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霞

作品数:12 被引量:96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北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中医
  • 5篇中医药
  • 3篇瘟疫
  • 3篇肺炎
  • 2篇证论治
  • 2篇疗效
  • 2篇慢性
  • 2篇辨证
  • 2篇辨证论治
  • 1篇心病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功能不全
  • 1篇心衰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性
  • 1篇医家
  • 1篇益气
  • 1篇益气汤
  • 1篇右心

机构

  • 12篇湖北省中医院
  • 5篇湖北中医药大...
  • 4篇湖北省中医药...
  • 4篇汉川市人民医...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浠水县中医院
  • 1篇武汉市中心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2篇吴霞
  • 5篇冯毅
  • 5篇石全
  • 5篇左新河
  • 5篇巴元明
  • 5篇王小琴
  • 5篇李伟男
  • 5篇陆定波
  • 5篇张雪荣
  • 4篇胡刚明
  • 4篇陶然
  • 3篇王林群
  • 3篇姜楠
  • 2篇张馨
  • 2篇周忠明
  • 2篇胡运莲
  • 2篇赵智宏
  • 1篇沈银峰
  • 1篇柯佳
  • 1篇丁砚兵

传媒

  • 3篇新疆中医药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湖北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1篇2021
  • 7篇2020
  • 1篇2012
  • 2篇2007
  • 1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愈风合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50例
2012年
目的观察愈风合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服拜阿司匹林,并予降压、降糖、调血脂治疗,对照组服用血栓通胶囊,治疗组服用愈风合剂;14d后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中医证候改善的情况。结果两组疗效相近。结论愈风合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满意。
丁砚兵吴霞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
小复方清泄郁热饮在呼吸道感染疾病中退热作用临床观察
2020年
目的观察小复方清泄郁热饮对呼吸道感染疾病所致外感发热的退热作用,为中药治疗外感发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05/2018-05月作者医院肺病科病房由呼吸道疾病所致的外感发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1组40例,观察2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并比较分析各组退热效果、中医临床疗效、炎症生化指标、致炎因子水平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各组体温变化显示,观察1组、观察2组、对照组3组在各时间点内患者体温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依次为1149365.420、1843227.100、1966367.020,P值依次为0.000、0.000、0.000);在观察各时间段内各组体温变化显示在2 h内3组体温变化有统计学差异(F=5.201,P=0.008),且对照组退热效果优于观察1组、观察2组(P值依次为0.009、0.041);在4 h内3组体温变化有统计学差异(F=4.047,P=0.021),且对照组退热效果优于观察2组(P=0.032);48 h、72 h内3组体温变化有统计学差异(F值依次为8.414、68.795,P值依次为0.000、0.001),且48 h、72 h内对照组退热效果差于观察1组、观察2组(48 h:P值依次为0.005、0.003;72 h:P值依次为0.014、0.002)。其余时间点3组体温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中医临床疗效改善方面结果显示观察1组、观察2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Z值依次为-3.071、-2.284,P值依次0.002、0.005);3组经治疗后观察1组、观察2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 1,IL-1)、IL-6较对照组下降明显,观察1组、观察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3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等炎症指标改善方面观察1、2组优于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小复方清泄郁热饮在呼吸系统疾病所致外感发热的治疗过程中临床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程俊敏吴霞朱文翔郑敏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疾病外感发热颗粒剂
