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光益

作品数:157 被引量:2,191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 1篇标准

领域

  • 129篇农业科学
  • 18篇生物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土壤
  • 18篇雨林
  • 17篇热带山地
  • 16篇山地雨林
  • 15篇热带山地雨林
  • 15篇阔叶
  • 14篇生态系统
  • 14篇树种
  • 14篇阔叶林
  • 13篇生物量
  • 13篇人工林
  • 13篇物量
  • 12篇林分
  • 11篇常绿
  • 11篇常绿阔叶
  • 11篇常绿阔叶林
  • 10篇植物
  • 10篇热带
  • 9篇酸雨
  • 8篇群落

机构

  • 156篇中国林业科学...
  • 32篇中南林业科技...
  • 14篇海南大学
  • 7篇韶关学院
  • 7篇中华人民共和...
  • 5篇南京林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生...
  • 3篇海南省吊罗山...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浙江林学院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中国热带农业...
  • 2篇国际竹藤组织
  • 2篇海南省林业科...
  • 1篇广东省科学院
  • 1篇广西生态工程...
  • 1篇华南热带农业...

作者

  • 157篇周光益
  • 51篇邱治军
  • 46篇吴仲民
  • 41篇王旭
  • 30篇赵厚本
  • 30篇李意德
  • 30篇陈步峰
  • 23篇曾庆波
  • 17篇李兆佳
  • 11篇林明献
  • 10篇骆土寿
  • 9篇黄志宏
  • 8篇田大伦
  • 8篇杨乐苏
  • 8篇廖宝文
  • 8篇朱宁华
  • 8篇刘敏
  • 7篇邱坚锐
  • 7篇李家湘
  • 6篇杨怀

传媒

  • 23篇林业科学研究
  • 13篇中南林业科技...
  • 12篇生态学报
  • 10篇林业科学
  • 7篇生态科学
  • 6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生态学杂志
  • 5篇热带林业
  • 5篇生态环境学报
  • 5篇林业与环境科...
  • 4篇植物生态学报
  • 4篇广东林业科技
  • 3篇经济林研究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热带作物学报
  • 2篇湖南林业科技
  • 2篇生态环境

