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强

作品数:88 被引量:416H指数:11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8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4篇理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3篇耐药
  • 11篇球菌
  • 11篇细胞
  • 11篇耐药性
  • 10篇血清
  • 10篇内酰胺酶
  • 10篇杆菌
  • 9篇内酰胺
  • 9篇肠杆菌
  • 8篇细菌
  • 7篇蛋白
  • 7篇碳青霉烯
  • 7篇碳青霉烯类
  • 7篇葡萄球菌
  • 7篇青霉烯
  • 7篇青霉烯类
  • 7篇慢性
  • 7篇克雷伯菌
  • 6篇活性
  • 5篇肺炎克雷伯

机构

  • 7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6篇安徽医科大学...
  • 9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合...
  • 1篇苏州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南京市中医院

作者

  • 88篇周强
  • 28篇刘周
  • 27篇管世鹤
  • 23篇姚杰
  • 23篇陈礼文
  • 14篇徐元宏
  • 13篇杨凯
  • 13篇王琴
  • 13篇王中新
  • 11篇储雯雯
  • 10篇李昕
  • 10篇张浩
  • 9篇程娟
  • 7篇沈继录
  • 6篇方亚平
  • 6篇李涛
  • 6篇韦玉
  • 5篇童杨
  • 4篇王爱华
  • 4篇孙蓓蓓

传媒

  • 20篇安徽医科大学...
  • 7篇安徽医专学报
  • 6篇安徽卫生职业...
  • 6篇中国感染控制...
  • 5篇国际检验医学...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中国微生态学...
  • 3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光谱实验室
  • 2篇安徽医学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年份

