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诗玉
- 作品数:44 被引量:303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二语隐喻理解加工的认知机制研究:跨模式启动实验的证据被引量:14
- 2014年
- 本文从词汇语用学角度,采用跨模式启动实验的方法,研究二语隐喻的理解加工机制。结果发现,与喻体强关联、同时又与隐喻理解相关的区别属性词,在0毫秒就被激活,在延迟状态的400毫秒再到1000毫秒,激活仍保留和持续,可见二语学习者强化了与隐喻理解相关属性的激活;与此相反,与喻体强关联但与隐喻理解不相关的上义词,虽在0毫秒被激活,但在延迟到400毫秒时,激活消失,到1000毫秒时,则发生了信息提取困难,这证明二语学习者抑制了与隐喻理解不相关信息的激活。可见,尽管二语在时间路线上与母语加工存在差别,但二语隐喻理解加工的双重假设仍获得支持,即二语隐喻的理解加工既强化隐喻喻体相关属性的激活,又抑制不相关属性的干扰。
- 吴诗玉马拯冯新华
- 第二语言阅读“熔断”假说的认知心理证据:在线篇章处理的范式被引量:6
- 2017年
- 本研究以认知心理学的结构建造理论为实验框架,模拟学习者母语及外语在线篇章处理的过程,从而获取第二语言阅读"熔断"假说以及"门槛"效应的认知心理证据。英语水平差别显著的高低两组共60名被试参加了英、汉语故事理解加工实验,考察他们如何对故事的人物角色进行持续跟踪,以厘清故事内的"因果链"。结果发现:(1)高水平组成功地把他们的母语故事理解加工能力迁移到第二语言的故事理解加工,而低水平组则迁移失败;(2)理解加工能力的迁移与被试心理表征建构能力以及抑制机制的效率紧密关联,高水平组被试能有效地利用抑制机制来管理他们第二语言的结构建造过程,从而建立对故事的连贯心理表征,而低水平组则不能。在分析上述结果的基础上,文章提出第二语言阅读"熔断"假说的认知心理证据就是第二语言心理表征建构与抑制机制的作用问题;要成功地进行第二语言篇章理解,读者必须要使其二语潜在的能力(如词汇效率等)发展到某个点上,使得与抑制(结构建造的关键)相关的许多无意识的决定过程能够高度自动化。
- 吴诗玉张宇英胡青青
- 关键词:篇章心理表征
- 外语阅读中的汉语思维被引量:38
- 2006年
- 外语阅读已经不再被认为是单一语言事件。外语阅读时,读者的母语“通道”总是处于开放状态。由于外语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直接观察具有很大的困难,因此关于一语思维与二语阅读关系的研究很少。本文采用有声思维和回溯访谈的方法对21名中国大学生进行了研究,探讨他们在什么时候、如何使用汉语来帮助英语阅读,结果发现他们对汉语的使用呈现出清晰的模式: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应用汉语来识别文章思想构建意义方面的比重减少,但是用在认知、元认知监控方面的比重增加;另一方面对汉语的依赖减少,但是汉语的帮助性作用增加。
- 吴诗玉王同顺
- 关键词:外语阅读汉语思维有声思维
- 中国英语学习者元音感知中的“范畴合并”现象研究被引量:14
- 2016年
- 文章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一共开展了两个实验,研究中国外语学习者英语元音的感知模式,并同时探讨外语学习经历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学习者对英语元音的感知表现出清晰的模式,最难感知的元音比对音是/ε/-/■/和/i/-/■/,感知最好的元音对比音是/ei/-/ε/、/ei/-/i/和/■/-/Λ/。受汉语语音系统的影响,中国学习者的元音感知经常发生"范畴合并"现象,当英语对比音与母语两个不同的语音范畴相似时,发生"双范畴合并",各自合并到两个不同的母语语音范畴;但当对比音只跟一个母语语音范畴相似时则发生"单范畴合并",两个二语对比音合并为同一个母语语音范畴,并导致元音感知的困难。外语学习经历,即外语学习的时长和外语专业训练,并没有造成学习者元音感知模式的质性区别,在总体上大学本科生和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元音感知的表现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外语学习经历可以让被试在一些具体和更细微的方面获得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某些元音的感知结构。
- 吴诗玉杨枫
- 关键词:元音
- 多篇还是多遍?——故事阅读对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被引量:6
- 2023年
- 本研究以我国英语学习者为对象,通过外语故事理解实验探索语境的变异性与二语词汇学习之间的关系,并考察故事理解能力对两者关系的影响。在实验中,52名来自国内某重点大学的非英语专业本科生首先阅读包含同一个目标词的故事3篇(变化语境),或者阅读同一篇故事3遍(重复语境),一共阅读了36个故事,然后分别参加即时和延时词汇测试。结果发现,语境在学习去语境化的词汇显性知识以及实现从词形到语义的映射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阅读包含目标词的故事多篇的学习效果显著优于阅读相同故事多遍的效果。但是,语境对在线索提示下获得词汇知识的通达能力所发挥的作用却表现得非常复杂,显著受到受试故事理解能力的调节,而且也受到测试时间的影响。本研究丰富了语境变异假说,对外语教学和学习具有启示意义。