年份

  • 5篇2024
  • 3篇2023
  • 8篇2022
  • 7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8篇2010
  • 14篇2009
  • 9篇2008
  • 11篇2007
  • 2篇2006
  • 7篇2005
1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pplication of Near-nature Management Theor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Scenic Forest——With Shenzhen City as a Study Case被引量:1
2010年
With the present unceasing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society,ecological and social functions of forest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This study with Shenzhen City as an example through elaborating the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scenic forest and near-nature management,and combining with the present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scenic forest in Shenzhen City,specifically stated the requirements,principles and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of different aspects involv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scenic forest in Shenzhen,such as site classification,tree species selection,logging operation,community construction,tending management and benefit monitoring,and further expounded the application of near-nature management theories in this field.It was also stressed that the nature should be utilized and respected,artificial forest should be reformed into near-nature scenic forest with richer and more stable structure as well as higher protective eco-functions,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scenic forest and enhance its positive role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of Shenzhen.
王旭周光益李家湘邱治军
关键词:ECOLOGICALSCENICFORESTECOLOGY
武陵山石漠化地区人工混交林空间结构研究
2021年
本文以武陵山石漠化综合治理国家长期科研基地3.5 hm 2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指标评价了林分的稳定性以及石漠化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区域人工混交林群落物种组成丰富,林分组成以樟科、杉科为代表的优势树种占主体地位;林分胸径分布范围较宽,以幼苗、幼树、中龄树居多;林木个体分布格局不尽相同,大部分为团状分布,林分混交度较好,隔离程度高;石漠化程度与大小比数、竞争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开敞度呈显著负相关,与胸径、树高呈极显著负相关;香樟、构树、喜树等生长指标较好,空间结构合理,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可优先考虑栽植。
邱丽琼朱宁华周光益许晓东刘立玲杨晓伟
关键词:人工混交林林分组成空间结构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南岭山地树冠与树干性状关联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以南岭山地不同海拔高度的冠层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人机遥感手段获取冠幅、冠周长和冠面积(CA)等树冠性状,探讨其与基径(BD)、胸径(DBH)、2米径(D2)和4米径(D4)等树干性状间的关联性,并构建了冠面积与树干性状间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南岭山地树冠性状与树干性状的典型变量显著相关(R=0.89,P<0.01),并且这种相关性随海拔的升高(600 m到1600 m)总体呈“M”型变化。其中,冠面积与树干性状间的相关性最高,可作为单一自变量反演树干性状,具体方程为:DBH=0.35CA+14.88(R^(2)=0.67),BD=0.41CA+17.89(R^(2)=0.82),D2=0.33CA+14.14(R^(2)=0.84),D4=0.35CA+11.3(R^(2)=0.86)。文章构建的冠面积与树干性状间的回归方程,可作为南岭山地森林生物量遥感反演的基础,也可用于指导南岭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
龚粤宁杨昌腾周光益李兆佳李超荣杨龙孙中宇
关键词:无人机遥感海拔
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群落生产和二氧化碳同化净增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7
1998年
根据lhm2的热带山地雨林固定样地连续观测资料,利用生物量估测的回归模型,计算了林分的生物现存量及生物量净增量,结果表明,保存完好的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的生物量(以1992年野外资料为基础)达449.8924thm-2,其中,树干、树皮、树枝、树叶、树根分别为301.9203、30.7921、46.7583、6.5907、30.9169thm-2;棕榈科的高山蒲葵为1.2257thm-2;木质藤本植物1.2375thm-2;548天(1.5014年)后进行样地复查,上述各项值均有所增加,其净增量分别为7.2374、0.7519、1.1611、0.1743、0.8071、0.1568、0.0208thm-2,其年平均净积累量为4.8205、0.5008、0.7734、0.1161、0.5376、0.1044、0.0685thm-2,因此总积累达7.3590thm-2,由此推算出CO2同化量的净积累为13.9947thm-2a-1,而林分的CO2库存总量为850~870thm-2。
李意德吴仲民曾庆波周光益陈步峰方精云
关键词:热带山地雨林生物量
广西沙塘林场巨尾桉人工林生长与生物量动态被引量:7
2019年
