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怀珣
- 作品数:14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水稻旱育抛植优化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2
- 1998年
- 较好的秧苗素质是水稻旱育抛植获得高产的基础,而单株带蘖依然是衡量旱育壮秧的主体指标,中籼稻大苗抛植单株带蘖3个以上,中粳稻大苗抛值单株带蘖2个以上较好。旱育抛植密度的合理配置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本研究揭示,我地中籼稻每平方米抛植27~37苗,基本茎蘖苗90~120,中粳稻每平方米抛植45~50苗,基本茎蘖苗140~160,有利于获得较高产量。合理的肥料运筹是获得高产的调节手段,旱育抛植稻氮肥运筹基、蘖肥与穗、粒肥的比例以6:4为宜。
- 张永泰吴怀珣谬粉英惠飞虎谢云峰
- 关键词:旱育秧抛植秧苗素质栽培水稻
- 中籼稻新品种——扬辐籼2号
- 1991年
- 扬辐籼2号(原名381)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利用^(60)Co-γ射线辐照IR1529-68-3-2的突变体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杂交稻汕优63的高产水平,多抗质优,是一个综合性状较为突出的中籼稻新品种。1989年该品种在省中籼稻区试中增产显著,故提前进行生产试验和参加南方稻区区试。1991年4月由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一、主要特征特性 (一)产量高 1988年参加江苏省中籼稻联鉴试验,产量居参试品种首位,10个试点平均亩产535.2千克,比对照南京11号增产18%,比汕优63增产5.6%。
- 杨鹤峰陈秀兰何震天吴怀珣张永泰
- 关键词:灿稻水稻
- 扬辐籼3号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被引量:1
- 1994年
- 扬辐籼3号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陈秀兰,何震天,杨鹤峰,吴怀珣,张永泰,柳学余,崔叶龙(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扬州225002)(江苏省农科院原子能所)扬辐籼3号(原名394),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用300Gyγ射线,辐照IR(2415)-90-4-...
- 陈秀兰何震天杨鹤峰吴怀珣张永泰柳学余崔叶龙
- 关键词:籼稻栽培
- 稻茬小麦田间作蔬菜的效应及种植模式
- 1989年
- 水稻—小麦连作是里下河地区主要的种植方式。近年来,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纯粮生产已不再适应农户的要求,因此在保证农田主产业的基础上,如何通过立体开发来增加农田收入,是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前些年,各地对稻田种养技术研究不少,但对麦田立体种植还缺乏系统研究。1985~1988年,我们对稻茬小麦田间作的产量、经济效益及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探索,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供生产上参考应用。
- 李燮平吴怀珣郭勋斌
- 关键词:小麦蔬菜间作
- 扬辐糯4号的选育及其特性被引量:5
- 1996年
- 扬辐糯4号系用300Gyγ射线照射迟熟中籼IR1529-68-3-2干种子诱发的胚突变选育而成,是我国继辐糯402后育成的第4个非糯性转糯性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杂交稻的高产水平,优质糯米的品质,以及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广等优点,是当前综合性状突出的中籼糯品种。
- 陈秀兰何震天韩月澎杨鹤峰吴怀珣张永泰缪粉英柳学余
- 关键词:糯稻辐射诱变水稻突变育种
- 扬辐籼2号的栽培特性及高产技术
- 1992年
- 扬辐籼2号(原代号“381”),系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利用60Co—γ射线辐照IR1529—68—3—2选育而成,1989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产量与杂交稻汕优63相当。1990年被破格参加省水稻生产试验,比对照盐籼150增产6.61%;同年在江苏、湖北、安徽三省12个县进行大面积示范,面积达2000多亩,平均亩产569.2kg,高产田块达689.2kg,深受群众欢迎。1991年在以上三省迅速扩大到10万多亩。生产实践证明,扬辐籼2号集高产、抗病、优质于一体,具有良好的综合性状和较好的适应性,并具有一般常规品种难以兼顾的高产基础和稳产性能。现将该品种的栽培特性及生产技术关键介绍如下。
- 吴怀珣张永泰杨鹤峰陈秀兰何振天谷守礼
- 关键词:水稻栽培高产
- 扬辐籼2号高产栽培规律研究
- 1993年
- 扬辐籼2号(原代号“381’)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利用60Co~γ射线辐照IR1529-68-3-2选育而成,1991年正式定名,同年在江苏、湖北、安徽、河南等省示范推广7000hm2,一般667m2产量550kg左右,高产田块在700kg以上。该品种因高产、稳产、米质优、抗性好。
- 吴怀珣张永泰杨鹤峰陈秀兰何振天谷守礼
- 关键词:籼稻高产栽培
- 稻田养殖福寿螺
- 1988年
- 福寿螺食性杂、生长快、易繁易养,适应性强,但各地自引种以来通常乐用小池净养,这需一定投入,不利省工节本,极大地限制了发展规模。近年来我们根据福寿螺喜荫怕光的特点.改小池净养为稻田养殖,做到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取得了明显效果。
- 吴怀珣张永泰张桂君
- 关键词:福寿螺稻田养殖引种食性自引
- 扬辐籼3号的产量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 1995年
- 扬辐籼3号水稻库源协调,属穗粒兼顾型品种,高产栽培必须以增穗、增粒为核心。在扬州地区种植,5月上旬播种,6月上、中旬移栽,适宜栽插密度36~39万穴/hm^2,基本茎蘖苗150万~190万株/hm^2,最适施氮量187.5kg/hm^2左右。
- 张永泰吴怀珣陈秀兰何震天杨鹤峰沈庆康韩月澎
- 关键词:辐射育种栽培技术水稻
- 扬辐籼3号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被引量:1
- 1994年
- 扬辐籼3号系用300Gyγ射线辐照IR2415—90—4—3风干种子选育而成。该品种高产、稳产、多抗、优质。一般产量8250—9000kg/hm^2,高产田块可达9000kg/hm^2以上,比当地推广良种盐籼156增产5.63%,是一个综合性状较好的中籼稻新品种。
- 陈秀兰何震天杨鹤峰吴怀珣张永泰
- 关键词:辐射育种水稻