“肺炎1号”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观察“肺炎1号”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指导临床救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2月17日至29日湖北省中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69例,采用“肺炎1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肺炎1号”对COVID-19患者的临床症状、舌象、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肺部CT改善情况。结果:共纳入69例患者,其中轻型1例,普通型66例,重型2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48例(69.57%)、疑似2例(2.90%)、阴性19例(27.54%)。肺部CT肺纹理增多、增粗4例(5.80%),可见斑片影、磨玻璃样改变65例(94.20%)。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患者发热、咳嗽、乏力等相关症状较治疗前显著好转(P<0.01)。退热时间最短1d,最长10d,平均(3.91±1.93)d。40例患者舌质红或绛逐渐转淡红,好转率为83.33%;34例患者白腻苔、厚腻苔、黄腻苔明显变薄,好转率为75.56%。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时间最短2d,最长14d,平均(7.29±3.41)d。肺部CT病灶面积减小,变薄变淡,60例(86.96%)较前好转。纳入的69例患者,由普通型转重型2例(3.03%),无死亡病例,全部治愈出院。“肺炎1号”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肺炎1号”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COVID-19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快速稳定病情,阻断轻型、普通型向重型、危重型转化,改善患者症状且使用安全。
巴元明李伟男李伟男左新河石全左新河石全陆定波沈银峰张雪荣陆定波胡刚明吴霞姜楠
关键词:中医药瘟疫疗效
逍遥散合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脘痛50例临床观察
2007年
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多见于急性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下垂、胃粘膜脱垂症和胃神经官能症。确诊需采取胃镜检查或病理检查,结合临床综合分析。胃为多气多血之腑,病则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据《中医内科学》第七版教材,胃脘痛分型为:(1)寒邪客胃;(2)饮食停滞;(3)肝气犯胃;(4)肝胃郁热;(5)瘀血阻滞;(6)湿热中阻;(7)胃阴亏虚;
吴霞赵智宏
关键词:胃脘痛合半夏泻心汤逍遥散《中医内科学》胃神经官能症胃粘膜脱垂症
湖北省中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第三版)被引量:34
2020年
新冠肺炎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湖北省中医院"省科技厅新型肺炎应急科技攻关项目"负责人巴元明教授率领医院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组长李晓东、副组长闵晓俊、程业刚、第一批发热门诊、隔离病房主任、副主任集体制定了《湖北省中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第三版),在指导临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取得了良好疗效。
巴元明李晓东李晓东程业刚闵晓俊陶然程业刚石全杨毅吴霞陶然张雪荣左新河杨宏志石全肖明中王小琴柯佳
关键词:中医药
补中益气汤治疗脑血管病呼吸衰竭患者脱机困难理论探讨被引量:7
2021年
脑血管病属中医“中风”的范畴,常合并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时间较长后,不少患者出现脱机困难,其中重要原因是呼吸肌疲劳、无力或废用性萎缩,肺部感染的防控不佳以及全身营养状况差等。补中益气汤补益脾肺之气,能提高呼吸肌肌力,有效地防控肺部感染,改善全身营养状况,促进患者脱机进程,改善患者预后。
李晶王敏程小彬李刚吴霞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脑血管病呼吸衰竭脱机困难
“肺炎1号”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肺炎1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使用“肺炎1号”治疗的173例COVID-19患者作为“肺炎1号”治疗组,单纯使用西医常规治疗的105例患者作为西医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关指标,包括临床症状、退热时间、核酸转阴时间、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肺部CT、病情转归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发热、乏力主要症状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西医对照组治疗后咳嗽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肺炎1号”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西医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患者乏力、咳嗽方面,“肺炎1号”治疗组明显优于西医对照组(P<0.05)。治疗后西医对照组咽部不适、纳差、呼吸困难、胸闷、恶寒、头晕、头痛症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炎1号”治疗组咽部不适、纳差、呼吸困难、胸闷、呕吐、恶心、肌肉酸痛、关节疼痛、大便稀溏、恶寒、头晕、头痛、鼻塞、流涕、打喷嚏症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西医对照组相比,在改善咽部不适、纳差、呕吐、恶心方面“肺炎1号”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在症状积分方面,两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炎1号”治疗组治疗后优于西医对照组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肺炎1号”治疗组治疗后与西医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C反应蛋白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肺炎1号”治疗组治疗后与西医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王林群巴元明贺朝雄李伟男李伟男陶然左新河陶然石全吴霞周忠明王小琴张雪荣石全胡刚明陆定波余昪昪