以树高、胸径和冠幅为监测指标,对广西沙塘林场桉树高产试验示范林基地中3个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人工林样地进行了13次连续调查,利用该区域前人已建立的桉树二元材积公式和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估算不同时期林分蓄积量和生物量,分析巨尾桉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的林木生长特性、生物量组成和分配格局,探讨胸径、树高、冠幅生长及各器官生物量生长随林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巨尾桉生长具有明显的月、季和年变化规律,雨季生长快,旱季生长慢,1~3年生长迅速,4年后生长开始变缓;胸径、树高、林分蓄积量和生物量的月增长动态趋势相同,月增长快速期为4-9月(9月达最高值);冠幅在种植后第2年的9月达到最大值(3.47 m),第2年年底时出现负增长,第4年趋于稳定;2年生时,树高和胸径的连年生长量(7.56 m/a,5.30 cm/a)、平均年生长量(6.63 m/a,4.80 cm/a)达最大值;3年生时,林分蓄积量的年平均和连年生长量(45.60、71.44 m3·hm^-2·a^-1)、乔木层生物量的年平均和连年生长量(30.42、48.23 t·hm^-2·a^-1)达最大值。不同生长阶段巨尾桉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分配规律显示,随着林龄的增加,叶、枝、根的生物量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比例明显减少,而树干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显著增加。1~5年生巨尾桉人工林林分蓄积量分别为6.6、65.4、136.8、182.3和201.9 m3/hm2,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6.70、43.03、91.27、117.66和135.41 t/hm2;与其他地点不同林龄阶段林分的比较发现,本试验地的桉树林分生长较快,蓄积量和生物量也比其他区域高。该研究成果将为进一步开展巨尾桉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研究和林业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郭耆周光益李兆佳莫志海赵厚本杨乐苏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林分生长生物量蓄积量
杨东山十二度水自然保护区阔叶林的土壤水分物理特性被引量:2
2013年
对广东乐昌杨东山十二度水自然保护区阔叶林的土壤密度、孔隙度、持水量和蓄水能力等物理性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密度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调查样地表层的土壤密度在0.79~1.08 g.cm-3之间,0~10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密度在1.09~1.34 g.cm-3之间,西南坡向样地的土壤密度小于西北坡向样地;(2)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调查样地土壤的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均逐渐降低,0~100 cm土层毛管孔隙度均值为35.80%~39.41%,总孔隙度均值为46.56%~52.39%;非毛管孔隙度随土层的变化规律不明显,0~100 cm土层的非毛管孔隙度为5.13%~15.41%;(3)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调查样地土壤的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逐渐降低,0~100 cm土层的饱和持水量均值为36.76%~51.52%,毛管持水量均值为22.78%~37.68%。(4)调查样地0~100 cm土层蓄水能力值范围为41.31~153.55 mm,饱和蓄水量为446.63~504.27 mm。
邱治军吴仲民周光益骆土寿肖以华罗鑫华
关键词:阔叶林土壤密度土壤孔隙蓄水能力
流溪河小流域3种林分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被引量:20
2010年
采用环刀法测定了流溪河流域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和荔枝林的0~60cm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结果表明:(1)3种林分的土壤密度都是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大小分别为荔枝林1.45g/cm3、阔叶林1.22g/cm3、竹林1.11g/cm3。(2)3种林分0~60cm土壤孔隙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竹林土壤的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最大,荔枝林和阔叶林的总孔隙度相差不大;非毛管孔隙度分别为阔叶林11.51%、竹林7.38%、荔枝林5.91%。(3)3种林分0~60cm土壤的蓄水能力大小分别为阔叶林63.39mm、竹林41.86mm、荔枝林33.96mm;3种林分的排水能力大小分别为阔叶林65.44mm、竹林43.59mm、荔枝林34.68mm。因此,流溪河流域不同林分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存在明显的差异:竹林在密度、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指标上优于阔叶林和荔枝林,而阔叶林则在土壤蓄水、排水指标上优于竹林、荔枝林。
邱治军曾震军周光益杨松谭斌
关键词:土壤物理性质水源涵养常绿阔叶林毛竹林
南岭山地抗冰雪灾害常绿树种选择被引量:4
2015年
2008年1—2月发生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冰雪灾害对南岭常绿阔叶林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同时也为抗冰雪灾害树种选择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了选择适宜冰雪灾害受损南岭森林恢复树种,结合广东省杨东山十二度水省级自然保护区灾后实地调查数据,利用合理-满意度结合多维价值理论的评价方法,建立树种筛选评价模型,以树种的受损指数、重要值、萌条率和林下更新种丰度等可量化因子为指标,计算各树种的单因素满意度,通过加权法计算其合成合理-满意度,以此筛选出乔木树种甜槠(Castanopsis eyrei)、雷公青冈(Cyclobalanopsis hui)、小红栲(C.carlesii)和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灌木树种广东杜鹃(Rhododendron kwangtungense)、鹿角杜鹃(R.latoucheae)、溪畔杜鹃(R.rivulare)为适宜在南岭山地冰雪灾害后恢复的优良树种。研究结果可为南岭冰雪灾害灾后恢复重建提供科学参考,也可为亚热带地区应对极端气候事件提供技术储备。
王旭胡文强周光益杨锦昌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多维价值理论
南岭小坑木荷群落地上生物量被引量:10
2012年
森林生物量是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深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变化规律的重要途径和评估森林碳收支的重要参数(吴仲民等,1998)。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森林类型。
李根周光益吴仲民梁瑞友
关键词:生物量生物量分配
南岭南坡中段不同群落林下幼树的生物多样性及分布被引量:10
2015年
2008年中国南方特大冰雪灾害对南岭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冰雪灾害4a后通过对南岭树木园内不同群落类型林下幼树的调查,分析不同群落林下幼树生物多样性和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林下幼树胸径主要集中分布在0.6~1.8cm间,使群落垂直分层现象更为明显;各群落林下幼树物种的丰富度(S)显著(P〉0.05)大于乔木物种的,林下幼树的pielou均匀度指数(J)基本处于0.5~0.6间,与乔木层无显著差异,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度直接影响林下幼树的生物多样性指标;不同群落类型林下幼树数量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落叶阔叶林林下幼树株数平均8870株·hm-2,常绿阔叶林林下幼树株数平均7160株·hm-2,针阔混交林林下幼树株数平均5920株·hm-2,其中,鸭公树幼树分别占30.O%,13.3%、9.5%。减去鸭公树种子萌发产生的幼树外,不同群落类型林下幼树株数差异并不显著(P〉0.05),动物传播使外源性树种鸭公树的种子在不同群落间散布,而以南酸枣为主要优势种的落叶阔叶林能够引入更多的种子。不同群落林下幼树均呈现聚集分布,其中,大规模聚集的鸭公树和牛耳枫在落叶阔叶林中趋于Poisson分布,而群落内部乔木树种通过种子散布萌发和根蘖萌条产生的幼苗,聚集强度较大。
程真周光益吴仲民王旭谢国光邱治军赵厚本
关键词:冰雪灾害自然干扰群落结构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