  • 5篇2025
  • 14篇2024
  • 5篇2023
  • 6篇2022
  • 1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10篇2005
  • 1篇2004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平均血小板体积在急性胆源性和非胆源性胰腺炎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分析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在胆源性与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之间的关系,探讨MPV能否作鉴别急性胰腺炎病因的参考指标。方法检测55例胆源性胰腺炎与57例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和全血的MPV值,比较两种类型胰腺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酶类以及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在胆源性与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浓度水平在胆源性胰腺炎组中较非胆源性胰腺炎组中高。胆源性胰腺炎组和非胆源性胰腺炎组在血小板和MPV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在胆源性胰腺炎组中较非胆源性胰腺炎组中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在鉴别胆源性胰腺炎组和非胆源性胰腺炎组的MPV曲线下面积为0.746;当MPV的cut-off值为8.33时,判断胆源性胰腺炎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6%和62.3%。结论部分酶类指标的差异显示胆源性胰腺炎比非胆源性胰腺炎对相关器官组织的损伤较重,病情更加复杂;胆源性胰腺炎组的MPV值较非胆源性胰腺炎组高,提示MPV可以作为鉴别急性胰腺炎病因的一种简便实用的参考指标。
周强姚杰杨凯管世鹤李贺项和平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胆源性非胆源性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清甲胎蛋白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显著炎症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在评估谷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显著炎症(炎症活动度G≥2)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65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G0/1组77例、G2组56例、...
杨凯管世鹤周强程婉秋
HBV通过下调PTEN的表达拮抗IFN-α抗病毒活性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的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下调与α-干扰素(IFN-α)抗病毒活性的相关机制。方法 在适宜条件下培养HepG2细胞和HepG2.2.15细胞,以空白载体(pcDNA3.1)和HBV1.3质粒分别转染HepG2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PTEN蛋白质的表达;将pcDNA3.1和PTEN过表达(PTEN-OE)质粒分别瞬时转染HepG2.2.15细胞,化学发光法分析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V相关抗原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HBV前基因组RNA(HBV pgRNA)表达;使用合成RNA双链体poly(I∶C)刺激PTEN-OE的细胞,qRT-PCR技术分析IFN-α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分析JAK/STAT信号通路中干扰素调节因子9(IRF9)、黏病毒抗性蛋白1(MxA)的表达。结果 瞬时表达HBV的HepG2细胞和稳定表达HBV的HepG2.2.15细胞中,PTEN蛋白的表达降低;PTEN-OE的HepG2.2.15细胞中,HBV相关抗原及HBV pgRNA的表达较对照组降低,经poly(I∶C)作用后,IFN-αmRN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IRF9、MxA的表达增加。结论 HBV可能通过下调PTEN的表达发挥拮抗IFN-α抗病毒活性的作用。
樊星语胡冰琪黄俊峰杨英刘欢欢张浩王琴周强陈礼文
关键词:PTENIFN-ΑJAK/STAT信号通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均相酶法检测香草扁桃酸方法学评估及相关指标生物参考区间建立
2018年
目的评估均相酶法检测香草扁桃酸(VMA)主要方法学性能;建立适合本地区成年人群随机尿VMA/尿肌酐(Ucr)比值生物参考区间。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15-A、EP6-A、EP17-A、C28-A3文件,对精密度、线性范围、定量检测下限,参考区间进行验证。采用两个水平校准品,测定均值,计算均值与靶值的偏倚,验证其准确度;参照CLSI C28-A3,建立随机尿VMA/Ucr比值生物参考区间。收集37例肾上腺疾病及高血压相关疾病患者随机尿及24h尿,分别检测其VMA及Ucr,比较24h尿VMA及随机尿VMA/Uc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均相酶法检测VMA,计算均值与靶值的平均偏倚为17.34%;批内、批间精密度CV<10%;线性范围为1.74~96.77mg/L(R^2=0.989 5);VMA的LoQ为2.2mg/L;健康个体24h尿VMA均在厂家声明参考区间内。随机尿VMA/Ucr比值95%参考区间为(0.333~1.259)×10^(-3) mg/μmol(1.67~6.29μmol/mmol)。肾上腺疾病及高血压患者24h尿VMA与随机尿VMA/Ucr相关性为r=0.579(P<0.01),二者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均相酶法检测VMA主要方法学性能符合实验室要求,满足临床应用;成功建立适合本地区成年人群随机尿VMA/Ucr比值的生物参考区间。
周强韦玉潘颖方亚平童杨管世鹤
关键词:香草扁桃酸肌酐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Treg细胞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患者血清Treg细胞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与患者病情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子痫前期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分为轻度子痫前期患者25例(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5例(重度子痫前期组),并以20例健康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血清SOD水平,并探讨Treg细胞含量、血清SOD水平与子痫前期患者病情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重度子痫前期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45.3±10.6)、(102.3±7.8)mm Hg,早产、胎盘早剥、胎儿窘迫发生率分别为33.3%、20.0%、13.3%,孕前体质量指数为(25.4±1.3)kg/m^2,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而轻度子痫前期组高于对照组。重度子痫前期组Treg细胞含量、SOD水平分别为(2.3±0.7)×10~6/L、(2.6±0.7)μg/mL,明显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而轻度子痫前期组为(3.4±0.6)×106/L、(4.3±0.9)μg/m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体质量指数(P=0.018)、Treg细胞含量(P=0.024)、SOD水平(P=0.029)是妊娠结局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外周Treg细胞含量、血清SOD水平与妊娠结局不良密切相关。
袁靖中周强杨凯姚杰管世鹤
关键词:子痫前期TREG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
福氏和宋内志贺菌的药物敏感度测定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了解本地区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2004年5-10月我院肠道门诊分离的31株福氏志贺菌和37株宋内志贺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对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显著,耐药率分别为100%~97.3%、90.3%~94.6%、90.3%~64.9%和67.7%~51.4%;2种细菌对氯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性差异有显著性;2种细菌对氟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非常敏感,耐药率为6.5%~0%.结论本地区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对氟喹诺酮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非常敏感,对复方磺胺甲噁唑、氨苄西林、四环素等其他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显著,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和防治.
熊自忠周强徐元宏李俊
关键词:福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耐药性抗菌药物
即时通讯工具在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体会
2017年
探讨在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带教中应用即时通讯工具问题。应用即时通讯工具辅助实习生管理、专业技能培训、临床思维培养、PBL教学方法应用和生物安全教育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增强了师生沟通,分析解决问题及时顺畅,提高了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即时通讯工具应用是医学检验专业传统带教模式有益的补充。
周强管世鹤陈礼文杨凯王爱华
关键词:即时通讯工具带教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释放VOCs的非靶向质谱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一种主要由细菌引起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感染性临床病症,通过检测呼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来实现VAP的筛查与诊断,对相关呼气检测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技术在体外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等VAP病原菌主要菌种的顶空VOCs进行非靶向检测,发现8种细菌共释放了44种差异性VOCs,随后按酮、醛、醚、醇、酸、酯、烷烃、苯系物、酰胺和(含氮)杂环对这些菌源性VOCs进行分类讨论,较系统地报道了VAP病原菌释放VOCs种类的异同,为VAP相关的呼气检测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丁厚文许伟王中新刘周丁月婷邹雪王琴张浩陈治东沈成银周强
β-内酰胺耐药粪肠球菌的低亲和力青霉素结合蛋白检测与多位点序列分型
2023年
目的检测临床分离粪肠球菌的耐药性、低亲和力青霉素结合蛋白pbp4基因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情况。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粪肠球菌78株,使用自动化仪器检测其耐药性;采用PCR扩增及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TEM基因和pbp4基因突变的突变情况;应用MLST对分离菌株进行进行多位点序列(MLST)分型。结果78株粪肠球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利福平、红霉素、四环素以及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3%,未发现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78株粪肠球菌中有8株扩增出TEM基因,全部对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耐药,阳性率为10.3%;78株粪肠球菌共分为16个序列型,其中ST179型和ST16型最多,分别有21株和20株,占26.9%和25.6%,其余依次为ST6型8株(10.3%),ST4型7株(9.0%),ST585型6株(7.7%),ST480型4株(5.1%),ST28型3株(3.8%),其余各ST型只检出1株;分析ST型别与耐药性的关系显示相同ST型别的粪肠球菌具有类似的耐药谱。结论粪肠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是由于产生由TEM基因介导的β-内酰胺酶所致,与pbp4基因的突变没有必然联系;粪肠球菌分离菌株主要以CC16(包含ST16和ST179)克隆株为主且耐药情况严重,需要针对其特点指导临床用药并加强院内感染监控。
姚杰唐伟程娟汪林翠任影丽周强
关键词:粪肠球菌青霉素结合蛋白多位点序列分型
下呼吸道非发酵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了解2000~2003年安微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呼吸道非发酵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和诱导β内酰胺酶(IB)检测采用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采用纸片确证试验。结果2000~2003年下呼吸道非发酵菌的检出率为282%。其构成以铜绿假单胞菌为最多(566%),其次为洛菲不动杆菌(9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86%)和鲍曼或溶血不动杆菌(85%)。对复方新诺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率最低(143%)。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哌拉西林或他巴坦,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较低,分别为203%、208%和283%;洛菲不动杆菌耐药率比鲍曼或溶血不动杆菌普遍偏低。铜绿假单胞菌ESBLs和IB的检出率分别为157%和842%。结论下呼吸道非发酵菌的检出率较高,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非发酵菌耐药现象严重,不同非发酵菌的耐药谱差异较大。铜绿假单胞菌IB发生率高。
王中新周强李涛徐元宏
关键词:非发酵菌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研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IB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