关键词:中医药
从中医“肺痹、肺痿”来探析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纤维化被引量:27
2020年
从中医"肺痹、肺痿"的角度来探析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纤维化,通过理论溯源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肺痹、肺痿是在其不同疾病阶段的中医概括。临证时掌握肺痹、肺痿之间的辨证关系,分清疾病所处的阶段、主次虚实,为指导中医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程俊敏吴霞朱金月何东初刘修卫
关键词:肺痹肺痿痹病
“肺炎1号”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451例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观察“肺炎1号”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17日至2020年3月15日湖北省中医院、监利县中医院、蕲春县人民医院、潜江市中医院、洪湖市中医医院、阳新县中医医院、浠水县中医院、大冶市中医医院、汉川市人民医院、武昌方舱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451例,采用“肺炎1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肺炎1号”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舌象、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肺部CT情况。结果:共纳入451例患者,其中轻型21例,普通型378例,重型46例,危重型6例。疑似病例6例(1.33%),临床诊断病例168例(37.25%),确诊病例277例(61.42%)。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发热、咳嗽、乏力主要症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恶寒、鼻塞、流涕、打喷嚏、咽部痒、咽痛、呼吸困难、胸闷、肌肉酸痛或关节疼痛、头晕头痛、纳差、恶心呕吐、腹胀、大便稀溏症状发生率显著改善(P<0.05);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绝对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热时间3(1~3.25)d。229例患者舌质由红或绛逐渐转为淡红,好转率为75.58%;177例患者白腻苔、厚腻苔、黄腻苔明显变薄,好转率为65.31%。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为8(5,11)d。415例(92.02%)肺部CT明显好转,主要表现在病灶面积减小,变薄变淡。达到出院标准430例,临床治愈率95.34%;好转15例;无效3例;死亡3例(0.67%)。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结论:“肺炎1号”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够快速稳定病情,阻断轻型、普通型向重型、危重型转化;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较好促进肺部炎性反应吸收;使用安全可靠。
巴元明王林群王林群李伟男陶然李鸣吴霞陶然石全左新河吴霞邓亚丽王小琴张雪荣石全胡霜红陆定波董志强周忠明周艳华邓亚丽李晓迪胡运莲胡刚明张雪荣冯毅姜楠胡霜红
关键词:中医药瘟疫
辨证论治在10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辨证论治的临床疗效,旨在为COVID-19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湖北省中医院和汉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COVID-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观察证候分型,临床治愈率,转重率,退热时间,核酸转阴时间,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肺部CT影像改善情况.结果:105例患者中确诊病例88例(83.81%),临床诊断病例17例(16.19%).包括普通型82例(78.10%),重型23例(21.90%).其中湿热袭肺证13例(12.38%),邪犯少阳、湿热壅肺证72例(68.57%),痰热壅肺证20例(19.05%).全部患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总体临床治愈率为95.24%;普通型向重型及危重型转化2例(2.44%).平均退热时间为2~5 d,平均3 d.乏力、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主要症状发生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胸闷、纳差、肌肉酸痛或关节疼痛、咽痛、鼻塞流涕等症状发生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舌红或绛,苔黄、厚腻的发生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苔色白的发生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为5~12 d,平均8 d.95例(90.48%)患者的肺部CT明显好转,主要表现在影像学病灶面积减小、变薄变淡.本组中医辨证论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未见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结论:COVID-19患者初期表现为湿热袭肺证,中期表现为邪犯少阳、湿热壅肺证或痰热壅肺证.中医辨证论治COVID-19临床疗效确切,能够阻断普通型向重型及危重型转化,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快速促进肺部炎症吸收,疗效安全可靠.
李伟男巴元明巴元明陶然王林群陶然王小琴左新河石全张雪荣王小琴胡刚明吴霞余昪昪陆定波谢立寒
关键词:中医药瘟疫辨证论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