表现,并探讨其CT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不典型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31例,所有病倒均得到证实,CT扫描包括常规层厚和薄层扫描或HRCT扫描,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不典型CT表现有...
- 李芳贺伟吕岩周新华吕平欣侯代伦李成海周震王珏
- 关键词:非结核分支杆菌影像表现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