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华 作品数:7 被引量:48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更多>>
我国自然保护类国际公约谈判挑战与对策 2013年 分析了我国当前面临的国内外基本形势,公约谈判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生态环境恶化、西方围堵中国趋势加强、各公约协同性增加、非政府组织作用强化等;指出中国现阶段仍需要一定的发展空间,并要通过加强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如何深入有效地开展自然保护类公约的谈判、维护国家权益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对外要继续坚持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加强相关国际谈判的立场协调,加强国际合作、适度对外结盟,适度利用规则、保障自身利益等;对内要尽快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健全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部门协作,正确引导民众对生态保护的关注,利用民间力量支持保护等。 周志华关键词:自然保护 公约 谈判 野生动植物贸易活动的特点及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3 2005年 不受控制的贸易可能导致野生动植物面临生存危机。探讨野生动植物贸易活动的特点和影响因子有利于提高野生动植物贸易的管理水平。本文从生物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等角度综合分析了除木材与海洋渔业以外的野生动植物贸易活动的特点。与一般贸易相比,这些野生动植物贸易活动具有传统性、地域性、流动的方向性、季节性、分散性、替代效应、反馈效应和补充性等特征。影响某一野生动植物物种进入野生动植物贸易活动的生物因子包括种群大小、易获得性、个体大小、周期性波动、耐受性、替代性等;社会因子包括政策、执法力度、社会心理、收入水平、猎捕技术等;同时,文化传统也会影响人们利用野生动植物和进行相关贸易的方式与范围。对野生动植物贸易活动特点和影响因子的分析为管理相关野生动植物贸易活动提供了依据。 周志华 蒋志刚关键词:自然资源 野生动植物 濒危物种 社会因素 文化传统 试论野生动植物管理中经济学的运用 被引量:4 2004年 目前,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以行政手段为主,成本较高而效果有时却不尽如人意。通过论述管理手段的类别,及因开发利用导致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受破坏的经济学机制和原因,结合我国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考虑纳入我国野生动植物管理的经济手段.如明确所有权划分、合理对自然资源定价、改革使用权、合理分割利润、限额、限价等。 周志华 蒋志刚关键词:野生动植物 保护管理 经济学 自然资源 使用权 野生生物、野生动植物和野生来源的定义及范畴 被引量:17 2004年 关于野生生物、野生动植物和野生来源的定义是科学研究、物种保护和政策管理工作 ,特别是野生动植物立法和执法方面经常遇到的问题。对见于各种法规和文献中的野生生物、野生动植物、野生来源、人工繁殖、人工培植、天然、人工合成等概念的定义进行了分类、比较与分析 ,讨论了这些概念的相对性和使用范畴 ,提出了野生动植物的简要定义 ,并指出了这些概念的定义需根据实际需要而发展调整。 周志华 蒋志刚关键词:野生生物 野生动植物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与我国遗传资源管理对策 被引量:7 2007年 遗传资源是21世纪的战略资源之一,是当代国际谈判中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and Flora,CITES)的运作机制、该公约涉及的遗传资源管理的条款及其对我国遗传资源管理的影响,简要回顾了我国在CITES履约与遗传资源方面的立法和管理现状,指出我国遗传资源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管理部门过多、立法不足、缺少明确的对外政策和国家战略、资源本底情况不详、产权划分不清、没有建立有利于野生动植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经济调控机制等问题。最后,我们提出了制定国家战略、建立遗传资源的协调管理机制、将遗传资源保护问题纳入相关法规、开展野生动植物遗传资源状况调查、建立有利于遗传资源保护的经济机制等解决对策。 周志华 蒋志刚关键词:遗传资源 CITES 生物多样性公约 野生动植物贸易的理论研究与大宗贸易物种风险评估 在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作者首先对野生动植物贸易活动进行了理论研究,并特别对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贸易活动进行了全面回顾和分析:其次,作者使用贸易资料统计与生物学、社会经济学因子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两个案例分析.一是对蛇类... 周志华关键词:国际贸易 经济学 蛇类 龟鳖类 野生动植物保护 文献传递 我国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动态研究 被引量:15 2004年 搜集整理了我国 1982— 2 0 0 1年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进出口数据 ,在此基础上对受管制物种数量、贸易国家数量、动植物来源、贸易目的构成等参数的变化动态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中国正在从一个野生动植物出口型国家转变为进口型国家 ;受管制物种的数量从 80年代的不足 10 0种增加到现在的 5 0 0种以上 ,显示 1991年以来实行的一系列管理法规和 1998年实行的新版《进出口野生动植物种商品目录》 ,对加强植物的进出口管理和进口物种的管理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贸易国家数量从 10个左右增加到 5 0个以上 ,许可证主要被用于商业性贸易目的 ,表明贸易活动日趋活跃 ;目前我国的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中仍有许多贸易物种基本为野生来源 ,对野生种群构成巨大压力。提出了加强《进出口野生动植物种商品目录》的法律地位 ,加强对狩猎和采集活动管理 ,鼓励人工繁殖和培植野生动植物 ,适当监督和控制动植物进口数量等建议。 周志华 蒋志刚关键词:野生动植物保护 濒危机制 人工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