- 李赞吴诗玉
- 关键词:外语学习语境
- 二语词汇阅读的跨语言语音干扰:语义关联判断任务的证据被引量:7
- 2015年
- 研究采用语义关联判断任务探讨二语词汇阅读的跨语言语音干扰现象。共有35名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参加了实验,平均年龄23.17岁;同时为提供比对的基准样本,还挑选了35名英语本族语者参加实验,平均年龄26.06岁。语义关联判断任务实验结果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对同音词对进行语义关联判断时,不仅在错误率上要比控制条件显著更高,而且在作出判断时的速度也要显著更慢。这种语音干扰效应的出现为二语词汇阅读时语音信息的自动激活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这也说明,在本研究中词汇入口由同音词经过语音路线而通达。另外,结果还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对由英语元音对比音/i/-/I/组成的词汇最小对立体进行语义判断时,不仅在错误率上要比控制条件显著更高,而且在作出判断时的速度也要显著更慢;但是英语本族语者不管是在错误率还是在反应时,实验条件下与控制条件下都没有区别。这一结果证实了中国学习者在进行二语词汇阅读时跨语言语音干扰的发生,说明二语词汇的心理表征受母语语音系统的影响。
- 吴诗玉马拯
- 从母语到外语的阅读加工:迁移亦或通达?被引量:7
- 2010年
- 学术界就外语阅读问题是语言问题、还是阅读问题曾展开广泛辩论,核心是探讨阅读理解技能的可迁移性及其实现的条件。迁移论观点得到了理论及实证研究的普遍支持。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一传统理论已受到质疑。研究人员以Gernsbacher的结构建造理论为根据指出,阅读理解运用通用的、非模式化的认知加工,因此,"迁移论"观点是误导性的:具有一语(L1)阅读能力的二语(L2)读者是要实现"通达",而非"迁移"其已在L1语言技能发展中习得的理解技能。本文在综述相关研究基础上指出,"通达说"并非否定,相反是对"迁移论"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是对阅读加工的实质内涵而进行探讨的回归。
- 吴诗玉葛明永
- 关键词:迁移通达心理结构
- 二语口语词汇加工中的跨语言语音干扰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二语口语词汇加工中的跨语言语音干扰,是指在口语交际进行中,学习者因受母语语音系统影响导致无法区分一些二语对比音,造成二语心理词库的不稳固,从而干扰和影响了口语词汇语义的通达。本文通过三个连续实验,从不同角度研究这一问题。结果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词汇加工中的跨语言语音干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把语流中的近似词误听为真词,诱发额外的词汇竞争;2)混淆由对比音组成的词汇最小对立体,造成错误的词汇激活;3)把语流嵌入部分的声学波形错误地映射到心理词库的真词上。本文的研究结论将有助于人们更为深入地认识国外学者提出的"外语听力综合症"这一问题。
- 杨枫吴诗玉
- 关键词:口语词汇语音习得
- 隐喻理解加工中概念构建的内在理路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本文介绍隐喻理解加工过程中概念构建的词汇语用过程,着重阐述3大研究范式对此的解释,即范畴涵括模型、词汇语用学解释以及Recanati的词汇阐释模型。隐喻理解加工既要应用已习得概念,又涉及新概念的构建,即临场概念,这是一个经词汇编码概念的"窄化"与"宽化"的语用调整结果。"宽化"使得词汇编码概念的一个或者更多的逻辑或者定义属性被"摒弃";"窄化"则相反,词汇编码概念的一些百科属性被"提升"为概念的逻辑或者内容组成成分。本文指出,"提升"与"摒弃"本质上是词汇焦点属性的激活问题,是认知机制即强化与抑制机制作用的结果。概念构建的3大研究范式对隐喻理解加工的洞察具有开创性。从概念构建入手研究隐喻的理解加工将打破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视隐喻为隐含比较的学术传统,学术动向值得关注。
- 吴诗玉杨枫
- 中国学生主谓一致产出的数吸效应被引量:1
- 2024年
- 本研究采用口头产出任务,开展了两个实验,通过操控句子先导语中各名词语法的数以及概念的数,检验我国英语学习者主谓一致结构产出的数吸效应,并检验标记性、概念的数以及语言水平的影响。40名被试参加了实验一,他们在中心名词与局部名词语法数的不同匹配条件下完成句子产出任务。结果发现,当中心名词与局部名词的数不一致时,口语产出准确率显著更低,证实了数吸效应的存在。另外40名被试参加了实验二,在不同概念的数的条件下完成句子产出任务。结果发现,主谓一致结构产出不受标记性与概念数的影响,也不受语言水平的调节。本研究认为,母语线索的遮蔽和阻碍以及记忆提取问题是数吸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教学上应该丰富学习者主谓一致构式的接触经验,并在不同语境中强化对该语法构式控制成分的敏感性,从而调整以母语经验为主导的认知系统。
- 吴诗玉熊颖郭芸伊
- 关键词:标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